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禽粪便中磷流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对畜禽粪便易溶磷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淮河流域内牛粪、猪粪、羊粪、鸡粪和鸭粪为研究对象,对粪便中易溶性磷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5种粪便易溶性无机磷(Pi)和总磷(Pt)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46~34.43 g.kg-1和0.52~36.19 g.kg-1,易溶性无机磷占其总磷的57%~99%,鸭粪易溶性无机磷和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粪便。牛粪无机磷含量平均为4.35 g.kg-1,猪粪无机磷平均为8.1 g.kg-1,羊粪无机磷平均为1.7 g.kg-1,鸡粪无机磷平均为6.3 g.kg-1,鸭粪无机磷平均为12.02 g.kg-1。流域内畜禽粪便易溶性无机磷含量与全磷(TP)含量、易溶性总磷含量与全磷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与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探讨其最佳采收期,并比较不同采收期仿生栽培品与野生品刺五加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仿生栽培与野生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与绿原酸的含量。在仿生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与绿原酸分别在6月8日、5月19日达到最高值,含量分别为0.478%、0.899%;在野生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与绿原酸分别在5月29日、5月19日达到最高值,含量分别为0.156%、0.704%。仿生栽培刺五加叶与野生刺五加叶主成份含量差异显著,且仿生栽培刺五加叶主成份明显高于野生刺五加叶主成份,因此仿生栽培刺五加叶可以替代野生刺五加叶作药用。这不但为日益减少的野生资源开辟了新药源,而且为刺五加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及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异地栽培对羌活生长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药典法和HPLC法测定比较两地羌活中异欧前胡素和羌活醇含量。结果表明,8月前羌活主要以地上生长为主,有效成分的积累量较少;9月中旬地上部分的生长量不再变化,有效成分积累加快,且达到最大量;10月过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植物代谢消耗能量主要由根提供,有效成分有所降低。因此,确定羌活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异地羌活异欧前胡素含量高于当地羌活,而羌活醇含量差异不大,当地略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消解、全自动石墨消解两种方法对土壤标准样品进行前处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Cu、Zn、Pb、Cr、Ni、V 6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消解方法检出限均能满足日常样品分析要求,而微波消解测值稍低。微波消解和全自动石墨消解均能准确测定土壤标准样品中6种金属元素含量,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0.4%~105.4%和86.9%~104.7%范围内,无明显差异;精密度试验中,微波消解和全自动石墨消解RSD%范围分别为0.1%~4.0%、0.2%~6.6%,前者略优。两种方法各具优势,日常工作中应根据样品量选择适当的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消解步骤繁琐、消解管不好固定的现象,采用高压蒸汽锅、微波消解仪和恒温干燥箱方式消解样品,同时对三种消解方式所做的标准曲线和实际水样中总磷的含量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用微波消解仪和恒温干燥箱消解法测定的样品总磷含量与高压蒸汽锅消解方式相比,数据无显著性差异,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表明这两种消解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分析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野生与栽培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变化,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黄芪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其分析方法,为黄芪的现代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数据,扩大黄芪药源。采用薄层扫描法,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在1.1—5.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n=3;平均回收率(n=3)为100.50%,RSD=2.19%。吉林省临江种植基地10月20日采收的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最高为1.195%,10月15日采收的黄芪甲苷含量为1.164%。不同产地的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甘肃吉林临江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长春河北。黄芪药材在贮存6个月之后的黄芪甲苷含量有所下降。该方法简便、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并确立了黄芪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为3年生10月中下旬。种植基地黄芪药材可代替野生黄芪药材使用,为黄芪药材的药用资源和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暴马丁香叶中主要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活性成分与微量元素对暴马丁香叶质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暴马丁香叶中紫丁香苷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铁、锰、锌、铜的含量,再采用SPSS16.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暴马丁香叶中紫丁香苷和总黄酮在5月2日含量较高,4月20日含量较低;总多糖和4种微量元素在5月2日含量较低,4月20日含量较高.与不同采收期紫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上升或下降趋势对比,总多糖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总体上却与其相反.暴马丁香叶中紫丁香苷、总黄酮与Fe、Mn、Zn元素间呈现一定的拮抗作用,而多糖与Fe、Zn、Cu元素间呈协同作用,微量元素对暴马丁香叶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峨眉八角莲嫩枝和叶柄为供试材料,分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八角莲PPO活性的最适pH值为7.0;最佳底物为邻苯二酚,且浓度为0.15mol/L;最佳温度为25℃.峨眉八角莲PPO活性在花果期明显高于花前期,总酚含量在每年的3月、4月、8月3个时段最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氮肥增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0kg·hm2时,产量保持不变或有减少趋势。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从苗期到收获期,施氮处理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呈现“上升一下降一上升一下降一稳定”的变化趋势,而60~120cm土层硝态氮在春玉米生长后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氮量240kg·hm-2和300kg·hm-2处理在60~1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0~12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40kg·hm-2时,土层中累积的硝态氮存在着较大的淋溶风险。综合考虑产量、氮肥效率和环境效应,179—209kgN·hm。是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了暴马丁香不同部位中的紫丁香苷含量,为可持续合理利用和保护暴马丁香资源提供依据。利用Alltech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暴马丁香不同部位中的紫丁香苷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um),测定紫丁香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体积流量1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65nm。结果表明,紫丁香苷在0.1—7.0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紫丁香苷含量为韧皮部3.593%枝皮1.174%干皮1.166%木栓层0.568%枝条0.509%根0.421%木质部0.104%。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暴马丁香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夏杰  叶红 《四川环境》2014,33(5):86-88
为准确有效地测定南充市垃圾渗滤液中多种重金属的含量,选取最适合垃圾渗滤液重金属测定的消解方法,分别采用电热板和微波消解两种方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前处理,并测定了其中部分重金属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电热板和微波消解两种前处理方法,均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垃圾渗滤液中的铜、锌等7种重金属元素,但从样品损失率以及准确度来看,微波消解时样品始终处于密闭体系,损失率低,样品的测定值准确性更高,可信度更强,因此在垃圾渗滤液重金属测定时,采用微波消解作为南充市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前处理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对稠油污水回用工艺中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的悬浮物(SS)沉降性能及组成、悬浮颗粒粒径分布及其质量、悬浮物含量与COD值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单元出水中悬浮物特性差别较大。粒径大于50μm悬浮物含量较高,其次为0.45~4μm悬浮颗粒的含量;沉降罐出水和浮选出水中悬浮物对COD影响较大,过滤单元出水中悬浮物对COD几乎没有影响,主要为无机物,并含有一定量的酸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荞麦初花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日变化趋势、最佳取样时间和取样部位,为养麦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4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甜荞和苦养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同一品种不同器官中的黄酮含量均表现为花>叶>茎>根,且花和叶中的含量显著大于茎和根,不同品种各器官中总黄酮含量的日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油田采出水微生物处理菌株的应用局限,通过He-Ne激光和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出能够在油田采出水中快速生长,并有效降解油田采出水主要危害成分的5种优势菌株。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这5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经检验,所筛选的菌株均能降解石油烃类以及聚丙烯酰胺类物质,并对高碱、高温环境有一定耐受性,可将其直接应用于油田采出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将微波消解-紫外法测定总氮从方法检出限、校准曲线、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际样品测定4个方面与国标紫外法作了比较研究,进行了消解时间比对实验,说明了微波消解-紫外法测定总氮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微波消解-紫外法检出限为0.115 mg/L,高于国标紫外法;校准曲线具有较好线性相关系数,斜率与国标紫外法一致;方法精密性和准确性较好,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紫外法保持一致,在总氮监测中具有可行性。微波消解-紫外法节省了总氮监测的整个用时。  相似文献   

16.
对嘉兴市蔬菜土壤中Cu、Zn、Ph、Cd、Cr、As、Ni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2种不同评价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发现,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含量;Cu、Zn、Cd、Ni和As的浓度均有个别地方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土壤质量受到各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异,而Pb、Zn、Cu、Cd的污染是引起嘉兴地区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嘉兴地区城镇化空间扩展的推进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新污染区的出现与土壤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HPLC分析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的野生与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的变化,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分析方法,为甘草的现代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数据,扩大甘草药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野生与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甘草酸在0.4—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3)为101.83%,RSD=0.74%;甘草苷在0.4—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3)为100.50%,RSD=0.22%。该方法确立了甘草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种植基地的甘草可代替野生甘草使用,为甘草的药用资源和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该方法简便、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含聚合物采出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回注是解决油田环保风险和生产压力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长庆油田陇东区域某试验站的采出水水质进行调研和评价,发现处理后的含聚采出水平均悬浮固体含量高达102.5mg/L,无法达到Q/SY CQ 08011—2019《陇东油田采出水处理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悬浮物≤50mg/L的回注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对悬浮物去除的影响,根据聚合物含量提出不同的采出水处理工艺: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高含聚合物废水的臭氧气浮处理技术,聚合物降解效率≥60%;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了微涡流絮凝固液分离技术;在最佳搅拌条件和加药量下,处理后聚合物浓度≤10mg/L,悬浮物含量≤25mg/L,可达到 Q/SY CQ 08011—2019的回注标准。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开展含聚采出水现场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鲤鱼和河蚌中汞和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黄晶  董铮 《四川环境》2010,29(4):47-49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以Rh作为内标物进行基体干扰校正,同时测定了鲤鱼和河蚌中Hg和As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均大于0.9990,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7.9%~104%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巨峰葡萄的着色和风味,达到提升果品品质、提高葡萄种植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当地常规露天搭架栽培的基础上,对巨峰葡萄采取了喷施ABA 300mg/L溶液、铺设反光薄膜、塑料大棚栽培、果实套袋、转色期翻转果穗和喷施叶面肥等试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喷施300mg/L的ABA、葡萄架下铺设反光薄膜和果实套袋均能显著提高巨峰葡萄品质.其中,喷施ABA的效应主要是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葡萄果实酸度;铺设反光薄膜的效应主要表现为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套袋的作用表现为降低葡萄果实的酸度;其他处理措施对提高果实着色和风味品质方面未观察到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