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生态资产是以货币的形式来度量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资和生态服务的价值,核算一个区域的生态资产实际上就是评估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绿当量依据"服务功能相当、服务价值相当"的理论,以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为参考标准,能简单、高效、可计量地核算出区域的生态资产价值。通过生态绿当量模式,核算了云南省抚仙湖流域1992—2014年间的生态资产价值。结果表明:1抚仙湖流域1992年、1996年、2001年、2006年、2010年、2014年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161.44亿元、162.02亿元、160.56亿元、160.49亿元、160.52亿元、160.45亿元,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抚仙湖提供的生态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90%,湖泊在维持生态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计算2015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压力的空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京津冀地区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量为8539.4亿元。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提供生态服务的价值依次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不同生态功能类型的价值量依次为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京津冀三地各生态系统的总价值分别为788.3亿元、812.9亿元和6938.2亿元京津冀地区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为395.3万元/km^2。京津冀地区人均生态功能价值分别为3727.5,8072.0,9521.4元/人,生态压力北京>天津>河北,但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27941.2元/人。京津冀地区生态资源少,人口数量多,生态压力较大,迫切需要三地通过多渠道保护和共建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认识新安江水资源价值,本文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开展了定量评价。本文按照联合国千年评估对生态系统的划分方法(供给、调节、文化与支持4项服务),结合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结构,建立了15项评估指标体系。以2013年为基准年,对新安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新安江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3.72亿元,其中,提供产品功能价值9.58亿元、调节功能价值11.77亿元、支持功能价值24.13亿元、文化服务功能价值28.24亿元,分别占总价值的13.0%、16.0%、32.7%、38.3%。新安江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0.41亿元/km~2,高于黄山市单位面积GDP产值0.28亿元/km~2。研究认为,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对支持和保护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以期为新安江水资源有效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水环境补偿提供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资产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价值表现,其价值变化是判断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实现土地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应用生态资产价值核算模型、贡献度指数、敏感性指数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资产价值变化进行估算和分析,并对未来天津市的生态资产价值量进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十年来生态资产价值的增长率达10.59%,其中林地面积增加对生态资产价值的贡献度最大;同时预测天津市2025年的生态资产价值将达到48.3352亿元。在此基础上,从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结构、系统核算生态资产价值、构筑绿色生态保护屏障等角度提出相关的土地利用和生态资产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生态资产负债核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生态资产负债核算研究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13个地市为例,通过计算生态产品供给价值变化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来分析其生态资产负债变化情况。核算结果表明,2012年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的期初价值为4686亿元,期末价值为4990亿元,当期增加340亿元。京津冀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为4451.06万hm2和1932.68万hm2,生态赤字为3167.8万hm2。生态赤字较大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生态赤字较小的城市分别为秦皇岛市和承德市。北京市人口增长过快和资源消耗量过大是生态赤字的重要原因。京津冀区域在发展方面引起的生态资产变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生态环境演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1976年和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两期遥感影像资料,基于生态经济学的最新方法采用卫星遥感技术以及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手段,对期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服务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在30年间表现为草地、林地、不断减少,而耕地、水域、沙地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反映出人类因素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②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额由1976年123.831 08元减少至2006年101.521 08元。减幅:18.02%,年均减少0.741 08元,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价,为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开发和治理,以及环境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何光宝  周沁  张军  姚建 《四川环境》2009,28(6):97-100
在引入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上,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尝试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将从1996年的115.0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5.99亿元,净增加值为0.93亿元.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是合理的,其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青海省大通县2015年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野外勘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探讨大通县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大通县不同空间尺度上生态补偿的时空配置。结果表明:大通县生态功能总价值约为133.32亿元,其中水域生态系统的贡献率达到65.56%,其次为林地,占14.81%。大通县生态补偿的最终价值为111.77亿元。初步完成了大通县"生态立县"的目标,推动了县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构建秦皇岛市城市绿地生态资产核算指标体系,利用市场价值等方法评估绿地流量资产,利用收益还原法评估绿地存量资产。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城市绿地流量资产从0.82亿元增至1.17亿元,存量资产从27.30亿元增至39.0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32%。2015年,城市绿地存量资产的顺序为:北戴河区(42.27%)海港区(27.69%)秦皇岛开发区(12.66%)抚宁区(8.85%)山海关区(8.53%)。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依据"先实物后价值、先存量后流量、先有形后无形"的原则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结构,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核算路径,确定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土壤资源、大气资源等六类有形资产核算指标,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碳固定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等四类无形资产核算指标,并以浙江省为例,完成了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其核算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浙江省2014年自然资源资产存量价值约为126 800亿元,相当于当年浙江省GDP的3倍,是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② 2000-2014年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存量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固定资产存量价值增加900亿元,无形资产存量价值增加200亿元;③ 2000-2014年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累计2100亿元,大气资源负债占比最高,达39.07%,其次是水资源负债,达27.07%。本文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核算经验,可为全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植被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环境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等方法评估新疆阿克苏地区五类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算得2013年总价值为6222.58亿元。结果表明,草地植被是构成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价值,之后依次为湿地植被、林地植被、农田植被和荒漠植被,这与面积及功能发挥的物质量和价值当量有重要联系;土壤保育、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功能对当地环境改善作用明显;特定服务功能在各植被类型中占比存在差异。环境资源货币化、充分保护和发挥植被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将是南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定量评估有利于考核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能值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体系,核算了黄河流域2000—2015年省级及地市级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近15年,黄河流域生态状况有明显好转,除河南和山东外,增幅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上游(7%~27%),增幅最大的为甘肃;(2)黄河流域的117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中,有77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不同增幅(0.46%~210%);(3)黄河流域"源""过程""汇"区位不同保护重点不同,要根据其所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及改善情况动态制定分区分类保护策略;(4)近15年的林地面积增加对所提供的服务提升效果明显,湿地(湖泊、沼泽地)的减少变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省份服务下降的最大驱动因素。本研究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及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御临河流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临河流域河流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有物质生产功能、水资源服务、旅游休闲功能、科研文化功能等,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气体调节功能、水分调蓄功能及河岸带湿地污染净化功能的价值等。本研究采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类比法及旅行费用法对御临河流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39亿元人民币,是2000年该流域GDP的28.52%。研究结果表明,御临河流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在进行流域规划管理时必须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才能保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包头市为例,根据包头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利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研究了包头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包头市1996—2006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89.49亿元增加到192.34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2.85亿元,价值变化率为1.48%,说明包头市土地利用环境整体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还不十分平衡。  相似文献   

15.
孔雀河流域及其沿河荒漠河岸林是塔里木河流域及其下游"绿色走廊"的重要组成,在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与绿洲经济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十年,在人类活动为主的扰动下,流域生态系统退化显著,基于流域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具体特征,实施孔雀河流域分区生态综合治理具有实际的意义。这项工作基于多年研究认识,结合孔雀河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与途径,将其分为三个生态保育治理分区:1博斯腾湖湖泊-湿地生态保育区;2孔雀河上、中游胡杨林生态恢复治理区;3孔雀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保育恢复区。针对每个分区各自特征制定相应的生态保育对策,旨在因地制宜地对孔雀河流域实施有效的生态修复与保育。  相似文献   

16.
以沂河流域为例,在ARCGIS10.2中解译沂河流域200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得到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并分析了2005—2015年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以Costanza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为参考,分析了沂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但生态服务总价值却从2005年的2 338 964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2 427 039万元,上升了约3.77%,这主要是由于林地面积的增加带来的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自然生态保护其他方面,江河断流、湖泊湿地萎缩、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等流域污染问题,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上游投入、下游得利”不合理现象,不断加剧水资源质量的衰减和水体环境的恶化。本文以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及生态服务功能,调整流域相关利益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为依据,根据流域面临的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特点,以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为例,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标准估算模型,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进行分配,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各有侧重、因地制宜的生态补偿标准,在试点和实践中调整完善,为国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提供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启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5日联合启动新一轮"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将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提供决策参考。据介绍,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将以林地林木价值核算、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森林文化价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在简要说明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石羊河流域实践与存在的问题,选取生态服务价值、机会成本和支付意愿三种补偿标准进行比较,确定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以WTP为参照确定补偿标准,实施补偿的投入最少,但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考虑较少;以ESV为参照确定补偿标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但对居民切身利益考虑较少,生态补偿的效益有待分析;机会成本则将生态补偿实践与家庭或个人的生产实践联系到一起,居民可接受弥补其因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实际损失,生态补偿实践效率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我国在新安江流域开展了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2012年至2014年,每年设置5亿元的补偿基金(中央财政补助3亿元、两省各出资1亿元),皖、浙两省以跨界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4项指标为考核依据,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反之,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首轮的三年试点期间,新安江水质保持为优,浙江千岛湖营养化问题得到改善。2016年底,皖、浙两省签订了第二轮生态补偿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