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学》2021,(3)
我国的文化型山岳景区数量多且山洪灾害频发,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为提升山洪风险评估体系的适用性,以南昌大西山景区为例构建文化型山岳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提出防治措施。结合大西山景区山洪灾害的特点,从山洪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承灾体易损性三方面选取了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多年平均最大日雨量等9个指标构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并绘制景区暴雨危险性程度图,同时结合自然间断点分级法通过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区划大西山景区山洪灾害风险,通过模型评估大西山景区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范围,提供可靠的防洪决策依据,并给出文化型山岳景区山洪灾害的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13,(6):7-8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培训系统(简称CEDLIATS系统),是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按照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的要求自行研制开发的业务培训系统.现已正式备案并部署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服务器上,全系统地震灾评专业人员经注册后可通过网络域名www.dzzp.net.cn直接防问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地震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回顾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结合现有评估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地震灾害承灾体的经济属性。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选取非金融有形资产,针对分类清单法的破坏比、损失比,采用统计指数方法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了灾害损失综合系数,提出了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新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的评估结果既体现了承灾体的工程属性,又体现了经济属性。新方法既可以应用于灾害总损失评估、区域损失评估,更适用于行业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4.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学》2020,(3)
在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背景下,洪涝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科学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前提和需求。首先对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进行介绍,用数据和实例说明洪涝灾害的影响之广与损失之巨。然后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洪涝灾害评估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法、指标体系法、不确定性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风险评估法是当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主流方向,该方法需要以暴雨洪涝模拟和洪灾损失评估为基础,后续梳理了雨洪仿真模型与损失评估模型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风险评估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及模型适应性研究;区域洪涝风险演变趋势及驱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技术,更有效地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等工作,基于Web GIS软件平台和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方法,开发了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模拟演练系统。系统包括管理客户端和评估演练端两部分。系统管理员在管理客户端通过参数设定,可快速得到二维地震灾场。结合所嵌入系统中的震害调查评估功能,应急演练人员从评估演练端登录进行灾情查看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演练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应急人员培训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简称CEDLAS)是一款可以对单体建筑、城市区域、国家范围进行震前灾害风险评估、震中实时评估、震后境况模拟的灾害损失评估软件。通过对我国地震背景、国内外灾评软件研究现状和防震减灾工作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基于GIS平台构建CEDLAS系统的思路,并介绍该系统的理论基础、逻辑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最后将系统应用于西安市灞桥区,得到示范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数据。该系统的建立综合考虑了地震危险性、多龄期建筑地震易损性以及社会经济损失三方面,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可为灞桥区政府震前防震减灾规划及震后应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法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是赤潮灾害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估指标体系对赤潮灾害风险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权重的确定是建立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可信度的关键。运用德尔斐(Delph i)法、层次分析法(AHP)定量确定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中赤潮灾害危险度、承灾体易损度的各个层次、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在赤潮灾害危险度评估的所有指标中,光照强度的权重为0.094 77,氮磷比值、硝氮、铵氮和磷均占0.044 78等;在承灾体易损度评估的所有指标中,不同类型赤潮对承灾体因子易损度是不一样的,总体趋势是无毒赤潮对承灾体易损度的影响最小,有害赤潮的影响居中,有毒赤潮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16,(1)
为给我国震后灾区恢复重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评价标准,首先采用文献数据库和问卷调查法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来构建质量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然后运用区间特征根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选择四川省芦山县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小区作为评价对象,采用灰色相对欧几里德方法进行工程质量评价分析,计算出与不同评估等级相对应的灰色Euclid加权关联度,根据该模型虽然得出该小区重建质量为优,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该结论与恢复重建实践过程相符,说明了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该模型存在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对农业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意义重大。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日均温、水稻生长发育期、产量和面积数据对水稻冷害风险中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及损失度三要素进行了多指标分析。结合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综合计算指标权重,应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东北水稻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与典型冷害年水稻单产平均减产率在0.01水平下极显著相关,冷害综合风险等级区划与历史任意冷害发生频率分布大体一致。因此,对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及区划所做的研究具有合理性,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铁路隧道的震害因地震等级、震源远近、隧道自身结构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故灾后损失的评估方法比较关键,以便能及时作出灾后响应决策。从铁路隧道结构构造的角度,分析对比了多种评估灾后损失的方法。最后得出,分层加权综合评估法能够对铁路隧道地震灾害损失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估,该法既充分考虑了铁路隧道结构构造的层次性,又能充分体现各种结构构造部分的轻重程度,为震后职能部门快速、准确地作出灾害响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20,(1)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科学评估对减少突发地震灾害损失和实现震后快速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易损性分类清单法提出考虑主体结构损失、建筑物装修损失及室内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并确定其主要参数取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各评估区震害程度及各生产部门直接经济损失占比,计算各生产部门停减产损失,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建立考虑停减产损失和产业关联损失的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将所提出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1556年华县地震为例在西安市灞桥区进行应用示范,将所建立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在四川省进行应用计算。结果表明,灞桥区在华县地震下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76.51亿元,与中国地震局评估结果相差约6.54%;四川省在汶川地震下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1 209.29亿元,与实际震害数据相差约8.83%,上述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任鲁川 《灾害学》1996,11(4):5-10
讨论了灾害损失的构成要素以及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依据灾害失评估指标体系的一般形式,给出了由灾害损失单一因子计算灾级的公式;基于笔者提出的模糊灾度概念,给出了可用于各类灾害损失的等级划分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斌  赵前胜  姜瑜君 《灾害学》2010,25(2):36-40
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区域的应急能力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区域防灾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土地类型,基于GIS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并以浙江德清县自然灾害区划为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山洪灾害空间分布特点,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确定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大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可能引起山洪灾害发生的外界触发因子和可能遭受潜在损失的承灾体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危险性指标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GIS技术支持下,制作各因子指标分布图,开展全国山洪灾害危险性及易损性定量分析,完成全国山洪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并得到风险分区图。最后将风险评估结果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类型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山洪灾害风险分区与防治类型区吻合较好,高风险区基本分布在我国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未来山洪灾害防控重点可从影响山洪灾害风险程度的危险性因子和易损性因子入手。  相似文献   

15.
《灾害学》2020,(2)
在文献回顾和多次国内外地震应急响应事件跟踪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政府响应、社区响应、救援力量响应和群众响应的角度出发,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征求专家意见,构建了我国地震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4个一级评价指标、14个二级评价指标,以及48个三级评价指标,为评价我国地震应急响应能力提供了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乔波  郭建兴  贾宁  汪伟明 《灾害学》2024,(2):172-177
随着地震监测中心站深化改革,地震应急已经成为中心站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对复杂的震情形势,如何提升中心站应急能力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基于中心站职责职能,提取应急各阶段核心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调研统计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由组织治理能力、资源保障能力、行动执行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组成的可量化中心站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心站在应急培训和演练、实践经验、专业装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结合近三年地震应急事件进行分析讨论。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中心站应急能力建设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的时空变异——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鹏  岳贤平 《灾害学》2013,(1):107-111
在分析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分别用2000年和2010年的指标数据,对南京市进行了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结果显示:①南京市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水平最高的是城区,最低的是高淳县;②10年间南京市各县区的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水平普遍上升,但各自上升的幅度不同;③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是决定南京市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次生火灾风险快速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引起地震次生火灾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综合多因素进行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研究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评估方法,引入分类地块的概念,建立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的模型,以火灾荷载和人口密度作为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衡量指标,评估承灾体易损性,并借助GIS的分析手段,发展了一套在抗震防灾规划中快速评估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方法。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能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浒苔绿潮灾害已在我国黄海海域连续暴发10年,对沿岸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损失,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对减灾具有现实意义的绿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还尚属空白,已不能满足浒苔绿潮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本文在归纳总结浒苔绿潮灾害致灾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浒苔绿潮灾害的灾害链,其后以业务化应用为出发点和归宿,初步构建了浒苔绿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并探索性的建立养殖业损失、旅游业损失、机会成本损失和生态损失的浒苔绿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期望促进绿潮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尽早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20.
准确评估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主要介绍了用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统计指标的经济统计学方法来评估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两种评估模型,即灾区法人单位比重法和综合震害系数法.这些方法在汶川地震损失评估中得到了验证,是目前比较科学合理的经济学方法,提高了灾害损失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