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斜坡单元大小直接影响地震滑坡敏感性区划结果,论文利用河网密度优选出集水面积阈值,在此基础上生成最优斜坡单元。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敏感性分区预测模型,并实现了宝盛乡地震滑坡敏感性分区。结果显示,在优选出的斜坡单元基础上完成的地震滑坡敏感性分析的精度达到了98.72%。利用优选斜坡单元结合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构建的地震滑坡预测模型是滑坡预测的有效工具,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巴东县新城区是三峡库区滑坡灾害最为发育的地段之一。通过还原滑坡形成前的物质组成和历史环境,选取了影响滑坡发育的地层岩性、水位影响带等9项评价指标。完善了基于地形条件的不规则单元划分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斜坡评价单元的划分,使得评价单元具有更明确的地质意义和更完善的地质结构。此外,将各影响因素图与斜坡评价单元分布图叠加得到计算单元,在计算单元信息量求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坡评价单元信息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基于斜坡评价单元的危险性区划,得到了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分析结果表明,水位影响带、居民区、公路分布区及顺向坡坡型与滑坡灾害发生的相关性最大。高危险区占城区面积的16.4%,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临江地段。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9,(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与防灾减灾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区域或单体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研究,对城镇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较少。该文以地质灾害高发的舟曲县城区为研究对象,以网格划分为评价单元,以1:1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斜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侵蚀特征,利用无限边坡模型计算不同栅格单元的稳定性,并结合斜坡破坏概率及构建的斜坡滑动距离评价了城区斜坡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采用FLO-2D模型进行了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最后在arcgis平台下综合城区斜坡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完成了舟曲县城区5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区划。评价结果表明:舟曲县城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面积6. 43 km2,共发育灾害点32处,威胁承灾体面积640. 29万m2;中危险区面积5. 15 km2,共发育灾害点7处,威胁承灾体面积509. 73万m2;低危险区及以下面积15. 80 km2,共发育灾害点3处,威胁承灾体面积1 527. 82万m2。该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城镇尺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并为舟曲县城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浊度水的动态沉积原理,堆场疏浚泥被划分为清水层、浑水层和底部淤积层,考虑吹填中疏浚泥泥量、水量的动平衡,建立堆场疏浚泥动态沉积计算模型,预测施工期泥面、浑液面及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所需的围埝高度、沉积区面积及存储容积。通过算例分析泥浆初始颗粒浓度、吹填流量与浑液面沉速对围埝高度、沉积区面积及存储容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吹填流量、浑液面沉速对沉积区面积的影响较大,而泥浆初始颗粒浓度对沉积区面积的影响很小;围埝高度与吹填流量无关,而泥浆初始颗粒浓度、浑液面沉速对围埝高度的影响较大;吹填流量对沉积区存储容积的影响最大,浑液面沉速的影响次之,而泥浆初始颗粒浓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斜坡软弱路基的滑塌形式与水平软弱路基相比,具有明显的易滑动性和非对称性.为了反映斜坡软弱路基与水平软弱路基失稳机理的区别,对两种路基形式进行离心机试验,证实了斜坡软弱路基的失稳的非对称性,因此在稳定性分析中要考虑势能差和非对称的影响.为了提高条分法在斜坡软弱路基稳定性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一种考虑不同倾斜角影响的修正瑞典条分法,引入反映势能差影响的"影响力"和反映滑动体外路堤填土重量的"附加力".将瑞典条分法、修正瑞典条分法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稳定性分析中,斜坡软弱路基需要考虑势能差和非对称的影响;(2)"附加力"在各土条上的分布形式进行简化后,其计算结果与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接近;(3)按瑞典条分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比修正瑞典条分法偏大53.5%、比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偏大50.5%,而修正瑞典条分法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只相差不足2%.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南部武都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内25个乡镇为评价单元,利用区域危险度及易损度作为基础评价指标进行了区域风险评价。区域危险度通过历史灾害资料和野外调查资料整合,同时采用信息量法,以栅格250m×250m基础单元进行评价,获得了武都区各乡镇的危险度;区域易损性考虑到承灾体的暴露性、敏感性和恢复能力,借助DEA模型和C-D函数计算了武都区各个乡镇的易损值,进而得到了研究区各乡镇的易损分区。通过危险度与易损度耦合,引入区域风险系数,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划分了区域风险等级,绘制了武都风险区划图,同时提出了区域防灾减灾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武都区的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城关镇、东江镇、马街镇、柏林乡、安化镇以及汉王镇的大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不同评价单元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别将研究区划分为12949个斜坡单元和27017398个网格单元。选取高差、坡度、坡向、坡形、距断层距离、工程地质岩组、距河流距离和距公路距离8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对岷江上游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对2413处滑坡灾害点在不同易发性等级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数理统计和ROC曲线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和高等易发等级,网格单元灾害比例为76.92%,斜坡单元为78.82%,网格单元极高易发区灾害点比例比斜坡单元低10%;极高易发区斜坡单元灾害密度比高于网格单元,极低和低易发斜坡单元低于网格单元,斜坡单元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采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斜坡单元AUC值高于网格单元,斜坡单元能以较小的研究区面积包含较多灾害数量,说明斜坡单元的评价结果比网格单元更为合理与准确。  相似文献   

8.
灾害损失及灾害等级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将灾害损失划分为属性指标和经济损失,将经济损失划分为财产损失、救灾费用和效益损失,将每种经济损失划分为内部经济损失和外部经济损失,在属性指标中考虑了损失持续时间的影响,还对灾害等级的定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以水功能区控制单元为基础,结合子流域划分工作单元。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环境分析模型构建环境风险源危险性指标体系,进行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及其危险性等级评价。增加"环境风险源下游特征"指标以考虑风险源流经下游重要性不同的水功能区(工作单元)对其本身危险性等级的影响。结合指标数据、标准和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以及工作单元的脆弱性等级)。参考河流一维污染物衰减模型,建立工作单元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工作单元危险性等级由两部分叠加构成,即本单元风险源的危险性等级和上游风险源通过河流对下游工作单元危险性的影响。结合工作单元的危险性和脆弱性等级,通过风险矩阵评价工作单元的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在同一水功能区控制单元,合并风险相同的工作单元,实现流域风险评价区划。将上述方法应用在滦河流域中上游。研究表明,滦河流域中上游共55个风险区,其中高风险区I有3个,较高风险区II有15个,较低风险区Ⅲ有14个,低风险区IV有23个,说明滦河流域中上游整体风险性偏低;并对不同等级风险区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城市地区造成的破坏不断加重,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突发性和短历时性,准确高效地应急响应可以显著降低潮灾的损失和影响。尽管目前使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模方法十分成熟,并且计算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这种方法仍然不适用于许多实时应用。选取受“1713”号天鸽台风影响严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提出基于栅格水动力学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充分利用高精度DEM数据进行淹没预测,无须进行预处理及网格划分,大幅减少处理计算时间,并引入云模型对风暴潮灾害进行了综合风险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替代模型在区域最大洪水范围、深度、历时方面都可以提供与MIKE 21模型相当的结果,在保证风暴潮洪水模拟结果准确性的情况下,可将计算效率提高62.4%,洪水风险的制图可视能够较为全面反应风暴潮对区域经济、人口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预判灾害风险等级。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潮灾应对与精细化应急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结果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对滑坡灾害空间预测结果进行定量评价的3种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基于将预测结果与历史滑坡相对比的评价思路,引入了"滑坡比"的概念,定义其为:相应易滑度指标值的邻域所包含的预测单元中,曾发生滑坡的单元所占比例;并指出,好的预测结果应满足:易滑度指标值越大,滑坡比越大,且指标值相对较大时,相应滑坡比应较接近于1。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预测率函数曲线所围面积之比,即"面积比"评价指标来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了该评价方法较现有方法确有改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云南地震地质为背景,定义出活动断裂交汇程度作为影响地震震害面积的定量指标,并应用模糊信息处理方法,分析了云南39个历史地震资料,推导出震级、震源深度、断裂交汇程度与震害面积之间的模糊关系,然后研究震源深度为15,25公里时的震级、震害面积关系。文章结论指出:在活断裂密集的高烈度区,断裂分布情况具有影响震害面积的重要作用。此项研究结果,对高烈度区的工程抗震设防范围考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有效考虑管理不当引起的堤防溃决风险的影响,识别了堤防工程系统的23个风险因子。为方便风险因子量化,将其划分为12个定量因子和11个定性因子,并分别基于无量纲处理法和专家评分法对其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对每个风险因子进行赋权处理并计算堤防工程系统综合风险评价值。最后,以鄱阳湖区矶山联堤防实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堤防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区域滑坡预报单元内部岩土体力学参数取值基于随机取值方法,未能考虑不同岩性和风化程度对取值精度的影响。本文将岩土体力学参数视为区域化变量,提出一种按岩性边界进行克里金空间插值的取值方法。首先在不同岩性区域内部进行高密度且分布均匀的野外取样,通过室内液塑限、直剪试验获取每个样本点在塑限和液限状态下的力学参数。然后,对于不同岩性区域以岩性边界作为插值边界以考虑岩性差异的影响;同一岩性区域在高密度的采样点基础上,采用空间插值考虑风化程度的影响。克里金插值结果表明,本文所建议方法的相对误差能够满足预报单元取值精度要求,且对不同岩性边界附近的预报单元具有更高的取值精度。研究结果为预报单元的岩土体力学参数精细化取值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陕南秦岭矿产资源开采区地质环境脆弱,加之受到采矿工程活动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以"秦岭及宁东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项目为依据,通过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及野外实地调查,对陕南钒矿开采区斜坡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失稳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基于调查结果,将区内斜坡灾害归纳为滑移-压致拉裂、滑移-剪切-拉裂与弯曲-倾倒三种典型的失稳破坏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了实例分析。同时,结合斜坡灾害失稳模式及分布规律,探讨了坡形、坡向、坡度、岩性、岩层倾角、岩体结构、降雨及采矿等因子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区间。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软土地基堆载吹填淤泥并同步真空预压加固技术,考虑吹填淤泥的堆载作用在吹填时线性增长、在同步抽真空预压时指数形非线性衰减的变化过程,考虑地基附加应力沿深度的抛物线形非线性衰减变化、以及竖向排水体施工引起的涂抹效应,基于等应变假设,推导了软土地基在径竖向同时固结时任意点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的显式解析解答。运用该解答对某工程现场试验中软土地基的固结过程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所提出的解答,可以得到与实测固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一致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解答的适用性·同时也发现水平向渗透系数是决定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7.
建筑风载数值模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建筑物周围风场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计算与原型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在应用CFD计算时应该考虑的计算区域、进口边界条件、湍流模型和网格划分等各种相关因素对CFD数值模拟结果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影响因素中,计算区域影响相对较小,而进口边界条件、网格划分和湍流模型的影响相对较大;而且进口边界条件中速度分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大于湍流强度分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进口边界条件中的关键部分.同时,根据上述比较,建议在网格划分中,对几何外形简单的单个建筑的数值模拟计算,优先采用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对于湍流模型的选择,一般的工程应用中,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选择RNGκ-ε湍流模型,而在最终设计阶段采用雷诺应力模型.  相似文献   

18.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Ⅰ:理论部分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本文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成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最小空间单位——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的概念体系,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中的最小空间均质单位问题。进而提出了应用GIS技术划分不同空间尺度下基本单元、提取与基本单元相匹配的不同类型的属性数据的方法,使不同来源的数据在基本单元中得到统一的表达,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研究中以自然单元为基础的数据与以行政单元数据相匹配的问题,为区域自然灾害研究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是黄土地区主要震害之一,快速准确判别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对城市抗震规划和震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620组滑坡和380组未滑斜坡数据,验证纵剖面形态对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的影响,对斜坡纵剖面形态进行单因素wald检验,单因素wald检验结果表明纵剖面形态对于滑坡地震危险性快速判别有积极意义。利用野外调查中简单易得的坡高、坡角、纵剖面形态和地震烈度几个因子,建立黄土高原区斜坡地震危险性判别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给出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的快速判别公式,使用该公式对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滑坡回判和1718年通渭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校验,同时对比了不考虑纵剖面形态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表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快速判别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合理确定影响因子并调整Logistic回归中各影响因子的参数,计算得到的斜坡失稳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较为吻合;斜坡纵剖面形态是影响斜坡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Logistics回归模型中考虑该因素得到的预测公式,判别斜坡失稳准确度比不考虑该因素时高3%左右。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吉林省西部洪水过程遥感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NOAA卫星资料对1998年吉林省西部地区洪涝灾害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以农田损失为主对灾害情进行了评估。采用AVHRR通道1与通道2的比值图像突出水体信息,在直方图上人机交互划定水陆边界,用统计数学方法确定了混合像元中水体与非水体的阈值,利用灾区与当年的作物种植数作出农田受灾面积评估,用受灾前后的植被指数图,进行农田受灾程度划分,对象元面积的精确计算可以提高受灾面积的计算精度,区域像元数的统计分析可以减少区域内灾害面积比例分析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