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鲁甸5.1、5.0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后112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分别给出了5.1级地震等烈度分布图及5.1、5.0级地震等烈度综合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及其震害、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结构房屋的震害原因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形成较大范围的7度破坏区和少数调查点有8度破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震源浅,地表振动强烈;盆地区广泛分布有煤层、膨胀土、淤泥土和松散的粉砂、粉土等不良影响地层,且埋藏浅;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两次地震震害叠加。最后对灾区恢复重建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只能估计建筑物的破坏而不能评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基于对城市建筑物潜在破坏的估计,提出了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影响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因素包括城市所处的地震危险性环境和城市建筑物的易损性。为了考虑地震危险性因素,进行了以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为参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出了我国不同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的PGA概率密度函数;为了考虑建筑物的易损性因素,采用HAZUS-MH中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方法研究群体建筑物易损性。通过对这两个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提出的相对全概率抗震能力指数可以反映城市建筑物在其所在的地震危险性环境下所具有的抗震能力,而采用绝对全概率抗震能力指数能够比较不同建筑抗震能力的差异,再结合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标准,可确定抗震能力水平。以晋江市抽样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为例,结合震害经验,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建筑物或其他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发生破坏的概率或可能性,并没有准确的数理函数表示。基于增量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IDA),针对地震发生时更易发生破坏的砌体结构,从场地条件、横墙面积比、高宽比3个因素入手。选取数个典型结构,对震害发生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进行易损性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与地震易损性相比 ,结构震后火的易损性研究尚未深入 。 以三层三跨平面钢框架为研究对象 ,采用 ABAQUS 进行建模,选取火灾荷载密度作为火灾强度指标,同时将耐火极限作为破坏状态指标,采取拉丁超立方法生成了 50 个结构样本,对钢框架进行震后火作用下耐火极限分析和易损性分析,并给出了不同损伤程度的四种破坏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震后火作用下钢框架失效概率随火灾荷载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火灾荷载密度达到最大值时,大震下钢框架发生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的概率较高,出现倒塌破坏的概率相对较低;对比三水准地震设防烈度下火灾易损性曲线,随着地震烈度的升高,钢框架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砖混房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福建省房屋的区域特点,并定性的对其进行了建筑区域特征分区。然后,结合具有普适性特点的汶川地震区砖混房屋的易损性矩阵的处理结果,探讨了福建省砖混房屋具有区域特征分区特点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给出了福建省各地区砖混房屋的易损性矩阵。此方法的提出,对于福建省各个不同地区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改造及有效减轻地震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模糊可靠性理论引入结构的多维易损性分析中。以一RC框架结构为例,将结构的性能极限状态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三类用于求解超越概率的多维性能极限状态方程,包括联合性能极限状态方程,串联系统方程和并联系统方程。将隶属函数取作降半梯形分布,将极限状态方程转化基于模糊可靠性的等效极限状态方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到结构的破坏概率。将基于模糊可靠性的易损性分析结果与不考虑模糊可靠性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不考虑结构失效准则的模糊性会导致结构超越概率的分析结果偏大,低估结构的抗震能力;当采用联合性能极限状态方程时,对破坏等级较低的性能极限状可以不考虑模糊区间的范围对易损性的影响,对破坏等级较高的性能极限状态则需要考虑模糊区间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居安居工程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安居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结构类型。通过对全疆安居工程的抽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得到了全疆各县市农村安居工程的总体数据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农居抗震设防水平进行了评估,对安居工程的减灾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疆农居抗震能力区域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一种最为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房屋——多层砌体房屋进行震害预测分析研究,简要介绍六种常用的多层砌体震害预测方法,易损性概率分析法或称为半经验半理论法、强度判别法、延性系数判别法、模糊类比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结构理论计算法,在详细调查房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以上几种方法,提出相应的震害预测的分析方法。对郑东新区砌体房屋进行震害预测,做出该地区的震害矩阵,并给出该地区砌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及相应震害面积。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供水系统中清水池及水处理池的抗震性能及震害特点,基于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1996年包头西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供水系统水池的震害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池的功能状态及地震破坏与地震烈度、结构形式、材料、场地土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给出了清水池和水处理池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并提出了提高水池抗震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网络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系统,其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城市震时人员逃生和震后救灾是否能够迅速开展。现阶段,地震工程学界已发展了完善的单一路段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但对道路网络整体性态水平划分、破坏指标选取和地震易损性评价等问题尚无明确结果。基于此,利用二维平面网络统计特征量作为破坏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类城市道路网络地震易损性的评价方法,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了实际城市路网的地震易损性矩阵。首先,给出了城市道路网络地震破坏模拟步骤,包括路网建模、空间变化地震动模拟和基于路段易损性函数的路网地震破坏模拟;然后,利用分支数量和最大分支直径作为指标,对城市道路网络性态水平进行了划分,给出了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路网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最后,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计算了城市道路网络的地震易损性矩阵。本文发展的城市路网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可为城市道路系统整体抗震安全性评价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南山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高山峡谷区域,区内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具有人口、房屋多集中于斜坡坡脚分布的特点,亟需寻找一套新的易损性评价方法,针对该区域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性评价。文中选取具有典型西部山区特征的泸水市,利用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基于GIS平台和逻辑回归理论,对模型进行评估、多元共线性诊断、拟合度检验,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考虑承灾体可能遭受的破坏状态和类型,构建了不同类型承灾体的易损性指标分级赋值表,首次提出了针对西南山区人口、房屋等承灾体分布特征的易损性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性。结果表明:泸水县城北部为地质灾害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县城及周边大部分区域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与野外调查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能有效反应县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风险现状。  相似文献   

12.
低矮房屋在强风作用下倒塌破坏给村镇区域造成严重损失,因此研究低矮房屋表面风荷载特性和分布规律,建立有效的抗风设计方法尤为重要。对10种屋面倾角、3种高深比、3种宽深比,共60个双坡低矮房屋模型进行了风场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分区法获得屋面最不利风荷载分区体型系数,并分析了屋面倾角、高深比、宽深比对风压分布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各分区体型系数进行了屋面倾角、高深比和宽深比三参数的拟合,并将拟合公式和多国风荷载规范给定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拟合公式的可靠性。以拟合公式为基础,给出了我国荷载规范中风荷载分区体型系数的建议值,并用于屋面风荷载的计算,改进我国荷载规范中平均风压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合理的抗风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房屋震害易损性估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结构易损性分析是震害预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房屋震害易损性估计方法,文中以多层砖房结构的建筑为例,给出了易损性估计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向量设计方案和具有输出约束控制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性能的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定义了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4个极限状态,提出了基于巨-子结构控制体系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限值的方法。通过考虑近场与远场地震动的不确定性,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对比分析了传统巨-子结构抗震体系和巨-子结构控制体系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地震易损性,并得到了两者的易损性曲线,给出了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破坏概率。所得结果可供地震灾害的巨-子结构控制体系损伤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常业军  程文瀼 《灾害学》2006,21(4):42-45
针对不同结构多层商住楼的具体特征,运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各类房屋未来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震害损失与投资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为进行这类房屋的结构选型、设计及工程投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震人员伤亡易损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状况有关。本文利用唐山地震人员伤亡及房屋破坏的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和迭代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地震人员伤亡易损性模型,并与现有其它几种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方法作了比较,该模型在相同的误差条件下预测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根据重庆市建国50年来的灾害统计资料,选取灾害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等易损性评价指标,在详尽分析了重庆市各区县市易性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各区县市的脆弱性和易损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且计算出了各区县市的易损度,结合GIS方法对重庆进行了易损度区划。并借此提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模式、为区域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肃民乐-山丹MS6.1级地震虽属中等强度地震,但却造成了大量房屋的破坏,且夺去了10人的宝贵生命,这充分暴露出了我国西部贫穷地区一些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极差的弱点.列举了地震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及民乐、山丹两县水利系统各种结构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通过对其震害的描述,初步分析了破坏原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震风险分析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3个方面,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采用经验方法或蒙特卡洛模拟法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首先介绍地震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提出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的概念,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将结构的可靠度方法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有限元可靠度方法进行了结构地震易损性的计算。以结构的最大层间相对变形作为整体性能指标,对某5层2跨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绘制了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对应不同性能水准要求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20.
从九江地震看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九江地震震害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同华南、华东、华中、华北等一些地区村镇房屋历史震害特点及抗震能力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薄弱的关键环节和普遍的震害规律,从工程防灾的角度论述了加强房屋抗震设防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阐述了目前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防现状与口标的差距,进一步指出了加强抗震设防建设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