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路径主要是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工具可以快速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也养成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依赖政策红利,而不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发展的习惯。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持续地进行公平与有效率的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外部激励路径转换的重点是在国家和企业层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和可预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互动特征,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5—2014年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耦合度的时序来看,1995年以来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从耦合协调程度的时序看,甘肃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改善,发展良好。说明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已逐渐形成良性互动关系,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以发挥,应不断推动两者向耦合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对促进我国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三农"问题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川省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四川省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且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水平基本处于平稳状态,耦合协调度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值从0. 0718上升到0. 7036,耦合协调等级从2000年的极度失调发展到2016年的中级协调,但目前还未达到最佳状态,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研究结论,从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内部创新环境和外部创新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协同度模型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协同创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创新系统协同度较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判中国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空间演化特征,深究其内在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城市群2010—2019年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研究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较强相互支撑作用,但科技创新发展的滞后,制约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的进一步提高。(2)各城市群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时序上发展较为平稳。(3)政策扶持、经济延续力、技术进步、教育水平和政府科技投资为影响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集聚“规模—能力—效益”与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的研究框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了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继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空间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2)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以及“H—H”集聚和“L—L”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3)经济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科技创新、工业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对本地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直接积极影响,而政府干预的直接推动作用有限;外商直接投资、工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干预具有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则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在"十三五"规划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旅游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点,对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系统耦合理论,从协同角度研究了旅游产业与社会发展系统,并以我国31个省份为对象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旅游产业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旅游产业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值较低,多数省份耦合协调值虽然稳步上升,但仍处于不良耦合状态;各地区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态势,发展方式呈现出以中部为中心,辐射中西部高速演变;在演化过程中,耦合协调系统类型呈现出"金字塔"向"橄榄核"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安徽省16个省辖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安徽省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均逐年提升;但其空间分布严重不均衡,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皖江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优,皖南地区次之,皖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产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山东省的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建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使用该模型测算了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调度,分析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调度不断提升,但地域差异显著,呈现出"追赶效应";便利的交通区位、中心城市的带动、区域资源基础条件、区域政策对区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山东省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升,进一步推动山东省的产城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信息产业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中国旅游与信息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划分为失调衰退、过渡、协调上升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探索了影响信息产业驱动下的旅游产业响应机制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存在着显著的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2009年后信息产业优先类型居多;(3)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13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4)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信息产业规模、旅游收入、信息产业技术基础、旅游产业知识支撑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信息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利用中国31个省区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区总体上信息化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水平逐年提高,但信息化水平提升速度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速度,且区域之间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大,大部分省份两者的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下等水平,表明中国信息化水平、管理和协调能力等存在不足,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效应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大鲵产业是张家界市重要的新兴农业产业,而旅游产业是其支柱产业,当前张家界面临着培育发展大鲵产业等新兴产业和升级旅游产业的双重任务,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依据大鲵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机理,选取大鲵产业综合产值、养殖规模、农村居民纯收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人次等14项指标构建张家界大鲵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并基于张家界市2012—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显,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2013—2015年属于旅游产业滞后型,2012年、2016—2017年属于大鲵产业滞后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大鲵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10—2018年长三角27个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DEA—BCC模型、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两者的时空耦合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结果发现:(1)长三角科技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纯技术效率得分较低,规模效率得分较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缓慢波动上升的态势,子系统大小依次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2)时序上,长三角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的转换阶段;空间上,两者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较大呈现”核心—边缘”的结构分布特征。(3)影响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准则层看,共享发展为首要障碍因素;从指标层看,前5位依次是发明专利授权量>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相似文献   

14.
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构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理耦合模型对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技术、产业与环境间耦合关系进行定量辨识。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市场成交额、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常住人口增长率分别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贡献率最高。(2)京津冀在TIE系统的综合水平具有明显的优良等级关系,呈现北京好于天津好于河北状态。(3)北京市TIE系统耦合与协调度都达到优秀水平,天津与河北目前均处于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滞后于生态环境的转型发展阶段,两地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及生态环境的支持效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理论,在剖析水贫困和经济贫困含义的基础上,构建农村水贫困和经济贫困双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模型(WPI-EPI模型),同时以水资源较为匮乏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省为例,对该区2000—2013年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评价得分、两者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异进行了测度和研究。研究发现:从时序角度看,甘肃省农村水贫乏和农村经济贫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状态,受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三个不同阶段;从空间分异角度看,甘肃省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耦合协调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均衡,需因地制宜制定减贫政策。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生态文明、产业技术与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Bayes-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6—2016年华中地区的耦合协调度,结合相对发展矩阵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呈高速增长态势,2006—2015年处于失调与磨合状态,2016年河南、湖北和湖南达到协调状态,但多省的产业技术发展程度相对滞后。(2)研究期内华中地区不同省份的耦合协调度不存在同一发展趋势,不同省份差异日趋明显。(3)华中地区整体上生态文明相对发展度逐年下降,且耦合发展进程中山西出现异常波动,应着力进行制度化、系统性的生态恢复工程,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复杂系统,厘清“三水”共治系统耦合协调演进机理有利于区域水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水”共治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0—2020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三水”协同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子系统的状态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差距较大;“三水”系统耦合度整体上处于良好耦合阶段;“三水”系统耦合协调度小于耦合度,其耦合协调水平偏低,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不充分发展态势和分化状态。耦合协调度的演变趋势是逐年向优质阶段提升。其次,用Tobit对“三水”系统耦合协调度回归,得出环境保护水平、能源消耗水平、产业发展水平3个因素对“三水”共治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共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廊道,建立多环境要素系统联动机制,以及跨界河流水污染联合防治及水环境保护政策与督察协调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赋权法、功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ArcGIS10.2软件,对云南省各市州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两大系统协调发展情况与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6—2015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极化效应显著,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市州数量较多;(2)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由"单极"向"面状"转变,分布不均衡;(3)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总体呈勉强协调型,发展协同效应较弱,耦合协调度在空间集聚方面的"趋同俱乐部"现象明显;(4)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耦合协调度越高的区域对经济、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流"的集聚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方法,评价2007—2017年我国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评价值均呈增长趋势,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生态环境。②2007—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③政府控制力、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人口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4个因素对本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研发投入对本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同关系,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三者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面板Tobit模型测算2005—2020年云南省及其16个州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上,云南省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呈现上升态势,但三者水平还需提高,云南省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程度逐渐增强,耦合类型的空间差异性逐渐变小;(2)三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性较为明显,表现出滇中>滇西>滇南>滇东的分异特征,协调度增长速度以保山市、临沧市和文山州最高;(3)总体基尼系数逐渐缩小,各区域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城乡差距仍然是构成云南省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4)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旅游活力大体上对于云南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产业二元性结构水平则不利于三者的协同发展,影响三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