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援藏是全国援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藏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形成了中央支持为主导力量、对口支援省市为重要力量、社会企业参与的"一主多元"发展格局。旅游援藏发展经历了单向输血、双向互动和多方共赢三种模式,通过定量分析得出旅游援藏提高了西藏旅游目的地综合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收集2005—2016年中国339个地市的旅游总收入,利用基尼系数、水平梯度、首位度等指标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各地区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交通区位等因素的不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随着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但依然较大。(2)东、中、西3大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呈减小趋势,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最小,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大,东部和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结构明显改善,中部地区改善幅度较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除个别省区外,各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在减小,许多省区的区域旅游差异进入合理范围内。首位城市基本是省会城市,且大部分省区首位城市没有发生变化,二城市首位度和四城市首位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客观准确地评估其实施效果,对制定实施后续政策和其他区域发展政策具有借鉴意义。利用198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②显著促进了内蒙古、重庆、陕西和宁夏地区经济发展,抑制了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和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而对四川和青海无显著作用;③对第一、三产业具有促进作用,而对第二产业具有抑制作用。建议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西部大开发真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湘鄂渝黔边区发展休闲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少、边、穷"的湘鄂渝黔边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区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也较大.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休闲旅游将是该地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最好选择之一.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区休闲旅游发展的外在和内在条件,并结合湘鄂渝黔边区的特点,分别从民俗休闲旅游、山地休闲旅游、特色城镇休闲旅游和山寨农业休闲旅游阐述了该区域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Moran′s I指数对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整体判读,并运用冷热点分析、经济重心模型探究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不均衡,但相对差异越来越小。②旅游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由东向西南扩散,集聚在东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上。③我国旅游经济重心进入湖北省,轨迹向西南方向移动,集中在中部地区。④经济基础条件越好的地区并不意味着旅游业越发达。⑤资源禀赋条件、交通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水平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旅游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淮海经济区各地级市2004—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为数据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联系强度和GIS相关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淮海经济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阶段性特征,苏北、皖北、鲁南与豫东四大地区之间差异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苏北和鲁南地区的地区内部差异在逐步缩小,皖北与豫东在逐渐扩大。2淮海经济区国内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济宁、徐州、泰安和临沂四市形成的环形区域,皖北与豫东发展水平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他地区较为中等,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一圈一点一带一片"的特点。3淮海经济区两两城市间的联系强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两极分化明显,东北地区的旅游联系强度远远超过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7.
湖南参与了多个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其中泛珠三角和中部6省合作战略是影响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外部力量,两大区域合作给湖南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分析它们给湖南旅游发展带来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专门的行政组织来强化区域协调管理、利用区域内旅游资源特性实现旅游资源的联动、借助区域旅游市场的互动实现客源市场丰富的地区对湖南旅游市场的支撑、增加区域旅游合作的地域便捷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与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模型探讨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典型变量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典型变量显示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依据典型方程得分,划分为旅游与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等三种类型,并提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与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模型探讨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典型变量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典型变量显示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依据典型方程得分,划分为旅游与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等三种类型,并提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三角区域已经是我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以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等为重点,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双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本文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我国中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十群"等进行了多方位比较。结果表明,2013年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1.7万t,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0.1万t;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7.2万t,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3.6万t;烟(粉)尘排放量为81.8万t,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71.4万t。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均位于"四极"的第三。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单位GDP排放强度分别为25.03t/亿元、24.29 t/亿元、13.50 t/亿元,分别位于"四极"的第一、第二、第二。同时,本文还从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我国中三角等经济"四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增长极效应理论的秦巴地区旅游竞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增长极效应理论应用到区域旅游竞合分析中,以秦巴地区旅游发展为案例,通过秦巴地区旅游竞争力分析,明确了该区域旅游增长极;最后对秦巴区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经过“八五”期间的拓展,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一旅游线路一旅游区”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布局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九五”期间发展的总目标,即海外旅游者人数累计达45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人数累计达1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1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人累计达420亿元,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550亿元。为了顺利实现该目标,需全省各个行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以及合理布局旅游业生产力和确立重点项目。1旅进业生产力布局的原则与依据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应遵循“树立大旅游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旅游收入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区域旅游的研究热点。选取2003—2013年甘肃省旅游收入及相关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甘肃省旅游收入的11个相关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内A级及A级以上景区景点与该省旅游收入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国内旅游人次及第三产业投资额,最小的是旅行社数量与人口基数。研究结论进一步证明了甘肃省开展大景区建设、大力加强宣传推介旅游、增加第三产业投资政策的正确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双重作用下形成的经济现象,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广东省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区位商分析方法探析了该省旅游产业集群演进规律,通过构建模型定量分析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为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影响评估与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成已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西藏2005—2010年月入境旅游人次统计数据,评估了2008年拉萨"3.14"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的影响。根据突发事件发展经历爆发期、持续期、扩展期和消退期四个阶段,构建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为西藏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市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已与区域经济融为一体,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资本市场作为西部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中必将而且已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为资金的筹集,1999年西部十省市新上市公司20家,通过一级市场共筹集资金115.76亿元,占当年一级市场筹资总额的14.11%,2000年新上市公司5家,通过一级市场共筹资近30亿元,占一级市场筹资总额的10%。其次,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上市公司中的比重从1994年的12.03%上升到1999年的17.68%,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经营业绩整体表现良好,如五粮液、新疆屯河等不少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西部还有许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行业或区域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它们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增强了实力,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相关政策的逐步到位,这一作用还会更加凸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运行机制的旅游扶贫支持系统和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开发扶贫形式,核心目标是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但目前我国国内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分析旅游扶贫特性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运行机制的旅游扶贫支持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构建基础及其要素组合,并分别从旅游资源相对优势、资源特性、区域经济、城乡关系及开发时序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开发模式,以此关注贫困人口和贫困社区利益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旅游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1999-2009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以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的15个典型旅游省市,借助SPSS、Excel等统计软件,从流量变化、流入指数等方面对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进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入境旅游流主要流向上海、北京、重庆、四川和广西等经济发达地区或具有垄断性旅游资源的省市.研究结果为各省市入境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业界研究热点之一,正确评价某地区旅游竞争力有助于认识该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参考关于长江沿江地区发展态势评估所确定的城市,以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重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采取区域联动战略、塑造城市旅游品牌、打造特色旅游文化、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这些措施对提高珠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