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实现港-城互动发展,对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新兴计量方法,对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发现:1990年以来,连云港市港口发展对连云港市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当明显,但连云港市城市经济增长对港口发展的带动作用却不明显.从港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支撑港口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港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废气、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等9个具体指标建立城市工业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将江苏省13个城市的工业污染情况分成不同灰类进行综合聚类评估。研究表明,受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的影响,南京、苏州和无锡属于相对严重污染,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淮安和徐州属于一般污染,盐城、宿迁和连云港属于相对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3.
李旭东 《四川环境》2012,31(6):95-100
本文根据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个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江苏13个市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其分成5个不同的类别,第1类是苏州,第2类是南京,第3类包括无锡、南通、常州,第4类包括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第5类包括盐城、镇江、连云港,然后进一步对各类城市在污染强度和污染控制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分别对每类地区的环境保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江苏省钢铁行业排放清单以及WRF-CALPUFF评估模型,分析了2017年钢铁企业从沿江地区转移到沿海地区对江苏省大气国控站点的ρ(PM_(2.5))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沿江钢铁企业对全省国控点的ρ(PM_(2.5))贡献平均为3.67μg/m~3;在三种沿江钢铁产能转移的情景下,全省总体ρ(PM_(2.5))有显著的改善,苏南改善程度较大,其余沿江及苏北内陆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沿海的连云港和盐城由于承接了大部分的钢铁产能转移,当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长巨大,ρ(PM_(2.5))贡献率出现较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5.
港口是连接世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中心环节.随着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在一国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港口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因此对港口竞争力的研究意义重大.将熵权法与TOPSIS法相结合,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浙江、上海、山东港口竞争力普遍较强,辽宁、福建、江苏、天津港口竞争力中等,河北、海南、广西港口竞争力相对较弱,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港口与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渤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港口—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S权重合成法对2003年、2008年和2013年港口与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核密度和Arc GIS对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同时对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耦合协调度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港口与城市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加强,内部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2在空间上,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状态与港口和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连、天津、青岛的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优,丹东、盘锦、葫芦岛等的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差。该研究成果将对环渤海地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对港口与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渤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港口—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S权重合成法对2003年、2008年和2013年港口与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核密度和Arc GIS对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同时对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耦合协调度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港口与城市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加强,内部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2在空间上,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状态与港口和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连、天津、青岛的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优,丹东、盘锦、葫芦岛等的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差。该研究成果将对环渤海地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东省7大沿海城市港口运输业的发展概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全省沿海7个城市港口运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在给出各城市港口运输业竞争力排名的同时,分析各市港口运输业发展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并对山东省港口运输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船用油硫含量水平高,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研究表明,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全面提升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水平,有效降低污染排放,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未来我国在船舶港口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应进一步加严船舶排放控制区要求、加强船舶排放监管、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及国际交流合作等。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分析物流业碳排放和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可为分区域制定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Panel data,利用IPCC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区2007—2014年物流业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模型将碳排放影响效应分解为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效应,并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挖掘三个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经济发展效应是物流业碳排放最主要的正向效应,人口规模效应次之,能源强度效应是主要的负向效应,其次是能源结构效应;就区域差异而言,能源强度效应在东部地区的表现最明显,人口规模效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效应对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土地优化研究是探讨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以盐城海岸带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城海岸带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中,无论是经济导向还是生态效益导向,都只注重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或生态环境保护,不利于土地的科学利用,在综合效益下的土地优化方案是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模式。在此模式下,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研究区域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可得到较大提高,海岸带的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较合理,沿海城镇、产业与港口联动的综合效益较高,认为该方案可作为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最佳方案。文章从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盐城海岸带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单元,基于2001—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扩张面积指数和扩张强度指数,结合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从国家和区域尺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扩张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面积指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城市土地扩张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②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面积增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强度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③城市土地面积扩张最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新疆、重庆、云南等省份,年均城市面积增长倍数超过0.2;城市土地强度扩张增长区域分布在北京、广东、辽宁等省份,年均增长超过0.04。④全国尺度上,产业非农化对推动城市土地扩张最为显著;区域尺度上,人口城市化对不同地区城市土地面积扩张影响普遍较强。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范围不断扩大,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城市不断增加,对区域城市环境协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采用2003—2019年中国225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能显著促进整体城市和原位城市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但对新进城市的环境治理影响并不显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治理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对非资源型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环境改善作用则优于资源型城市和低行政等级城市。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来污染排放强度整体下降,这一结果主要来自经济集聚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来自产业结构升级的环境治理效应并不显著;同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反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在降低本地污染排放强度的同时,加大了周边城市污染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4.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相互关联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定量方法对营口港与辽宁腹地2001--2009年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港口港城动态关联效应总趋势逐渐增强,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营口港港口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关联程度较强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营口港辽宁腹地关联发展效应演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自然条件与区位、区域设施与交通、经济水平与社会条件是影响营口港辽宁腹地关联度演化的主要因素。为了促进营口港辽宁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分别从辽宁腹地、营口城市角度提出相关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自主发展和区域合作推进区域发展;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集装箱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及演化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I口物流的发展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近25年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演化状况进行了定量测度,港口物流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显示,其发展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①港口物流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②港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上述状况的形成是体制及政策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支撑、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周围港口竞争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展望了上海港口物流未来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16.
港口经济对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辽宁省4个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大连、营口、丹东、锦州2000-2009年港口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其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辽宁省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生产率退步,而港口经济略有进步;城市经济和港口经济均显现无效性,但城市经济效率略高于港口经济.在趋势方面,城市经济发展呈现暂时退步情况,港口经济则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港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城市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以营口市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营口市1995-2009年以来城市相关产业与港口吞吐量进行关联度分析,其结论为:港口经济与城市工业、建筑业关联度较高,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关联度相对较低;在城市经济的促进下,港口临港工业正在形成,但是港口经济对城市服务业带动较小.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中心的不断东移,东北亚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腹地经济也成为各大港口研究的重要课题。引入因子分析方法,以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影响港口竞争力指标进行处理并横向比较,得出港口竞争力排名,同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天津、大连三大港口竞争力最强,但大连港稍显落后。在三大子港口群中,山东子港口群综合优势显著,辽宁子港I:3群存在腹地经济落后、恶性竞争等问题,津冀港口群受行政区划限制,港口资源整合困难。  相似文献   

19.
基于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群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港口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港口经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基于引力模型对我国东部沿海规模以上港口之间的引力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港口城市引力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用第一主成分得分作为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核心指标,由此得出我国沿海三大核心港口,并依据其他港口与核心港口之间的引力大小将规模以上的港口分为三大港口群:第一是以天津为核心,包括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烟台构筑的环渤海港口群;第二是以上海为核心,包括日照、连云港、宁波—舟山港的长三角港口群;第三是以广州为核心,主要由汕头、湛江、海口、三亚港组成的珠三角港口群。这些对港口群的规划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106-1109,1136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盐城沿海滩涂又是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因此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探讨滩涂的合理利用模式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盐城已形成以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港口和临港产业逐渐兴起的滩涂利用模式。通过对盐城滩涂现有利用模式的分析,选取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子,通过综合评价,对各种滩涂利用模式进行优劣势和可行性分析,探讨区域适宜的滩涂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