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峰  马烈  张芝兰  桂时乔  郭琳 《化工环保》2012,32(5):419-423
综述了Cr的地球化学特性和毒理学特性、化学还原反应机理和作用特点,分析了原位和异位化学还原法在Cr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并对技术的工程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干法脱硝、湿法脱硝、微生物法和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是未来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可通过提高NO在水中的溶解性,利用微生物去除氮氧化物,力争将其从实验室研究推广至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3.
氯代有机化合物难降解、环境危害性极大,对氯代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进行治理已成为水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介绍了直接电化学氧化法、间接电化学氧化法、直接电化学还原法和间接电化学还原法用于水中氯代有机化合物处理的机理、研究现状;总结了电化学法去除氯代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同时指出电化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氯代有机化合物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FeSO4化学还原法为对照,开展硫酸盐还原菌原位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法处理后,土壤中Cr(Ⅵ)含量从6.48 mg/kg降至0.95 mg/kg,下降率为85.33%,修复后的土地质量符合国家一类建设用地的标准;土壤浸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从0.162 mg/L降至0.004 mg/L,下降率为97.53%;土壤中硫酸根浓度略有降低,硫酸盐还原菌的丰度显著增加。微生物原位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效果好于化学还原法。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国内外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修复火炸药生产废水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未来火炸药生产废水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指出:应将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及生物修复法相结合,将修复定位于综合化、彻底化及可利用化,以期达到火炸药生产废水污染土壤的无害化治理。  相似文献   

6.
铁碳(Fe-C)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污染场地中COCs的去除。综述了近年来Fe-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液相还原法、碳热还原法、水热碳化法、球磨法和绿色合成法),总结了几种常见碳材料载体(包括活性炭、生物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优缺点,梳理了Fe-C复合材料与COCs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吸附、还原脱氯和刺激微生物脱氯),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Fe-C复合材料用于实际COCs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水滑石类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焙烧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同时总结了其作为催化剂和离子交换剂在修复阴离子污染水体、印染废水脱色、重金属去除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8.
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排放烟气的SO2治理已逐步走向正轨,新建的燃煤电厂基本都安装效率较高的脱硫装置.因此,控制NOx的排放将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电子束或电晕放电脱硝法、光催化氧化法等烟气中NOx控制技术的机理、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通过对各种工艺技术的脱除效率、应用条件、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提出了未来脱硝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烟气脱硝的可行方案,从而为工业废气脱硝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机污染土壤原位化学氧化药剂投加方式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最经济有效的技术之一。药剂的投加与分散技术是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的核心。药剂投加与分散方式的选择与污染场地的土壤渗透性、特征水平、污染深度、氧化剂性质、修复费用等相关。阐述了直压式注射法、注射井法、土壤置换法和高压-旋喷注射法等药剂投加与分散技术的适用性、控制参数及优缺点等,引用工程实例对药剂投加与分散技术在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常规淋洗的优化技术,包括复合减量化技术、淋洗助剂的使用等化学优化技术以及电动力法、超声和微波法等物理优化技术;同时介绍了新型绿色淋洗剂的研发和使用情况,包括可降解螯合剂、植物浸提液及生物表面活性剂;概述了淋洗液的后处理和回用工艺。提出了开发新型淋洗剂、淋洗优化技术及淋洗液后处理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曾冠武 《化工环保》2015,35(3):279-283
瓦斯泥是高炉副产物,因其中富含锌,直接用于烧结会增加高炉锌负荷。在分析了瓦斯泥的矿物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选矿法、化学浸出法、直接还原法等几种瓦斯泥有价成分的回收利用方法。选矿法根据碳、锌、铁的性质及赋存状态的差异分离各物质,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分离不彻底、回收率低;化学浸出法使锌进入溶液而其他矿物不溶或微溶,分离效果较好,但处理量小,后续处理难度大;直接还原法是在高温下使瓦斯泥中的金属还原,锌蒸发后进入烟气,最终可得到含氧化锌较高的烟尘和含金属铁的脱锌瓦斯泥,该法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分离效果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瓦斯泥处理方法,但其设备投资大。  相似文献   

12.
塑料污染已是全球防治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废旧塑料产生,仅废旧塑料的分选这一工艺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回收后的循环再利用,又要增加昂贵的处理成本。综述了废旧塑料几种主要的分选技术,包括色彩分选技术、光谱分选技术、密度分选技术、风力分选技术、静电分选技术、溶剂萃取分选技术。对废旧塑料化学回收循环利用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包括热裂解法、催化裂解法、氢化裂解法、光催化裂解法等。总结了对废旧塑料分选及化学回收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性,并对此提出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和直接测定环境中无机阴离子和有机物的方法。间接法中有沉淀反应法、金属络合物法、磷酸盐测定法、氧化还原法和氢化物发生法;直接法有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法、离子交换-原子吸收法和直接提取法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沉淀反应法、金属络合物法、氧化还原法和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相似文献   

14.
过量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因此CO2减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将CO2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即CO2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可实现CO2减排,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CO2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光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和催化转移氢化法等。重点介绍并总结了以上3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指出未来需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为实现高效的CO2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SCR系统中板式和蜂巢式催化剂的选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性催化氧化还原法(SCR)是当今国际上最为成熟、有效的烟气脱硝技术。催化剂作为SCR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设备部件,对SCR工艺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了2种脱硝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它的优缺点,为催化剂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与动态     
采用生物还原法去除废水中的铀及其他重金属Chemical Engineering,2005,112(6):15硒、钼、铬和铀是炼油废水、冷却塔排放液及采矿、冶金、电镀、纺织等工业废弃物中常见的污染物。尽管这些金属质量浓度较低(一般为1×10-5mg/L),采用常规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即便是可行的,通常也会消耗大量的化学品,而且会产生大量的难处理废物。荷兰Paques B.V.公司发明了一种新的生物处理工艺,称为BioMeteq工艺。该工艺几乎不使用化学品,而且减少了废物的生成,可将以上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降至10-9mg/L。该工艺最近在德国某处一套0.2~1.0m3/h的装置上进…  相似文献   

17.
《化工环保》2001,21(6):372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开发的水热分解法处理多氯联苯(PCB)技术,是利用具有高分解性的380℃热水将PCB完全分解,分解产物是水、CO2和食盐.该技术比过去的化学处理法更有利于环境. 该公司在长崎造船厂建有应用性实验工厂,用来处理该厂贮藏的PCB.实验工厂建有分离处理PCB液和清洗液设备、使被污染容器无害化的清洗设备、清洗液有用物质回收再利用设备. (以上由洪蔚供稿)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是一种强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是多环芳烃积累富集的主要场所.多环芳烃污染会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本文介绍了溶剂萃取、化学氧化、热处理、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每种修复技术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指出,绿色可持续的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多种土壤修复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强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新锋  杨家宽  肖波 《化工环保》2004,24(6):421-425
光催化氧化技术被认为是在环境保护领域内一项有前途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其他污染治理技术强化光催化氧化成为污水处理和废气净化的一个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其他污染治理技术——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强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强化光催化氧化机理,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四溴双酚A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瑛  肖阳  李筱琴 《化工环保》2014,34(4):326-331
综述了微生物、物理和化学降解技术等几种主要的四溴双酚A(TBBPA)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降解技术的机理和优缺点。指出今后重点的研究方向是:根据不同的反应机理和生长特性分离出微生物降解TBBPA的优势菌种,探索将TBBPA彻底碳化的工艺条件;优化高级氧化法降解TBBPA的反应条件,使之更适于工程应用;将还原法与微生物降解技术或高级氧化法相结合,先将TBBPA快速还原成双酚A,再进一步彻底碳化成CO2和H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