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连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大连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制造业总体和制造业内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技术、金融服务已经开始引领制造业向前发展,制造业对综合技术服务、金融业服务的中间需求比重很高;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密集、轻工制造产业的中间投入比重很大,但对重工制造的投入较少,即对制造业的关键领域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数据包络分析和面板Tobit回归分析,研究了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与一般制造业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低于一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但这一差距在研究期内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在我国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细分行业构成的产业对之间存在行业分异。②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相比一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效应更加显著和积极。③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从界定和归纳煤炭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总结了我国在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的成功实践,构建了包含指导思想、革命目标、参与主体和创新体系四个方面的煤炭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框架,提出在煤炭行业积极谋划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社会力量、煤炭行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共同促进煤炭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依据投入—产出技术,综合考虑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定量分析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并结合Arc GIS技术,利用增加值研究和分析了新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空间关联。结果显示:新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间关联呈现"稳定性"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新疆经济的贡献在逐步增强,但由于产业层次较低,对制造业的支撑略显不足。制造业对新疆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虽然显著,但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仍然不足,两者依赖性较弱。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深化改革制造业企业,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群,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发展;重点发展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部门,扶持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金融业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利用新疆向西开放优势,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入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同国际市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其集聚能促进三次产业加速融合、协同发展,对城市等级体系重构和城市内部空间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兰州市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对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集聚特性,但仍处于集聚的初级阶段,空间上呈单中心集聚结构;区域集聚程度与行业间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各研究单元发展程度层次不齐;区位因素、集聚效益、政策导向和工业发展需求是影响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机理,并利用我国2004—2015年24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能促进本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仅能促进本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中仅有专业化集聚能促进本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特大及大城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而中小城市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能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创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家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向大都市地区聚集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地区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核心区集群化发展日益凸显。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现代制造业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横向联系日益加强,推动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9年西部地区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2)不同产业类型、地区类型和城市群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正向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4)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生产性服务业使城市经济更繁荣,生活性服务业使城市生活更宜居。以南京市服务业14个行业的POI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服务业及其分行业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研究发现:服务业总体呈"一主三副"多中心空间结构,各行业呈"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空间处于向心化的空间集聚阶段,生活性服务业则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异质和行业分异特征。研究建议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丰富服务业产业内容,构建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毕竞悦  ;孙正则 《绿叶》2014,(7):74-80
煤炭是我国的支柱性能源,然而提到煤炭,人人往往把其与污染、矿难等联系到一起,给人一种负面的形象。在法律政策压力、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压力的多重作用下,煤炭行业应积极应对,从被动公关转向主动公关,改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模型分别衡量了2003--2009年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呈规模收益递减状态,技术进步是推动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发展呈现较大波动性。  相似文献   

12.
借助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条件下分别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看,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前者呈正的"N"型关系,后者呈促进但递减的关系,两种集聚基于FDI、OFDI门槛下呈现"U"型关系。(2)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抑制了技术创新效率而多样化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中西部地区两种集聚均提升了技术创新效率。(3)从产业层面看,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更能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3,(12):71-71
清理整顿涉煤收费 《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明确要求今年年底前,财政部、发改委要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意见》主要从五个方面对煤炭行业进行调控,包括: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40多年来,我国的能源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三能源生产大国,能源结构已由单一的煤炭发展到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多元化的能源体系。但同时,我国能源工业却面临着许多严重问题。主要有:①能源资源存在的劣势。能源与人口相比较,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与交通条件相联系,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已成为能源工业发展的障碍。在工业化水平高、交通条件好的沿海地区缺乏煤炭  相似文献   

15.
煤炭产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煤炭产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开发布局不合理的困境出发,说明了煤炭行业环境污染产生的途径和污染源,从经济成本、健康损失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方面阐释了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讨论了煤炭产业绿色发展转型的三点政策建议:研发绿色开采技术、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煤炭营销可采用代理制李勇(山东财政学院经贸系,济南25()()14)目前,我国煤炭的产运供需在总体上还不平衡,经常出现煤炭流通不畅。尽管国家在上海、天津、秦皇岛、太原等地开办了部份煤炭交易市场,给煤炭企业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然而在煤炭企...  相似文献   

17.
从煤炭行业形势低迷、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急需转型的现实状况出发,基于集成创新的理念,梳理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内部资源要素与集成开发驱动要素,明晰资源间的相互关系,为达到资源要素间的有机结合奠定基础。从集成创新的多样化模式中筛选出适应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模式,设计以"资源要素+动力要素+平台支撑"为基本形式,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土地—矿产—科技—物业—金融"五位一体的资源系统总体开发模式,并以制定集成创新的前瞻性、共生性与统筹性的资源系统开发原则为指导,通过引入协同创新理论、共生理论与价值链理论进一步细化架构为内外部集成发展的资源协同创新开发、内部资源集成的横向共生开发与单一资源产业链纵向延伸开发交错并行的资源系统开发框架,显化资源潜在价值并实现资源间的共生协同开发。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重视自身资源、借助集成创新平台加以系统开发进而转变经营方式,为逐步走出困境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对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徽煤炭资源丰富,质量优良,煤种齐全,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根据安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十五”期间,安徽能源消费总量将保持在每年3%~4%的增长水平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消费需求量仍有较大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发电用煤的急剧增加,在未来数年内,安徽的煤炭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一、资源节约型产业的提出 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是指生产效益高,物耗、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生产精细化、集约化的产业体系。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是与传统的资源浪费型产业体系相对立的,它克服了资源浪费型产业体系的缺陷,是一种全新的产业体系。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产业体系基本上属于资源浪费型产业体系,主要表现在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经济生产物耗、能耗高。例如我国煤炭、有色金属矿采回率只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服务业市场的基本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环境服务业定义与分类我国把环境服务业定义为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目前,主要分为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环境功能及其它环境服务六类,详见表1。二、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概况我国环境服务业的起步相当晚,大体上是在1990年前后才形成雏形。按照前述对我国环境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2000年我国环境服务业从业单位共9890个,占环境产业从业单位总数的54%;从业人员58.1万人,约占环境产业从业人员的18%;收入总额643.4亿元,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