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和评价西宁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测算出城市建设用地的经济潜力.结果表明,西宁市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处于适度水平,建设用地经济潜力为356.67hm2,提出了西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Markov模型的南京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2000年、2008年遥感数据,采用ArcGIS和Excel测算出南京市辖区8年土地利用的Matkov转移矩阵,从数量、空间和结构角度分析200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预测2016年的各类用地面积.结果表明,2000-2008年研究区的城镇和工矿交通用地扩张较快,农村居民点用地略有减少,呈集中态势;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减少,未利用地减幅最大.在空间上,研究区的建设用地扩张由"同心圆状"变为"纺锤状",土地利用集中度和强度都增大.2016年预测显示,城镇用地比重达44.76%,耕地减少23.47%,其余用地基本保持前8年的变化趋势,但动态度有所减小,仅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幅增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需求满足度的视角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压力指数(URPI)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压力的基本含义、测度方法和分级标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城乡规划战略决策等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撑。以云南省为实例,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该省2010—2012年城乡建设用地压力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评定了全省129个县的城乡建设用地压力等级,并运用Arc GIS软件表征了不同压力级空间分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各个压力级内,属于"高压力"和"较高压力"级的县(市、区)达79个,占全省总县数的61.24%,且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地规模和利用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城镇建设用地供给的来源指标和耕地资源的警戒安全.以农村居民点综合分类为基础,以农户集约用地意愿调查为数据来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的最佳标准,并提出环首都和环省会平原带状集中等五种相应的集约用地模式.研究结果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农村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综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农村建设用地标准对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进行了测算,对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并对德州市合村并居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例,构建土地分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城市内部土地质量评价,采用聚类法对综合得分进行等别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土地分等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重庆市38个区县城镇土地可划分为六等。2重庆市城镇土地质量差异明显,评价分值由高到低衰减速度不同。3重庆市城镇土地质量等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等别土地主要分布在都市功能核心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低等别土地主要分布在"两翼"地区。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集聚规模和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城镇土地分等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明确区域建设用地开发标准的前提下,评估建设用地的合理性,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政策制定有着重要意义。基于GIS和RS技术,实现对区域可建设用地情况的评估。针对大连市西山水库上游地区,利用VM-Map Info构建50m×50m矢量格网为基础数据载体,借助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得出研究区域的可建设用地情况,将土地分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3种类型,选取2014年Landsat 8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在Arc GIS平台下提取土地实际利用信息,将实际土地利用情况与可建设用地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大连西山水库上游地区建设用地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大连西山水库上游建设用地强度为43.41%,可建区内土地开发殆尽,在限建区和禁建区内有大面积的建设用地,建设强度大,土地开发存在不合理性用地。  相似文献   

8.
以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以及2016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对兰白西城市群的城镇建成区进行提取,并采用扩展强度指数、外部形态紧凑度、空间关联模型,对其空间扩展过程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向心集聚的空间扩展趋势明显,呈现出以兰州、西宁为主要增长极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城市群内部各城镇空间扩展"外部延伸"和"内部填充"并存,在不同时期扩展的方式不同,其外部形态紧凑度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尽管城市群空间扩展出现了扩散势头,但向心集聚的扩展模式依然是城镇空间扩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建设用地数据为依据,选择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典型宗地,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出各类型宗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从整体上看,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居住用地次之,商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宜城市为例,对宜城市未来不同发展模式和不同发展政策导向下的不同情景进行预测,设计基于目前发展趋势预案、城镇规划预案和生态环境保护预案的三种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ArcGIS软件的Model Builder建模评价三种预案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预案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存在着较大差别:城镇规划预案的各适宜区面积比例结构较均衡,其他两种预案的各适宜区比例结构不均衡;三种不同预案的高适宜区分布较集中,而中适宜区、低适宜区、不适宜区的分布特征在不同预案下的区别明显;将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与各预案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城镇规划预案与新增建设用地布局最贴近,而生态环境保护预案的结果相差最大。由此可见,只有明确评价所基于的情景假设,才能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地形起伏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分析功能和制图技术,以1∶50000DEM数据为基础,利用0.01km2的动态格网以街道为评价单元进行空间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计算大连旅顺口区的地形起伏度,制成地形起伏度专题地图,划分相应起伏区,分析得出旅顺口区局部地区地形起伏度较大,起伏度指数以中低值为主,并测算出各街道实际用地情况,为本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区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总体规划环评中进行生态敏感性研究,是从限制性空间角度确定城市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沈阳市生态敏感性评价为例,应用GIS技术定量化揭示和反映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与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用地适宜性分区,为沈阳市总体规划"三区"的科学划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我国现行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构建科学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资本与产出GDP的要素关系模型、恩格尔系数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关系模型和时间序列的ARIMA建设用地模型。对成都市城镇建设用地总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对4种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据此提出成都市建设用地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市南岸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利用Arc GIS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提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分析法和扩展指数分析城镇建设用地在时空上的扩展特征;建立DEA模型,利用Mat LAB计算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DEA预测2026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0—2014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空间上扩展的大小关系是:西南>东北>正西>西北>正东>正南>正北>东南方向,期间面积增加1938.29hm2;2000年和2014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效,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为无效,预测出2026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效。研究结果为南岸区和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展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南岸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利用Arc GIS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提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分析法和扩展指数分析城镇建设用地在时空上的扩展特征;建立DEA模型,利用Mat LAB计算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DEA预测2026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0—2014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空间上扩展的大小关系是:西南东北正西西北正东正南正北东南方向,期间面积增加1938.29hm2;2000年和2014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效,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为无效,预测出2026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效。研究结果为南岸区和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展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社会人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结构差异明显,农用地占据绝对优势,其比重均在79%以上,但面积和比例持续缩小;建设用地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其比重仅为3.2%左右,但规模和比重却在不断扩大。②11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强度不大,仅为36%,各用地类型的动态度为: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用地。③各类用地变化强度的顺序为:交通用地园地居民点工矿用地耕地水域水利设施用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其他建设用地。④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4个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交通发展社会人口。  相似文献   

17.
裴玮 《四川环境》2014,(6):149-155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区域承载力评价打破了传统承载力评价的局限,构建了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制度"五位一体"的承载力评价模型。成都经济区区域承载力总体较好,但评价系统间差距较大。在时间上看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年份间受外部政策和环境的强烈影响。在空间上不均衡,分3种类型,不同城市间差异较大且关键因素各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4年和2018年的高分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青岛市董家口经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2014—2018年董家口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8年董家口经济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及耕地和水域湿地的减少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集中在董家口港口区和整个经济区的道路建设上,这与董家口经济区的发展规划相吻合。总体来说,董家口经济区规划理念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9.
运用因子分析法、自然裂点法对福建省县域农村居民出游潜力进行测算与空间聚类。研究表明,经济水平与对外联系、就业与教育和旅游接待水平是主要影响因子,经济水平与对外联系对福建省县域农村居民出游意愿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福建省县域农村居民出游潜力呈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出游潜力较强及以上区域集中在近海地区并呈现"6个极点、2大集中区"的特点;出游潜力较弱及以下区域集中在武夷山脉东侧和东北部县市;出游潜力一般区镶嵌于前两者间。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市场拓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河北省50个省级重点镇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测算出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在总结重点镇的城镇化速度慢、地区差异性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具体优化措施,以期为合理发展城镇经济、正确选择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