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0—2015年江苏省县市经济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引入空间自相关探究了江苏省县市经济综合效率的空间集聚演化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2015年县市经济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存在明显的"南—中—北"空间结构,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规模效率水平较高。(2)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动趋势与全国TFP变化基本相同;县市TFP变化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的变化,但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对投入要素的使用存在效率低下问题;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小。(3)综合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L-L和H-H集聚区分布日益集中,H-H集聚区有明显的跨江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5—2014年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评价,揭示其时序变化、区域差异和空间演化特征,再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绿色技术、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水平不高,亟需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集约发展转变;(2)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明显;(3)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只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表明生产率地区差距不断缩小,且各自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DEA分析方法,测度了成渝经济区2010—2015年的旅游发展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建立面板模型验证了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综合效率总体呈现出波动中曲折上升的发展趋势,纯技术效率下降,主要依靠规模效率提升;2012年综合效率呈负增长,短时间内大量资源和技术的涌入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旅游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的整体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旅游经济的干预程度、产业结构、交通便利程度、城市化水平对旅游发展效率均有积极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发挥政府旅游调控职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旅游交通体系、优化资源投放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刺激旅游消费需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效率提升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基于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现状,以东北三省所辖36个市(区、州)为研究单元,以效率提升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目的,利用Global-Malmquist指数计量方法,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两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旅游业效率及空间关联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政策性资金对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规模适度投入、引入先进管理技术、构建旅游经济平稳发展环境有利于区域旅游业高效率发展。东北地区旅游业合作效率低下,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较弱,局域空间自相关集聚区域随时间演变空间位移显著,区域孤立化发展问题显著;空间格局整体趋于南部提升而北部下降趋势,生产率变化及技术进步水平区域空间差异呈增大趋势,综合效率水平、规模效率水平及纯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空间差异呈减小趋势。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驱动为基础、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宗旨,逐步提升生产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将“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视为旅游制度创新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19年中国重点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对旅游制度创新能否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政策对于各试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正向影响,表明旅游制度创新能够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2)旅游制度创新对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和规模适用性特征,其更有利于北方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3)旅游制度创新可以通过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旅游扶贫共建共享富民、创新旅游资源观念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路径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据此,提出积极推动旅游制度创新、优化先行区创建单位的空间布局、积极发挥旅游制度创新政策的示范引领作用等举措,以更好地推动各地旅游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SBM-Malmquist模型测算的2003—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将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渐进DID模型实证检验了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政策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DEA-BCC模型进行拓展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显著抑制了地级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政策效应会因城市所处地理区位、行政等级、旅游经济规模报酬状态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3)进一步分析表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迫使旅游业负外部性内部化,并存在“挤出效应”,阻碍旅游业要素结构升级。该政策虽然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技术水平提升,但是带来的收益未能弥补其机会成本,使总体影响效应仍为负。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急剧加速了经济活动时空压缩的趋势,使一些经济活动在规模经济的推动力下向空间集聚.以国际化旅游研究为切入点,运用统计学知识,结合我国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利用GIS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从我国31个省(区、市)的空间数据入手整体分析了国际旅游业的地域空间集聚趋势,通过引入物理模型计算集聚综合指数,并划分出三个集聚水平不同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国际旅游总体聚集趋势在持续下降,国际旅游空间结构趋向平衡,但大尺度宏观区域上仍然体现出较强的集聚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四川省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四川省制造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环境等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四川省制造业集聚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呈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产业性质的调节作用依赖于制造业的要素密集程度,其中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呈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呈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Moran′s I指数对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整体判读,并运用冷热点分析、经济重心模型探究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不均衡,但相对差异越来越小。②旅游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由东向西南扩散,集聚在东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上。③我国旅游经济重心进入湖北省,轨迹向西南方向移动,集中在中部地区。④经济基础条件越好的地区并不意味着旅游业越发达。⑤资源禀赋条件、交通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水平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加快旅游业驱动城镇化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构建旅游城镇化响应测度模型,分析了张家界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991—2015年张家界旅游驱动城镇化的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阶段性明显,但市辖各区县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程度不同:武陵源区永定区桑植县慈利县;在旅游业驱动城镇化的影响因素方面,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禀赋人均道路里程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1.
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结构调整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需要从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推动两个文明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旅游"和"产业"之间的辨证关系.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蕴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高度开放的国际化产业,是我国率先与国际接轨的先行产业,外商可以通过旅游这一窗口了解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趋向,确定投资方向.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催化裂解作用.旅游业是扩大就业、促进稳定的重要支撑产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下岗、失业现象,旅游业以其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有利于大批消化劳动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旅游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维度,综合构建兼顾质量、效率与协调的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并运用熵权法、空间相关性分析、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对中原城市群2015—2020年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且内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演进态势;(2)区域上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了西部高值集聚和东部低值集聚的两极分化格局;(3)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其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吻合;(4)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绿色生产、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经济绩效、游客体验性福利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3.
加快旅游业驱动城镇化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构建旅游城镇化响应测度模型,分析了张家界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991—2015年张家界旅游驱动城镇化的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阶段性明显,但市辖各区县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程度不同:武陵源区>永定区>桑植县>慈利县;在旅游业驱动城镇化的影响因素方面,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禀赋>人均道路里程>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1997—2009年旅游业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各省份、东中西及全国的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得到以下结论:样本期内,各省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增长较快的省份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省份增长较慢。东中西地区的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性,西部增长最快,东部最慢,三大区域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西部技术进步水平仍快于中东部地区。全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7.6449%,技术进步起了主要作用,技术进步年均增长6.9933%,而技术效率增长仅为0.609%,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渔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视角,结合渔业企业数据,运用Levinsohn-Petrin(LP)法,对我国渔业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渔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在3%—5%之间,不同年份间增速存在较大波动。(2)沿海较非沿海渔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高4%左右;国有和非国有渔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上升;内外资渔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势趋同,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内资企业。(3)从时间序列方面来看,核密度曲线呈逐渐向右偏移的趋势,说明渔业企业生产率水平在此期间一直处于增长阶段。(4)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渔业企业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研究结果为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以期能准确把握渔业企业在促进渔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对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回顾国内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析分析法逐步确立了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与各指标权重,并对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贡献度排序依次为:旅游吸引物要素、客源市场、旅游交通、政策法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企业和社会环境。基于此,提出整合旅游资源、明确目标市场、优化旅游交通、加强区域合作、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等几点建议,以期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提供有益指导,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现有研究基于多种宏观政策探讨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但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关注不足。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周边企业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2)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轻污染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3)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减税、市场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众休闲、大众旅游规模化市场逐步形成,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尤以环城市(群)游憩带为甚,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内外2004—2014年旅游产业集聚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内容分析发现,有关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概念辨析,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路径模式、发展水平、综合效应、应用创新、旅游产业集聚区等七大方面。由于旅游产业自身特色及其复杂性,旅游产业集聚不同于一般产业集聚,因此学界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双重作用下形成的经济现象,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广东省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区位商分析方法探析了该省旅游产业集群演进规律,通过构建模型定量分析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为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现状,运用2001—2015年中国沿海11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测度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借助Tobit模型,引入"社会福利"指标,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受政府政策与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社会福利程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正向作用;研发人员不足,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吸引外资、扩大产业规模和增加从业人员数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不显著。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在保证高市场化程度、优质产业结构和健全的社会福利环境的基础上,企业应提高研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