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于1980年8月—1981年5月分析测定了渤海海区30个站位(图1)三个不同季节的样品,其中包括121份表层、底层水样和30个站位海底沉积物以及39份生物样品(共计190份样品)中~(137)Cs含量的测定。~(137)Cs测定方法按“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中的磷钼酸铵—碘铋酸铯—β计数法进行,研究分析了渤海~(137)Cs含量的分布状况,探讨了一些环境因素,如地理位置、水深、季节、盐度等对渤海环境中~(137)Cs含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黔中高原岩溶丘陵坡地土壤中的~(137)Cs分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黔中岩溶坡地土壤中137Cs的深度分布坡顶和坡底具有相同的趋势,次表层土壤中137Cs的比活度最大;坡中土壤中137Cs的含量先增加后陡然减少。岩溶坡地土壤中137Cs的比活度介于9.1 Bq/kg~56.9 Bq/kg之间,变化趋势顺坡降低,与土层厚度变化趋势相反;平均比活度为26.1 Bq/kg,远远大于本底值。岩溶坡地土壤中137Cs的面积活度介于144.7 Bq/m2~440.2 Bq/m2之间,顺坡变化趋势不明显;与本底值比较,流失比较大;可能的原因一是黔中岩溶坡地早期石漠化较严重,基岩无法吸附137Cs,导致核爆期间沉降的137Cs随水流失;二是岩溶坡地土壤中的137Cs随土壤颗粒发生了地下漏失。基于以上调查和目前的计算模型,认为用于调查均质土壤地区土壤侵蚀的137Cs法暂时不适合直接用于基岩型岩溶坡地土壤侵蚀速率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137Cs示踪技术在滦河源区栗钙土风蚀速率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集于滦河源区3个栗钙土剖面中的27个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含量、密度及质地进行了化验分析,运用ADCOM10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377Cs的比活度.结果表明,自然栗钙土以及被风蚀土壤剖面中137Cs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递减式分布,其最大渗透深度可达约30cm;利用137Cs示踪技术估算的研究区土壤风蚀速率在0.1842cm·a-1和0.2897cm·a-1之间;栗钙土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137Cs的比活度差异显著,即细粒(粒径≤0.10mm的极细砂、粉粒和黏粒)中137Cs比活度大于细砂(0.10~0.25mm)中137Cs比活度大于粗粒(0.25~2.00mm的中砂、粗砂和极粗砂)中137Cs比活度.可见,运用137Cs示踪法可以定量估算区域土壤风蚀速率,但需综合考虑137s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质地等因素,以使其结果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辽东湾地区~(137)Cs大气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的前提条件是了解137Cs的大气沉降历史,从而准确求算区域环境中137Cs的背景值.本文利用日本秋田、东京及新泻地区137Cs年沉降数据,并结合相应的降水数据进行修正,对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趋势与北半球基本一致;1957—2008年辽东湾地区137Cs大气总沉降通量的模拟结果为1536 Bq·m-2(衰变校正至2009年),与该地区土壤中137Cs背景值较为接近;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频繁的大气核试验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1963年和1986年两个137Cs沉降峰值产生的原因;1990年以后,沉降在地表的137Cs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发生再悬浮,使得大气中137Cs沉降通量再次出现量级变化明显.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素沉降对研究区的137Cs沉降通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137)Cs不仅是核武器爆炸产生的一种主要裂变产物,而且也是核工业(核电站、核燃料处理厂等)排废的一种重要核素。比如,英国温茨凯原子能工厂,自1974年起每年直接向爱尔兰海排放的~(137)Cs超过10万居里,使爱尔兰海和北海都受到了~(137)Cs的污染。由于~(137)Cs半衰期长,其化学性质与K类似,对人体健康威胁较大,因此有关~(137)Cs污染问题一直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选择位于广东小良的自然林、光裸地和森林恢复地3种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通过研究土壤137Cs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分布,分析137Cs与SOC的关系,尝试运用137Cs法研究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侵蚀与土壤碳动态.结果显示,自然林为研究区土壤137Cs的背景点,其0~40cm土壤中的137Cs平均活度值为(0.99±0.28)Bq/kg,137Cs背景值为(448.1±56.3)Bq/m2,0~40cm的SOC储量为5.93kg/m2.森林恢复地和光裸地土壤中没有检出137Cs,表明森林恢复地和光裸地发生了严重的土壤侵蚀.自然林土壤137Cs深度分布形态为非指数衰减形态,137Cs浓度峰值出现在次表层.自然林的各土层137Cs活度与SOC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1).研究区137Cs含量的背景值很低.基于137Cs法计算研究区及相似地区的SOC侵蚀量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无锡地区主要食品和环境中铀及~(137)Cs的含量,估计了居民年放射性摄入量。结果表明,食品和水中铀与~(137)Cs的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允许浓度。  相似文献   

8.
核燃料再处理厂或沿海核动力反应堆以及其它一些低强度放射性废物等种种小型定量放射源皆向海洋输入人工放射性。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同样是重要放射源。50年代和60年代在大气层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核爆炸后进入大气层的放射性碎屑最终散落在海洋或地面上。在这些放射性同位素中,长寿命同位素90Sr(半衰期29.0年)、137Cs(半衰期30.2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地区9个调查区17种主要食品中~(90)Sr、~(137)Cs含量分别为1.1~72.3,0.3~40.7×10~(-2)B_q·Kg~(-1);3个对照区分别为1.6~68.4,0.6~27.4×10~(-2)B_q·K_g~(-1)。两地区同类食品中~(90)Sr、~(137)Cs平均含量基本一致。调查区~(90)Sr、~(137)Cs所致成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值分别为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30.0人· SV);0.3μSV(4.5人· SV)。对照区分别为2.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20.9人·SV);0.4μSV(3.0人·SV)。可见我国核试验产生的~(90)Sr、~(137)Cs对核试验场周围地区食品没有造成明显的局部污染,所致居民剂量当量负担仅为我国天然外照射所致年有效剂量当量(952μSV)的0.2%和0.03%。对该地区的广大居民健康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和沿海核电站的建立,人们对沿海的海洋放射性污染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在渤海,东海和黄海沿岸近海的放射性污染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2.3),本文在1981至1982年对南海粤东海区3个航次的调查基础上,对粤东海区的放射性总α,总β含量及分布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前言 采用无机离子交换剂——亚铁氰化铜作为就地浓集海水中的137Cs,对于海洋监测和开展海洋放射性调查系一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1-4]。但吸附剂吸附海水的有效体积,尚需测定海水中133Cs(稳定铯)的含量来确定。因此对海水中痕量铯的分析测定,也是为了解海洋放射性污染水平,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提供依据等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选择85Sr、137Cs、60Co和1066u四种核素,对某核企业所在海区进行了海水pH值和沉积物与放射性核素吸附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二者对海水中某些核素的吸附有显著影响。此外,作者还就核设施的排污口设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黄冲子小流域和工农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依据塘库修建时间(1955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时间(2000年)和~(137)Cs示踪技术,确定了小流域不同时期产沙量及产沙模数,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小流域的塘库沉积物~(137)Cs含量和产沙模数。研究结果表明,黄冲子小流域和工农沟小流域1955~1963年、1963~2000年、2001~2014年的产沙模数均呈下降趋势,库区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黄冲子小流域不同时期产沙模数均大于工农沟小流域,工农沟塘库沉积物1963年~(137)Cs峰值和表层泥沙~(137)Cs浓度均小于黄冲子塘库,主要与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侵蚀方式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库区小流域沟道侵蚀产沙量的定量估算,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典型喀斯特坡地137Cs的分布与相关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考察和大量的137Cs取样分析,对喀斯特坡地土壤137Cs分布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区域137Cs剖面分布特征与非喀斯特区域相似,林地土壤剖面137Cs呈现指数分布模式,耕地剖面的137Cs呈均匀分布模式;喀斯特区域落水洞洞口45 cm以上土层中的137Cs比活度变幅为1.7~3.3 Bq/kg,137Cs分布较深,表明洞口现存土壤多由侵蚀物质堆积形成;2个石缝中的土壤样品137Cs比活度分别为16.8 Bq/kg和37.6 Bq/kg,远远高于临近土体,表明裸岩是影响喀斯特区域137Cs地表空间运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坡面海拔升高,137Cs的面积活度表现出波动振荡趋势,空间异质性明显,林地和农耕地坡面137Cs面积活度变幅分别为299.4~1 592.6 Bq/m2和115.8~1 478.6 Bq/m2;林地坡面137Cs面积活度与坡度和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耕地坡面137Cs面积活度和坡度呈不明显的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地形地貌和人为干扰强度是影响坡面137Cs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贵州茂兰峰丛森林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137)Cs示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择黔南峰丛洼地区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坡格森林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1)坡格森林洼地底部的土壤剖面属于农耕地剖面。(2)受岩土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的再分布不均匀,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为1.54。相同组成特征的地块内部样点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变化为0.36~0.54,变异相对较小。但137Cs面积活度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3)典型沉积剖面B-1的单一137Cs峰值浓度出现在14~16cm,高浓度137Cs均匀分布深度小于当地犁耕层厚度20cm,说明1963年以来坡格森林洼地的堆积速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援引1980年3—6月进行的波罗的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中水质、底质放射性污染的试验研究结果,指出受到企业加工核燃料的残渣污染的北海进水对西南波罗的海的放射性状况有影响。在卡斯格拉克海峡和西南波罗的海的水质中发现了被排放的标识放射性核~(184)Cs。根据水中~(137)Cs/~(184)Cs比值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从英国温莎市到波罗的海的迁移时间为3.3年。文中指出1980年通过丹麦海峡的~(137)Cs流量,可以和从全球大气降落及由河水流入海洋的~(137)Cs总量相比。可见,目前核电站对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在以全球污染源为背景时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地区9个调查区17种主要食品中90Sr、137Cs含量分别为1.1~72.3,0.3~40.7×10-2Bq·Kg-1;3个对照区分别为1.6~68.4,0.6~27.4×10-2Bq·Kg-1。两地区同类食品中90Sr、137Cs平均含量基本一致。调查区90Sr、137Cs所致成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值分别为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30.0人· SV);0.3μSV(4.5人· SV)。对照区分别为2.2μSV(集体剂量当量为20.9人·SV);0.4μSV(3.0人·SV)。可见我国核试验产生的90Sr、137Cs对核试验场周围地区食品没有造成明显的局部污染,所致居民剂量当量负担仅为我国天然外照射所致年有效剂量当量(952μSV)的0.2%和0.03%。对该地区的广大居民健康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口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中的石油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海洋污染物中,石油是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沿海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使石油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了解海洋生物体的石油烃含量及其规律是十分必要的。作者于1989年6月对捕自黄河口附近海域的73种海洋生物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的海洋生物的石油烃含量相比,表明本海区海洋生物的石油烃含量不高,应属轻度油污染。  相似文献   

19.
采集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样品,分析137Cs分布特征,并结合东中国海137Cs比活度数据,探讨影响表层海水137Cs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137Cs比活度在0.60±0.18~1.21±0.19 Bq/m3之间,平均值为0.90±0.17 Bq/m3。沿岸137Cs比活度较离岸小,主要受沿岸流影响。(2)东中国海各海域137Cs空间分布受大气不均匀沉降,沿岸流,河流冲淡水等因素影响;随时间变化,整个东中国海表层137Cs活度降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东中国海影响不大。(3)渤海表层137Cs海水析出速率为0.046/a,高于黄海(0.032/a)和东海(0.027/a),与较高的颗粒物质吸附能力和水体横纵向混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亚湾沉积物中137Cs的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水、土壤环境容量研究方法,提出沉积物环境容量的定义,并根据系统中物质平衡理论建立模型,对大亚湾沉积物中的^137Cs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大亚湾内表层沉积物中^137Cs的静容量,并选择代表性生物,计算了近岸区的年动容量和总动容量。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环境容量接近于目前沉积物中^137Cs年输入量,在控制年限内,将沉积物的输入量控制在该环境容量范围内,是大亚湾沉积物生态系统维持目前状态,不会出现明显恶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