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环境的管理是紧密联系的,进行环境管理也就是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通过不断优化环境管理办法也就是不断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区域的发展能保证是可持续性的。本文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体系,并对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目的,生态系统健康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健康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基础.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演替过程是优化环境管理的步骤.优化的环境管理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和社会经济保障.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和应用途径;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和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目标:健康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食品→健康的人类生态系统→健康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生态安全的研究现状入手,根据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主要关系,论述了生态安全弹性和安全"倒U"曲线理论.生态安全弹性能够反映安全系数、安全阈值、干扰程度三者的关系,由它来判断人类向生态系统索取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具有预测性、可操作性,并能保证生态系统自身也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异龙湖湿地功能可持续性评价及PSR模型时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理念,构建了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生态系统健康原理和模糊数学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可持续性变化的过程,包括压力、状态、响应和可持续能力4个方面,并使用偏相关分析和时间平移的方法修正了PSR模型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今,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可持续能力不断下降,目前逐渐趋于平缓;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滞后于压力约1~5a,滞后于响应约1~15a.  相似文献   

5.
吴昊 《环境科技》2005,18(Z1):70-72
河流生态系统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并以河流生态系统为例,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分为系统本身特性指标和社会发展与人类健康指标两大类.着重阐述了系统本身特性中的生态指标,列举了以着生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指示生物的评价方法.最后指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系统压力、状态与生态系统服务因素的识别及影响关系分析是实施基于生态系统海洋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对压力-状态-生态系统服务三者网络化影响关系的认识,本文引入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technique)方法并与DPSER(driver-pressure-state-ecosystem service-response)概念模型结合,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压力对状态与生态系统服务影响问题的量化研究。首先对研究范围确定、概念模型选择、分析要素确定及DEMATEL量化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实施基于生态系统海洋管理过程中的压力管理和状态监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尔后,利用美国南佛罗里达州MARES研究计划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反映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多种类型的计算指标可以为基于生态系统海洋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从喀斯特生态系统以及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概念出发,以毕节地区为例,分析了影响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类因子,如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地貌、人类活动强度与方式、人-社会-生态健康可持续性等,利用因子载荷分析方法,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可持续利用能力、动态变化等三个方面筛选出26个因子构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构建以发展度、协调度和支撑度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对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人工生态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将资源和环境状况作为"支撑度"指标评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而计算城镇发展的综合可持续性水平.以福建省铁山镇为例,应用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铁山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为0.617(取值范围0~1),属于中等可持续水平,水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瓶颈因素.该评价方法可以辨识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陶景忠 《环境科技》2006,19(Z1):44-46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分析城镇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构建了城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模型,提出评价标准.并对苏州某城镇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进而指出制约因子并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为其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完善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效率的城市可持续性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微  林剑艺  崔胜辉  曹斌  石龙宇 《环境科学》2010,31(4):1108-1113
综合评价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要面对的重要科学问题.城市生态效率反映了城市系统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福利的投入产出关系,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与管理中的有效工具.综合生态足迹和人类发展指数的理论方法,构建了基于生态效率的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厦门市生态效率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2000~2006年,厦门市生态效率呈现先平稳上升后陡然下降又小幅回升的波动性变化.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由4.279hm2增加至5.462hm2;人类发展指数由0.831增加至0.896;生态效率下降15.5%,资源效率下降15.7%,环境效率下降15.3%.研究表明,厦门市的可持续性经历了由可持续性次增强→可持续性增强→可持续性减弱→可持续性增强路径的转变,总体趋势仍是可持续性减弱.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伟  范俊韬  张远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0):1495-1500
健康的流域水生态系统是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我国严峻的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开展以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现状,确立了流域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以保障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流域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人居环境的生态性为内涵,构建流域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①构建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分区管理模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②健全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生态系统保护阈值;③建立以流域生态承载力为约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④以保障流域环境流量为前提,实现水资源生态利用;⑤加强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实现流域城市生态化发展;⑥加强生态制度建设,构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实现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南充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大系统,涉及到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所向往的目标.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各指标要素之间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法的原理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将该模型方法应用于南充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通过评价得出:南充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亚健康"状态,其隶属度为0.329.  相似文献   

13.
大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 (PSR)模型,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包含压力、状态、响应3大类共11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遥感数据及统计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大沽河口湿地区进行单因子和综合评价,分析了其所处状态、面临的压力及对压力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大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4994,生态系统健康相对较差,人类干扰指数和水文调解指数是影响该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主要因素.(2)研究区湿地呈现出一种斑块破碎的景观,其生态系统结构组织的合理性以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大沽河口湿地的管理、规划和保护具有参考意义,为制定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134,自引:1,他引:1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提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北京、上海为参比城市,对3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评价,明确广州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制约因子,为广州城市生态规划提供可靠的背景状况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将健康概念引入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评价和辨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极具现实意义.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内涵,提出用距离指数和协调指数表征系统发展水平和协调状况,构建整合距离指数和协调指数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设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评价标准,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波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宁波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地域空间分布,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辨识城市生态系统的复合特征和地域空间特征,指示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重点行动领域,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视角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涛  顾晨洁  梁涛  王潜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797-1805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健康性的讨论,迄今已引起多个学科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对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都各自进行过健康评价。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一个新领域,有关它的概念、评价等方面存在各种争论,故急需一种更能被普遍接受的、用来定义、分析、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以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前提,依据统计学理论,通过因子分析和正态分布理论,提出了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新视角。最后通过模拟实例对100个生态系统群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找到了其中不健康的11个生态系统。该方法能通用于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生态系统健康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分类问题、小样本问题和泛化推广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同时,对广州市最大的人工湖——白云湖的水质及生物群落情况进行了监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白云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白云湖生态系统处于病态状态,不能达到其净化水质的设计作用.建议从提高进水水质、实施湖区截污和丰富生物量3方面改善白云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与传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和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所建模型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能够为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官冬杰  苏维词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716-1722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生态系统健康在结构功能方面属于病态;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动态变化方面属于亚健康状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状况属于亚健康状态.以北京、天津、上海作为参比城市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北京、天津和上海也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结论;但4个城市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排序为:上海、北京、天津、重庆.通过此评价,明确了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子,了解了重庆与其它3个直辖市的健康差距,为重庆城市生态规划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环境》2007,(5):75-75
9月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松下电器共同启动了旨在保护黄海生态系统的黄海生态区保护支援项目。该项目为期7年,由WWF和韩国海洋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松下电器提供资金保证,目标是使黄海生态系统更加健康完整,使海岸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足。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介绍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状况 ,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交叉学科 ,对它的认识 ,首先是从生态系统自身开始 ,进而发展到从人的角度来看待生态系统健康。笔者指出研究生态系统健康关键在于建立生态系统功能失常的分类方法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变化环境、人类健康、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