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小清河流域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流域暴雨与济南市幂雨的分布规律以及暴雨洪水特点,说明了流域地理、气象、水文特征是小清河突发性污染的必要条件。小清河受纳大量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水质污染严重,是造成突发性污染的环境条件。暴雨行洪时污染物和底泥突然大量冲刷入海,是造成莱州湾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根本原因。研究应用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对突发性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建立了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作出了风险后果估算,并提出了风险预防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小清河流域环境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的探讨山东省滨州地区环保局王凤桐,陈俊善,田家怡,韩林军,陈瑞民小清河原是山东省一条重要的排水防洪、交通航运、农业灌溉、生活饮用、水产养殖等多功能河道。在流域内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自70年代起,大量的工业...  相似文献   

3.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水文估算方法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文学出发,考虑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和运移规律,结合当前水文水质资料,提出了一种简易的流域污染负荷划分的估算方法,并应用到莱州湾的小清河流域.结果表明,该估算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污染治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清河沿岸地下水污染强度及发展速度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清河流域工业废水污染源,河水,地下水进行了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重点进行了有机化合物的监测,研究了距河一定距离内地下水的污染强度现状。在对小清河沿岸水特征。地质钻孔资料和水质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基础上,以I作示踪剂模拟污染物质,进行了潜水不质污染野外模拟,得出小清河沿岸潜水纵向弥散系数,建立了水质污染测数学模型,预测了地下水污染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清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求,通过野外调查和环境统计获取相关数据,应用GIS和GPS技术,建立流域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清河流域污染源排放特征及流域水环境监控能力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清河流域,废水污染源主要集中在支流小清河和寇河流域,典型行业包括牲畜屠宰、食品加工、缫丝加工等;污染源在线监控和河流水质断面监测能力均无法满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要,在清河流域的水环境管理中,应将小清河流域和寇河流域作为重点水质控制单元进行管理,在小清河和寇河入清河干流处增设水质监测断面。  相似文献   

6.
《山东环境》2003,(2):13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环境生态建设,3月16日至18日,赵克志副省长率省环保局、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小清河流域的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检查调研,并在潍坊召开了流域5个城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研究了进一步抓好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意见。在会上,赵克志副省长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治理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清河底泥污染物释放对西水东调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方法研究了小清河底泥污染物释放对其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小清河底泥置于清洁的自来水中,底泥与自来水之间存在着浓度不平衡,底泥污染物发生了静态、动态释放,造成清洁水体污染,使Ⅱ类水质变为劣Ⅴ类水质,不利于西水东调。底泥污染物的释放程度与底泥污染物含量、河水流速、污染物的种类有关。为此,我们提出了防止小清河底泥污染物释放污染水体水质的措施,以解决好底泥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滨州市境内小清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滨州市境内小清河流域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在评价滨州市境内小清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地下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为治理改善清河水环境,对清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和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并提出相应对策。文中以2010年清河及其各主要支流全年各时期水质监测数据为主要依据,结合水域污染现状对污染物超标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该水域预防进一步污染和对现状整改的生态治理多项措施,从而遏制清河流域污染继续发展,使该水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以期为其它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可靠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省小清河流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底泥、土壤、农作物等进行了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分析,检出有机化合物13类93种。对其毒性效应以及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地方环境立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为例,论述了地方环境立法在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环境管理制度等主要的环境管理法律制度方面的促进作用并列举出具体条款予以说明和阐述,以供国家在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特别是完善制定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西部,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等5市地18个县市区,于寿光市羊角沟流入莱州湾,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小清河具有排水、灌溉、航运、养殖等多种功能。小清河流域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  相似文献   

13.
山东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采集到的小清河干流底泥样品的分析结果,论述了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特征,评价了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程度,分析了小清河干流治理前后底泥污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危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的事件。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在瞬时或短时间内大量的排出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张军  王华 《山东环境》1997,(3):11-12
小清河污染日趋严重,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引黄补水冲污是小清河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水质污染的严重性、规划治理目标要求,增大环境容量等方面论述补水冲污的必要性,从黄河较好的引水条件、补水口门的选择及补水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引黄补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是我国“十五”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种实施的关键是治污。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东线工程山东段输水干线水质必须达到地表水III类水体标准。为了实现这一规划目标,必须对汇水区内所有河流实行容量总量控制,而容量总量控制实行的基础除了核准污染负荷外,重要的是摸清汇水区的环境容量。本研究对汇水区内主要河流的自净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摸清了水环境容量,从而为制定水质保证措施打下了重要基础。1、研究范围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质的汇水区包括全部南四湖流域、沂沐河流域、东平湖流域以及部分小清河流域和海…  相似文献   

17.
造成滇池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非点污染源又可分为经由流域陆地表面入湖和不经流域陆地表面入湖两类。非点污染源的特性是可以从地表面的任何位置产生,不能明确指出某种污染物质的具体发生地,只能指出一个范围;污染物的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不连续和不确定的,只在有地表径流时,才可能运动,一般都集中在一年的暴雨季节;污染物的性质和负荷量由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决定,具有区域性。因此,在土壤类型多样且具有立体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的2620平方公里滇池流域陆地面积上,对受自然条件突发性、偶然性、随机性制约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数进行全流域实测调查是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8.
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溶解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2002年6月对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大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调查区域内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发现在小清河河口内存在低氧区。结合盐度、COD、营养盐的分析数据,查明了小清河河口内形成低氧区的主要原因是小清河径流带来的大量有机污染物所致。  相似文献   

19.
流域复合污染控制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大鹏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8):1572-1576
流域环境的复合污染及其所导致的生态与健康风险,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流域复合污染呈现大量常规污染物与微量有毒有害物质共存的突出特征,在污染成因、生态响应和控制途径上更具复杂性.本文综合论述了本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流域环境问题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复合污染的生态与健康效应、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集成技术体系构建、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模式等方面,阐述了需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0至2015年小清河口区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小清河口水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清河口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等污染物浓度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小清河口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6.79,平均污染指数均值为1.53,石油类和COD是小清河口区域主要污染因子,监测期间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小清河年均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159766 t,污染物入海量中COD起主导作用。小清河污染源包括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来自于沿岸入河排污口,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