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誉主任委员刘鸿亮,男,1932年6月出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给排水专业。曾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顾问。钱易,女,1936年12月出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卫生工程系,1959年清华大学土木系研究生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7):1228-1228
主编:汤鸿霄副主编:曲久辉,陶澍,郝吉明,杨志峰,王子健,赵进才,彭永臻执行副主编:张利田学术顾问:(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列)蔡道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静生北京大学教授冯宗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鸿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铁珩中国…  相似文献   

3.
主编:汤鸿霄副主编:曲久辉,陶澍,郝吉明,杨志峰,王子健,赵进才,彭永臻执行副主编:张利田学术顾问:(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列)蔡道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静生北京大学教授冯宗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鸿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铁珩中国…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8):1404-1404
主编:汤鸿霄副主编:曲久辉,陶澍,郝吉明,杨志峰,王子健,赵进才,彭永臻执行副主编:张利田学术顾问:(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列)蔡道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静生北京大学教授冯宗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鸿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铁珩中国…  相似文献   

5.
主编:汤鸿霄副主编:曲久辉,陶澍,郝吉明,杨志峰,王子健,赵进才,彭永臻执行副主编:张利田学术顾问:(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列)蔡道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静生北京大学教授冯宗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鸿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铁珩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11月23日上午,2016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以下简称"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赵家荣主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和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环保部原副部长吴晓青,商务部原副部长廖晓淇,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十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欧盟驻华使团大使史伟,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司长丹尼尔·伽列禾等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7.
<正>郝吉明,1946年8月生,山东梁山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核环境工程硕士,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大气污染与控制。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专家名片     
《环境保护》2014,(4):3
正郝吉明,1946年8月生,山东梁山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核环境工程硕士,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大气污染与控制。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环境与自然资源政策论坛”上说 ,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 ,中国人应当警醒并且迅速找到一条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钱易认为 ,这条“正确的道路”是发展循环经济 ,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指导人类社会活动 ;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线性经济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由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改变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 ,不能把循环经济等同于再生利用”。钱易说 ,“再生利用”尚缺乏做到完全的循环利用的技术 ,循环本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3月26日,"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污染成因及对策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唐孝炎共同主持。研讨会围绕PM2.5污染成因与机制、来源与对策、控制技术三个方面展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朱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等分别作报告,内容涉及污染成因与效应、大气二次细粒子形成机制、排放清单与来源解析、京津冀治理措施与进程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污染控制对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至今收效甚微,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探索建立中国式生态补偿机制——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钰 《环境保护》2006,(19):4-8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  相似文献   

13.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8(4):F0002-F0002
应我院院长薄景山博士的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地震工程与防灾工程专家谢礼立教授于2006年12月12日在我院作了题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的传统与非传统研究领域》的学术报告。我院师生400余人参加报告会。  相似文献   

14.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湖南大学承办的首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于2006年11月25-26日在长沙湖南宾馆召开。教育部周远清副部长,钱易院士、唐孝炎院士、郝吉明院士,国家环保总局刘友宾司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刘燕,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以及全国高校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教师约500人出席了本届论坛。首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的主题是“环境学科的发展与大学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议题有“环境学科的发展与我…  相似文献   

15.
《环境工作通讯》2014,(7):26-26
侯仁之,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候先生讲课,内容精彩、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崔海亭:我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侯先生当时是我们的系主任。我们都非常崇拜这位著名学者。我虽然不是侯先生的入室弟子.但是在迎新报告会、学术演讲中都听过他的教诲。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9,(1):54-54
12月11日,省环保局邀请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到省环保局作“北京奥运空气质量管理经验对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管理的启示”讲座,郝吉明院士、贺克斌教授、吴烨副教授、王书肖教授分别作了“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控制”“城市/城市群大气颗粒物来源、特征及控制”  相似文献   

17.
卢耀如男,1931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0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本科。1952年转入北京地质学院,1953年提前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现主持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并被聘为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1953年来,参加实践及指导一系列水利水电交通、城镇、矿山等建设的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勘测研究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有关岩溶地质——生态环境,开拓新的理论认识。建立了有关岩溶发育与工程效应的理论。曾为援外大工程高级专家,并在欧美国家和港台地区讲学。以在岩溶(喀斯特…  相似文献   

18.
钱易 《环境保护》2007,(7B):20-23
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至今收效甚微,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意见。提出为了切实治理水污染,应加强法治,同时确保必要的投资;在点源污染治理的同时,尽快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在加大地表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同时,注意地下水污染的防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40年前,联合国召开了斯德哥尔摩全球人类环境会议,也就是在那时,中国大气环境化学研究也开始起步,其开创之人就是被誉为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唐孝炎.本刊近期对唐孝炎院士进行了专访,跟随她一起回顾了大气环境化学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相似文献   

20.
唐孝炎,女,1932年10月出生。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并担任UNEP臭氧层损耗环境影响评估组共同主席,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顾问等。自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