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推荐     
正本期"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栏目刊发了《生物炭和石墨的电化学性质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于亚梅,沈雁文,朱南文,袁海平,楼紫阳)一文。自《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以来,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备受关注。作为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的重要技术,厌氧消化在能源回收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已有  相似文献   

2.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刊发了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宋文哲博士、张昱研究员和杨敏研究员撰写的《聚丙烯酰胺作为唯一碳源的好氧和厌氧生物降解》一文。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由丙烯酰胺和其他共聚物组成的高分子质量聚合物,按照其所带电荷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阳离子PAM、阴离子PAM和非离子PAM。近年来,为提高油田原油采收率,通常采用水解阴离子型高分子质量聚丙烯  相似文献   

3.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栏目刊发了《铅酸蓄电池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在我国实施的难点和解决方案》(李雪,郭春霞,陈耀宏,等)一文。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和生产力的逐步提高,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生产和消耗,产生大量的废物。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栏目刊发了罗小勇、王艳明、龚习炜、徐辉撰写的《垃圾焚烧固化稳定化飞灰填埋处置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文。该文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对开展固化飞灰安全填埋处置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随着我国生活垃圾终端处置由填埋逐渐转变为焚烧,飞灰产量迅速增加,其安全处置已经成为生活垃圾焚烧全过程污染控制和风  相似文献   

5.
本期推荐     
正本期工程应用实例栏目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谢武双、李贵杰、陈卫平撰写的《韶关市翁源县铁龙林场土壤重金属修复》一文。该文报道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矿区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工程和管理具有参考价值。目前,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专门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广东省韶关市作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域之一,矿产开发导致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  相似文献   

6.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与综述"栏目发表了《污水集输管道系统中有害气体释放与解决对策》(卢金锁,周亚鹏,丁艳萍,等)一文。该文梳理的研究成果,对于污水集输管道系统中气流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有害气体去除策略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近年来,污水管道系统问题频发,臭味扩散、管道腐蚀和爆炸事故等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而  相似文献   

7.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刊发了《钢渣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其在三维电催化氧化除藻中的应用》(张崇淼,刘淑瑞,郑婷婷,杜伟伟,朱聪聪)一文。藻类的过度生长严重影响水质和景观环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现有的除藻方法大都是采用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来杀灭藻类,但残留化学物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难以解决。随着人们  相似文献   

8.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刊发了《CNT-PVDF复合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电辅助抗膜污染性能》(杜磊,魏朔,全燮,陈硕,于洪涛)一文。膜分离技术因其适应性广和能耗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膜污染会导致分离膜通量衰减、寿命降低和运行成本升高等问题,因此,减缓膜污染对于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电辅助抗膜污染技术由于其简单、高效、无需外加药剂等优点,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基于此,该文作者通过真空抽滤交联技术制备了具有导电性能的CNT-PVDF复合中空纤维膜,对复合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形态及组成进行表征,考  相似文献   

9.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与综述栏目刊发了《淡水系统中甲烷厌氧氧化古菌的研究进展》(翟俊,李媛媛,何孟狄,等)一文。淡水系统是地球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而作为在淡水系统中广泛存在的甲烷厌氧氧化古菌(ANMEs)对于温室效应的减缓和碳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ANMEs的分类以及各分支的基本特性,分析了ANMEs  相似文献   

10.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与综述栏目刊发了清华大学王凯军、房阔、宫徽、何文妍撰写的《从低能耗脱盐到资源回收的电容去离子技术在环境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文。该文梳理的研究成果对开展电容去离子(CDI)系列技术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CDI技术因具有高效、低耗、节能等特性,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不仅在海水脱盐领域应用广泛,在污水资源化领域亦同样具有广阔前景。该文作者在介绍CDI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对其中的电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分类介绍,将CDI技术与  相似文献   

11.
本期推荐     
正本期工程应用实例栏目刊发了贾伯林、卢建波、肖峰、邹瑜斌、尤亚建、陈勇华、杨志宏撰写的《重介质混凝沉淀工艺工程应用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一文。该文以重介质混凝沉淀技术为基础,根据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针对现有技术提出了全面的改进方案,解决了其在实际应用中重介质微粒粒径小、密度高、流动性差、对后续工艺影响大等难点问题。重介质混凝沉淀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在传统的混凝沉淀过程中投加了惰性重介质粉,并将此重介质微颗粒作  相似文献   

12.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刊发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性填料前后Anammox工艺运行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王淑雅,刘灵婕,王芬,季民)一文。近年来,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技术已日益成为废水生物脱氮领域的关键技术。Anammox生物膜工艺是常用的Anammox工艺类型,填料性能对Anammox  相似文献   

13.
本期推荐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许多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此同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日渐不足及老城区改造困难,使得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加之垃圾入河、底泥污染严重,从而造成城市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现象。黑臭水体不仅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也严重影  相似文献   

14.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发表了《短流程膜工艺中紫外预处理对膜生物污染的影响》(丁燕燕,王兴,马百文,等)一文。该文在模拟实际运行工况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小试实验发现,一定程度的紫外预处理可以有效解决短流程膜工艺长期运行中出现的生物污染问题。近年来,以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膜工艺因其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净水效率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膜污染问题却成为阻碍短流程膜工艺长期运行的瓶颈,因而限制了此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种物理消毒  相似文献   

15.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与综述"栏目刊发了由杨敏、杨思敏、范念斯、齐嵘撰写的《微丝菌诱发污泥膨胀生长特性控制策略研究进展》一文。该文梳理了诱发污泥膨胀的主要丝状菌——微丝菌(Microthrixparvicella)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微丝菌的分布、理化特征、生长条件和代谢特征,详细介绍了污泥膨胀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2种控制技术,对建立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丝状菌膨胀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  相似文献   

16.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刊发了《林可霉素制药废水的臭氧氧化处理》(谷永,田哲,唐妹,苑宏英,杨敏,张昱)一文。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抗生素,如果采用常规的生物工艺进行处理,抗生素残留效价会影响生物处理系统的功能,并可能导致生物处理细菌抗药基因产生和排放。前期工作表明,很多发酵类抗生素可以通过强化水解预处理进行去除,并成功在制药行业进行了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刊发了《基于蛋黄-蛋壳结构的Fe/FeS@SiO_2材料去除水中三氯乙烯》(任路遥,陈帅,刘勇弟,李辉)一文。该文报道的研究成果对于原位修复土壤地下水中的氯代有机物具有参考价值。近年来,硫化纳米零价铁(Fe/FeS)因其对卤代烃优异的降解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应用过程中仍会产生团聚等问题,从而影响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该文作者针对硫化纳米零价铁(Fe/FeS)颗粒间的团聚以  相似文献   

18.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与综述栏目刊发了由清华大学王凯军、何文妍、房阔撰写的《典型离子交换水处理技术在低浓度氨氮回收中的应用分析》一文。目前,污水的全面资源化回收和利用已成为行业广泛共识,而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氮素营养物质的回收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发展。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氨氮回收的3种典型离子交换剂——沸石、粉末树脂、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三者  相似文献   

19.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与综述刊发了由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吴世红高级工程师撰写的《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一文。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也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对其进行实时监测符合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战略需求。遥感技术因可实现业务化大面积  相似文献   

20.
本期推荐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批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大量有机污染场地被遗留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这些污染场地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风险并制约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污染场地的修复已刻不容缓。土壤热脱附技术以其修复速度快、效率高和普适性强等优势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