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革 《环境保护》2007,(24):51-54
建立节能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建立促进节能的机制.本文在分析我国节能法律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节能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大量历史遗留农药类污染地块亟待治理。农药地块普遍存在污染种类复杂、污染程度严重、修复难度大、异味扰民突出等特点,不仅面临有效削减污染风险的工程技术水平提升需求,还面临科学应对舆论提升治理能力的社会管理需求。基于我国农药类污染地块产生与修复现状,分析当前修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结合“十四五”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导向,提出完善修复目标评价体系、强化修复二次污染防控、提升土壤修复环境管理水平等建议,可为我国农药类污染地块修复管控环境管理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业污染地块调查是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台湾地区针对各种类型污染地块开展了一系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积累了大量调查经验。其中,废弃工厂地块的调查经历了示范性调查、基线普查和全面调查三个阶段,建立了完善的地块调查方法和评估筛选体系。该评估筛选体系首先从约12万家废弃工厂中以高污染行业为条件选出42000家,对其进行基础信息盘查,评估后筛选出约3300家地块进行现场勘查。勘查后划分风险等级,从中筛选出高风险地块,再进行采样调查和污染确认。通过废弃工厂地块调查,我国台湾地区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经验,如建立合理的调查方法、采用信息化手段、注重人员培训、加强民众沟通等,为我国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管控的理念,结合风险产生的3要素(污染源、暴露途径和风险受体),分别介绍了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的多种可选修复模式。在多层次风险防控的思路下构建污染地块的修复模式,可以为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我国控制外国污染转移法律对策的调整与完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挚萍 《环境保护》2000,(12):6-7,9
加入WTO后,我国将在控制外国污染转移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必须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对策。本文界定了“外国污染转移”的认定关键;阐述了外国污染转移的基本形式,重点讨论了以我国现有法律对策为基点的,涉及污染物的越境转移、污染产品和设备的越境转移及污染行业越境转移的相关法律对策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是污染地块环境监管的重要环节,通常基于风险评估方法计算风险控制值来确定。而对于砷污染地块,采用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推荐模型和参数推算得到的修复目标值往往低于土壤砷环境背景值,难以满足监管需求。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污染地块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探讨了基于土壤环境标准值、传统风险评估、层次化风险评估、等效风险评估及土壤砷环境背景值修正方法的实现路径与实践应用。结合我国污染地块监管策略和砷污染地块开发再利用现状,提出了基于土壤环境背景值、层次化风险评估和生物可给性相关参数修正的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旨在为我国砷污染地块的修复和再利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鉴于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控法规制度缺失,土壤环境监管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的实际,为了加强对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规范对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文章从厘清污染地块监管责任、明确监管责任、建立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立了相关的风险管控制度,以期为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绿色可持续修复是近年来修复领域新的发展趋势。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修复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目前,国内修复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更多关注污染地块修复的环境和经济方面,而鲜有对修复的社会可持续性研究。本文总结归纳了污染地块修复社会可持续性的要素,并通过案例探究了修复过程中的公众知情与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信息沟通不畅、公众知情权受限是制约公众参与、降低公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在污染地块修复全过程中加强信息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公众参与和满意度,为实现场地修复的社会可持续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水是万物之源,然而,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在节能减排的理念下,改革、完善我国现行水资源的法律保护制度,为水资源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要尽快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模式,就必须研究实现这一指标的法律机制,并使科学的法律机制成为目标实现的工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循环型社会,保护环境和资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用地规划的污染地块修复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再开发的污染地块修复环境与社会经济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并以华北某大型污染地块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调整用地规划布局,采用第二类用地修复治理标准(GB3660-2018)可使修复方量降低62.5%,同时降低修复的环境影响;其次,基于多目标优化调整的用地规划和修复技术,使修复成本分别降低28.3%,2...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补偿应当由专门的法律制度调整,我国目前针对该问题的实体和程序立法缺位严重,监管也不到位,尚未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法规体系,需要出台专门的海洋生态补偿规范,并从完善实体、程序和监管相关立法等多方面进行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较偏重于陆地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而忽视  相似文献   

12.
砷是我国污染地块最常见的污染物,具有分布广、毒性强的特点,砷污染土壤所引起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证研究是完善环境监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目前鲜有全国砷污染地块的总体研究。该文以2012-2021年221个砷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分析污染地块的空间分布、污染特征、修复目标值和治理修复技术,探究砷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的科学特性与技术监管方式。结果表明,全国砷污染地块分布较集中,61.1%分布在重庆、上海、广西、浙江、江苏和贵州等经济发达或地质高背景地区;地块原址企业90.5%属于制造业,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是重点关注的行业类别;规划用途最多的类型为居住用地,占比63.8%,此类地块原址企业多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高污染行业,重金属、多环芳烃、石油烃、氯代烃复合污染发生频率高。砷修复目标值主要引用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占比84.2%。砷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以固化稳定化和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应用频率分别为53.1%和35.0%;早期砷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以固化稳定化为主,20...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5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化工污染地块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关调查数据,对不同区域土壤中铬(Cr)的形态分布、价态分布和浸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Cr形态分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关;海北和牟定的土壤Cr主要以Cr(Ⅵ)形式存在,表现出高毒性、迁移性和环境风险,陆良、石家庄、山南土壤Cr主要以Cr(Ⅲ)形式存在;山南土壤浸出Cr(Ⅵ)和浸出TCr含量最低,土壤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最低,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4.
为监督中国环境政策的执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环保资金的投入与效益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大气污染、水污染、有害废物控制与治理情况及自然资源保护状况等,需要审计机关通过环境审计进行监督,因此开展环境审计势在必行.文章从论证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入手,就完善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矿区污染地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势严峻,实践中大规模的矿区污染地修复治理工作成效并不显著,除了受技术设备、资金、管理制度的限制之外,矿区污染地修复标准缺失、现有涉及矿区污染地修复标准的规定明显滞后且分散不系统、矿区污染地修复标准上位法缺失等也成为我国矿区污染场地修复的瓶颈。在厘清我国矿区污染地修复标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矿区污染地修复标准的对策,即坚持人体健康与生态安全的价值目标、遵循分级分类与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秉承吸收借鉴与探索创新的思路方法、开展矿区污染地修复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或是搬离城市中心后遗留的污染土壤日趋增多。一批具有高环境风险、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乃至社会稳定的污染土地亟待修复治理。本文结合广州市某污染地块,讨论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选择。  相似文献   

17.
赵静 《广州环境科学》2006,21(1):42-44,48
虽然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重视“洋垃圾”问题,并从法律、法规层面和政府环境管理中对境外废弃物加以控制,但“洋垃圾”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仍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洋垃圾”问题是指一国通过各种渠道向另一国输出废弃物,甚至有害危险废弃物的现象。据报道,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垃圾倾倒国,这不能不让每个中国人担忧。文章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法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以下简称《名录》)。文章对截至2020年5月1日各省(市、自治区)公布名录中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我国需要风险管控或者修复地块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重金属、石油烃和多环芳烃是常见的污染物,且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复合的多种污染物并存现象普遍。在此基础上,对完善省级名录信息公开提出了3点政策建议,供有关环境管理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已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污染源。文章分析了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及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目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律的不足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即严格遵守现有法规.尽快建立相关的电磁辐射国家标准体系、加强电磁辐射地方立法、条件成熟时制定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并阐明了该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污染地块的责任范畴,分析了我国污染地块责任追究的现状,针对法律不足、"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两难、无差别原则存在弊端、共同侵权责任如何分摊、责任追究举证难,以及环境损害社会填补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责任追究和责任转移制度较为完善的美国、澳大利亚和部分欧洲国家为例,剖析国际污染地块追责体制的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污染地块的政策建议,包括尽快颁布土壤污染防治单行法、明确污染地块责任的社会化属性、实现污染责任追究差异化以及建立全国污染物监控预警系统等,以期对我国污染土地的责任认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