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绿叶》2017,(12)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物质文化"转化为"美好生活","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发展不充分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主要矛盾。圆梦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贫困地区往往是拥有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美好而脆弱的地区,加大生态扶贫力度,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才能永续保护绿水青山。  相似文献   

2.
《绿叶》2018,(8)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3.
生态赤字,是中国最大的赤字,中国消耗的资源需要两个多生态中国才能支撑。当我们强调持续高增长的"中国速度",强调"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时,是否也应该同时注意到,减少资源耗费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甚至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4.
正核心要点:生态文明是我们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主动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民生,也是民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提升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四五”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路线图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十三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对建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本文研究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思路、框架与重点,认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考虑政策改革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进建立"两山"转化和环境质量达标的长效激励机制,突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激励、突出经济过程全链条调控,突出政策手段的系统优化与协同增效,突出政策执行能力保障。继续推进生态环境财政制度改革,深化绿色价格税费机制创新,推进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并同步推进完善生态环境价值核算、环境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资源环境名录、政策绩效评估等政策实施配套能力建设,构建全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我国通过政策和法制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四五"时期,须进一步加强政策和法制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从充分性和均衡度两个方面提升我国区域、流域和行业生态环境国家治理的综合绩效。为此,需要发挥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的相互支持作用,促进国家立法的有效实施;中央与地方签订行政协议,调动地方深入开展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推进流域与区域的专门立法或者协同立法,通过体制制度和机制的集成创新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按照流域与区域生态环保目标设立生态环境标准,体现生态环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因地制宜性;实行"法定义务+企业承诺"履行制度,因企制宜地落实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生态环保责任;国家需要总结和推广一些地方探索和有效实施的灵活性工作制度,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昨天”的白城是“进了白城府,先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今天”的白城是“湖泊遍野、林密草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生态白城”。近年来,吉林省白城市委、市政府以“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为着眼点,以“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为支撑点,以“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为切入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气力、多措并举,促进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双向融合、双向奔赴,全力提升全体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值和受益值。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前,我国一直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经济建设。然而,伴随物质资料的日益丰富,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加剧。近年来,大气污染、水质恶化、土壤染毒、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景观破坏等环境问题已危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生态修复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未来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行坤 《绿叶》2012,(11):100-107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法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论一行动,是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人民的具体实践中所概括出的行动方向。无论是从劳动力的再生产还是从自然资源的保护来看,现有的发展方式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不可能走美国的老路,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真正地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生产力的升级转型,也需要一个更为公正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只是为了资本的增值;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却是以人为本,从而也就能够将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发展的规划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生态治理成效显现,面对问题毫不松懈,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走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绿叶》2018,(6)
正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颁发,历时不到一个月,这样密集的战略部署,在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意志。  相似文献   

12.
水电资源开发不仅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同时对于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破坏生态环境,其主要影响表现在对陆生和永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上.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研究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综合行政执法的推进,环境领域也步入综合执法改革阶段。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仍处于改革的初期,需要逐步调整和完善。本文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列出的相关法律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环境执法内容、执法阶段和执法方式的分析框架。通过对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法律文本的编码和量化分析,发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涉及的内容较为全面,执法方式涵盖面广,但是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保护执法不足、全过程执法欠缺、执法方式较为单调等问题。后续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条目,增加生态保护领域的执法,加强全过程管控阶段的执法,丰富除罚款外的执法方式。  相似文献   

14.
广元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近年来,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与节能减排等得到了持续发展,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存在规划目标不清晰、环保基础建设薄弱、产业结构不优、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元积极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并制定了近期与长期目标,为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应坚持规划引领,夯实重点基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第一条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状况,了解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学习生态环境科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6,(5)
正我国普遍存在城市"垃圾围城"现象,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对水、大气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危害。如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解决垃圾占地问题势在必行,可以作为实现城市发展绿色化的重要抓手。而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对存量垃圾占地修复和治理,又需要对增量垃圾有效控制。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改造为静脉园区和北京丰台北天塘填埋场改造为用于环保总部的循环产业园区这两个案例都说明了垃  相似文献   

17.
正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旨在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意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定实施,重在提升农民的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人们对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石腾飞 《绿叶》2015,(Z1):31-37
阿拉善荒漠草原特有的药用植物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强劲的消费需求引来众多外来人员无序滥采滥挖,不仅造成当地牧民与外来人员的矛盾与对立,更使原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市场经济的"开发"是否一定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势不两立?"沙产业"的兴起把人类的消费行为纳入到生态系统建设之中,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强化了当地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实践了一条资源开发、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多赢的生态文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3,(6):4-4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洞庭湖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担负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但时至今日,洞庭湖生态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解决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的问题,需要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但在依法治国的当下,更为关键的是需要立法保障。洞庭湖现行立法位阶低、碎片化、同质化现象突出,立法间的冲突矛盾较多,造成执法司法的困境。因此,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出发,制定一部兼顾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