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mg/L的底物浓度下,Y-16菌株的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0.34%。通过Y-16菌株对石油烃降解规律的探索,发现Y-16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从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之一——沈抚灌区污染土壤分离到的以芘为惟一碳源、能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ZQ5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菌株ZQ5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测定菌株ZQ5对不同浓度芘的降解率,表明:菌株ZQ5在30℃振荡培养16 d后对150 mg/L芘的降解率为90.31%。通过模拟稻田施用N、P和K肥等的土壤环境,探索了无机营养元素对降解菌ZQ5降解能力的影响,发现土壤中混合加入N、P和K无机营养元素的降解率能达到82%以上,比单加某种营养元素对降解菌ZQ5的降解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稻田PAHs的原位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3.
以从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之一——沈抚灌区污染土壤分离到的以芘为惟一碳源、能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ZQ5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菌株ZQ5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测定菌株ZQ5对不同浓度芘的降解率,表明:菌株ZQ5在30℃振荡培养16 d后对150 mg/L芘的降解率为90.31%。通过模拟稻田施用N、P和K肥等的土壤环境,探索了无机营养元素对降解菌ZQ5降解能力的影响,发现土壤中混合加入N、P和K无机营养元素的降解率能达到82%以上,比单加某种营养元素对降解菌ZQ5的降解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稻田PAHs的原位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4.
利用富集驯化的培养方法,从首钢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出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B3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并选择Monod方程和Andrews方程分别研究该菌在不同苯酚浓度条件下的降酚动力学模式。结果表明,B3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苯酚浓度较低时,苯酚对菌株的生长基本不产生抑制作用,用Monod模型对B3降酚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其动力学参数V max=0.03 h-1,K s=25.53 mg/L;苯酚浓度较高时,按照Andrews模型对B3降酚动力学过程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其动力学参数V max=0.08 h-1,K s=147.52 mg/L,K i=384.96 mg/L。根据动力学方程,推论菌株B3降解对于浓度238.30 mg/L的苯酚具有最佳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Trichosporon mycotoxinivorans XPY-10是一株分离自抗生素制药厂的高效四环素降解酵母菌。为了建立该菌株降解四环素的适宜条件,分别研究了碳源、有机氮源、金属离子等营养物质及初始底物浓度、接种量、pH、温度、装液量、摇床转速等理化因素对菌体生长及四环素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XPY-10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在含有0.05% FeSO4的培养基中,菌株XPY-10降解四环素的适宜条件为:接种量2%,pH 8,温度34℃,装液量100 mL(250 mL 三角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此条件下,菌株XPY-10在7 d内对初始浓度为600 mg/L的四环素降解率为83.63%。本菌株对养殖废水及制药废水中四环素的污染治理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使用稀释富集法,从大港油田采油废水处理站生化池中定向快速的分离出多株高效石油降解菌株。对分离获得的1株优势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显示属于Pseudomonas stutzeri的1个新菌株,命名为Pseudomonas stutzeri TH-31。通过批次实验,对菌株TH-31的生长条件和石油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经过条件优化,P.stutzeri TH-31在初始p H 7,原油投加量为300 mg/L,35℃培养5 d后,获得最高石油烃降解率92.7%。  相似文献   

7.
Trichosporon mycotoxinivorans XPY-10是一株分离自抗生素制药厂的高效四环素降解酵母菌。为了建立该菌株降解四环素的适宜条件,分别研究了碳源、有机氮源、金属离子等营养物质及初始底物浓度、接种量、pH、温度、装液量、摇床转速等理化因素对菌体生长及四环素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XPY-10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在含有0.05%FeSO4的培养基中,菌株XPY—10降解四环素的适宜条件为:接种量2%,pH8,温度3422,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180r/min。在此条件下,菌株XPY—10在7d内对初始浓度为600mg/L的四环素降解率为83.63%。本菌株对养殖废水及制药废水中四环素的污染治理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石油污染土壤中芘高效降解菌群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长期受石油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到能以芘为惟一碳源生长的混合菌群GP3,其主要由假单胞菌株GP3A(Pseudomonas sp.)和菌株GP3B(Pandoraea pnomenusa)组成.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混合菌GP3降解芘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50 r/min振荡培养下,混合菌GP3对15 mg/L芘的7 d降解率为90.6%.混合菌GP3降解芘的最适宜温度为35℃,最佳pH值为6.2.加入低浓度葡萄糖(100 mg/L)或菲(10 mg/L)作为共代谢底物,均可提高GP3对芘的降解率.混合菌对芘的降解速率(PDR)与芘的初始浓度呈正相关.研究重金属离子胁迫下GP3对芘的降解时发现,10 ms/L Zn2 的存在对芘降解效能影响较小,Cu2 对芘的降解有抑制作用,Cd2 对混合菌GP3有很强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选取3种石油烃降解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S-1)、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S-2)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DS-3),研究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及其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经过6d的降解,3种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99.08%、79.75%、84.34%。石油烃的黏附性测试和盐析聚集测试结果表明,3种石油烃降解菌均表现出较高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其规律为DS-1DS-3DS-2。其中DS-1的细胞表面疏水性最高,达65.90%。DS-1、DS-2和DS-3菌株发生盐析聚集所需最小(NH4)2SO4摩尔浓度分别为2.0、2.8、2.4 mol/L。菌株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下石油烃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烃作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以位于天津的大港油田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耐低温高效石油烃降解菌为供试菌株,以小麦、紫花苜蓿作为供试植物,比较不同类型植物以及不同的外源菌接种方式对石油降解的影响,并采用荧光素比色法分析荧光素二乙酸酯(FDA)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经过70 d的降解,原状土壤的总石油烃含量从30 720 mg·kg~(-1)下降为26 800 mg·kg~(-1),降解率为12.76%。相比于小麦,紫花苜蓿对石油烃的降解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降解率为24.85%。接种菌悬液后再种植植物时,石油烃降解效果接近于单独接种菌悬液处理。小麦-固定化外源菌处理条件下,降解率为21.10%,实验后期石油烃的降解速率远远高于其他处理,表现出良好的修复潜力。FDA酶活性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直至平缓的过程,并且受到种植植物和投加外源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出发菌源,以润滑油为唯一碳源,经过筛选分离得到4株对润滑油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发现,4株菌株分别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动胶菌属(Azo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其中菌株G4为黄杆菌属,其润滑油降解效率最高。研究菌株G4降解性能的影响因素发现,实验中的各因素对润滑油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葡萄糖浓度>硫酸铵浓度>pH值。在温度20~40℃下,菌株G4对润滑油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中,pH值5.0~9.0范围内,菌株G4的润滑油降解率随pH值的变化很小,且均在80%以上。菌株G4在以润滑油为唯一碳源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9.0,硫酸铵浓度为1.0 g/L。在此条件下培养36 h,100 mL的G4培养液对200μL润滑油的降解率可达84.6%。  相似文献   

12.
为利用微生物技术去除环境中的氯丹等有机氯农药污染提供依据,研究了4种Twee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白腐菌Phlebia lindtneri GB1027降解有机氯农药氯丹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氯丹的增溶效果明显,在浓度为2.0 g/L的Tween20、Tween40、Tween60和Tween80溶液中,氯丹的溶解度与在水中的溶解度相比分别提高了16.25、18.21、20.36和20.89倍。低浓度(0.05~1.0 g/L)的表面活性剂对白腐菌在PDB培养基中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2.0 g/L的表面活性剂则会抑制菌株的生长。在0.05~1.0 g/L浓度范围内,各表面活性剂可促进白腐菌对氯丹及其代谢产物的降解效果,且降解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白腐菌在添加了1.0 g/L的Tween80的体系中培养15 d后,对氯丹、氧化氯丹和环氧七氯的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0.2%、48.0%和34.3%。而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至2.0 g/L时,由于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导致对降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三乙胺降解菌SYA-1的分离、降解性能与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三乙胺降解菌株SYA-1,根据菌株SYA-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此菌株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菌株SYA-1能以三乙胺为惟一碳、氮源生长,并在24 h内完全降解200 mg/L的三乙胺。环境因素影响实验表明,在温度30℃,初始pH 7.0,NaCl浓度≤10 g/L条件下,菌株SYA-1生长良好且对三乙胺的降解效率最佳;金属离子对菌株生长和三乙胺降解的抑制程度表现为:Cu2+Co2+Ag+Cd2+Fe3+Pb2+。菌株SYA-1降解三乙胺的动力学过程可用Haldane模型模拟,其参数为μmax=0.123h-1;K s=82 mg/L;K i=215 mg/L。为含三乙胺废水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4.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唯一碳、氮源,从高盐环境中筛选耐盐DMF高效降解菌DMF-4,并对其降解DMF的特性进行研究。经鉴定,DMF-4为环太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其在盐度为3%,温度为30℃的条件下培养48 h,对1 000 mg/L DMF的降解率可达47.7%。DMF-4降解DMF的适宜条件为初始pH 6.0~7.0,DMF初始质量浓度3 000~4 000 mg/L,温度30~40℃,盐度1%~3%;葡萄糖和醋酸钠可明显促进菌株DMF-4的生长和对DMF的降解效果。菌株DMF-4对高盐与高温皆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一株耐盐柴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以柴油为惟一碳源的耐盐菌株LS1。通过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菌体的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LS1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该菌株可耐受的最高盐度(Na Cl)和柴油浓度分别为6%~8%和12 000 mg/L。菌株生长的适宜p H和温度条件分别为6.0~8.0和28~36℃。在盐度为6%、p H为7.0、温度为32℃、菌种投加量为10%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3 000 mg/L的柴油经6 d降解后,去除率可达78.3%,加入适量外加碳源葡萄糖和蔗糖,可使降解率分别提高至92%和90%左右。菌株LS1的耐盐机理可能是通过在细胞内积累甜菜碱以调节菌株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投加甜菜碱可提高耐盐菌LS1在高盐环境下对柴油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高效石油降解混合菌群,从潜江某油田采集8个石油污染土样(分别记为S1~S8)和2个石油污染水样(分别记为W3、W4),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驯化培养;采用外观评分、石油降解率、石油3组分降解率、饱和烃中正构烷烃色谱分析等方法筛选石油降解优势菌群,构建石油降解混合菌群;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混合菌群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富集的10个石油降解菌群中S3、S4、S5、S6、S8为优势菌群,培养30d后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21.67%、22.34%、27.23%、20.46%、19.99%;菌群W3、W4对石油乳化效果较好;混合菌群M3(S3+S4+S5+S8+W3+W4)为石油降解优势混合菌群,其最佳降解条件为35℃、pH7.60、含油率1.70%,在最佳条件下培养30d后,混合菌群M3对石油降解率达30.71%,比最优菌群S5的石油降解率提高了12.78%。  相似文献   

17.
土壤石油烃污染的植物毒性及植物-微生物联合降解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石油烃污染对玉米和水稻根伸长的影响,并在土壤中接种经过筛选得到的石油烃降解菌,研究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毒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浓度低于1 000 mg/kg时对玉米的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增加,刺激根长生长的作用逐渐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长受石油烃影响较小。通过对不同处理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种植水稻对石油烃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是不同处理下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不同,其中水稻微生物联合处理下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速率最快,培养期内的降解效率达到53.3%。  相似文献   

18.
一株耐铬不动杆菌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醋酸钙不动杆菌H1的降解广谱性时,发现其能在高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环境中生长。经过对菌株H1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利用SDS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最适接种量为2%,并适应低渗透压环境。当SDS浓度低于400 mg/L时,菌株H1对SDS的降解率在85%以上,且在SDS浓度为400 mg/L时,达到最大降解率94%。当K2Cr2O7为500 mg/L时,菌株H1对SDS的降解率仍达到50%左右。添加酵母浸出物可促进SDS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
红三叶草根际区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红三叶草(nifoliumrepensLinn)根际修复区中分离筛选得到4株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繁殖的高效石油降解菌。通过菌落形态、显微镜个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4株优势降解菌分别为动性杆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4株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摇床培养条件下,混合菌54d对总石油烃的生物降解率达到90.50%,较对照高67.72%。随着生物降解时间的延长,石油组分中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环烷烃相对总量均呈减小趋势,而芳香烃和其他醇类、醛和酸类的相对含量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酰胺结构复杂、难降解,进入环境会造成污染。从大庆油田周边土壤中富集、驯化和分离获得1株聚丙烯酰胺降解率较高的菌株JBX-00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对JBX-006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分析了不同外碳源、外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其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影响,结果表明,JBX-006在5 g/L蔗糖、10.0 g/L硝酸钾、30 mg/L Fe2+的基础培养液中,30℃培养5 d对300 mg/L的聚丙烯酰胺降解率达到81.65%,明显高于优化前。研究获得的高效降解聚丙烯酰胺菌株JBX-006为修复聚丙烯酰胺污染土壤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