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的污泥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处置不当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利用微型生物的捕食作用进行污泥减量,清洁无污染,是一项实现污泥源头治理的绿色技术.利用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对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污水处理厂配水池污泥进行消解实验,通过实验监测来分析污泥减量情况以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工艺污泥减量效果明显,每年可消解污泥240.9t,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好,MLVSS/MLSS降低至35.3%,且出水COD降解率一般为30%,为后续工艺减少负荷.  相似文献   

2.
曝气生物滤池在石化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生物滤池可以用于石化污水的二段生化处理,是一种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好和抗冲击能力强的好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它与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对于低基质污水二段生化工况,其有机物容积负荷高,污水停留时间短,其后不须设置二次沉淀池。与普通生物滤池相比,其占地面积小,不宜堵塞。与生物接触氧化方法相比,生物活性较高,处理效果好。曝气生物滤池集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和滤池的功能于一身,其出水水质指标可以完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某污水处理厂发生污泥膨胀事故造成出水水质超标为例,介绍了AB活性污泥法发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控制方法及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生态过滤技术去除城镇污水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健 《四川环境》2002,21(3):14-16
生态过滤工艺是一种利用由微生物和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共同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氨氮进行降解和代谢的新型环保技术。该工艺由生物予处理和生态过滤组合而成。当城镇污水采用适当的生物予处理 ,生态滤池的水力负荷为 3 0m3 /m2 d时 ,该工艺处理城镇污水的氨氮去除率达 58%~ 70 % ,氨氮出水浓度为 1 0~ 1 5mg/L ,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还具有比活性污泥法除氮工艺节约 60 %的能耗、 37 5%的造价、管理方便和污泥产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陶粒、沸石、活性炭填料合理组合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对高校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组合填料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培养,不同水力负荷、容积负荷和气水比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以及该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填料生物滤池,接种挂膜培养周期为25d,在水力负荷为2.5m3/(m2·h),气水比3.5:1,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出水COD、BOD5、SS、NH3-N和色度平均值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传统活性污泥法与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沉降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污泥沉降性能,在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传统活性污泥法(CA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S工艺污泥沉降性能优于MBR工艺;CAS工艺出水水质受污泥沉降性能影响大;MBR工艺污泥沉降性能主要由反应器中累积的高浓度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所影响,当EPS浓度大于100mg/g时,污泥沉降性能开始恶化;CAS工艺曝气池中EPS浓度没有累积;MBR工艺污泥颗粒平均粒径小于CAS工艺中污泥颗粒。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保产业》2002,(11):42-43
由北京桑德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推荐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适用于市政污水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1.预处理系统:包括格珊、污水提升泵、曝气沉砂池及初沉池等,污水经过处理后,靠自然水位差流入曝气生物滤池。2.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各级曝气生物滤池和不同层面生物载体接触的废水水质不同,形成的微生物群体组成不尽相同,每个层面都生长着适合于流到该层废水水质的微生物菌群。3.后处理系统:高效气浮代替了传统的二沉池,污泥直接排入污泥池贮存,经消化后,入带式压滤机或涡螺离心机处理,泥饼外运或…  相似文献   

8.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针对这一不足,研究污泥减量技术并提出未来污泥减量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紧迫。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但该方法一直存在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弊端,其剩余污泥产生量达到污水处理量的0.3%~0.5%(按含水率97%计),产生量十分惊人,目前对剩余污泥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可占整个污水厂投资及运行费用的25%~65%,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所面临的沉重负担。因此,如何使污泥处理达到减容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及减量化,将是今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急需关注的重要课题。污泥减量化是指通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的手段,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向外排放的生物同体量达到最少。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9.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化工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曝气生物滤池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采用了一种新型粒状填料,综合了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等多种净化作用,具有占地小、出水质量好、流程简单、对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文章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形成及净化机理,并取某石化公司化工污水处理厂调节池出水进行了实验,主要对水中COD、BOD、SS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运转方便、设备简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污泥处理处置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兴的污泥源头减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针对当前行业内微生物隐性增长技术、解偶联技术、微生物捕食技术三大主流技术,通过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不同技术工艺机理、污泥减量化效果以及优缺点,并结合生产规模、工程成本以及现有技术条件等影响投入实际应用的因素,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保产业》2011,(5):71-71
由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开发的用于工业废水回用的MBR成套技术,适用于有机工业废水的回用。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结合起来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它由微滤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组成。在分离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对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处理,膜组件的作用相当于常规生物处理中的二沉池,用以将污泥混合液和已净化的水通过微滤膜过滤实现固液分离,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2.
煤化工、油气田和石化行业均会产生大量高含盐废水。文章介绍了高含盐废水的生物法深度处 理工艺及方法,包括曝气生物滤池(BAF)、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BCO)、膜生物反应器(MBR)、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厌氧好氧工艺(An/O)及其变型工艺 等,阐述了驯化后的嗜盐菌和耐盐菌的使用效果,并对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微生物 处理高含盐废水具有成本低、几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能实现高含盐废水有机物组分的有效降解,提高“近零排 放”产品盐纯度,但还需在耐盐、嗜盐微生物的筛选和挖掘方面进行技术攻关,这将是生物法处理高含盐废水的 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石化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磷源、氮源及碳源的不同比例对污泥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对剩余污泥产量的减量效果产生的影响。目的是确定最佳的营养盐比例,以最大程度减少剩余污泥产量而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排放指标,同时减少营养盐的投加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采用陶粒、沸石为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对生物处理系统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气水体积比对污染物COD和NH3-N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气水体积比为3∶1的工况下,处理效果较好。稳定运行后,出水COD、BOD5、SS、NH3-N、TP和色度平均值分别为15.6 mg/L、3.2 mg/L、8.5 mg/L、1.24 mg/L、0.40mg/L和8度,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出水可用于道路清扫、绿化等。  相似文献   

15.
相比于传统的大田蚯蚓养殖,立体化蚯蚓养殖污泥处理技术具有污染可控、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优势.将通过观察法、综合评价法确定基料配比、蚯蚓接种密度等工艺参数,目的在于为立体化蚯蚓污泥养殖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普通活性剩余污泥含有大量腐败性有机物,最合适作为蚯蚓食料;而经过厌氧的剩余污泥由于局...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的特点,提出适合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高负荷活性污泥法(HAS)。该工艺不设初次沉淀池,负荷高,泥龄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不存在污泥膨胀,对有机物的去除以絮凝、吸附、沉淀作用为主,对COD、BOD,、SS都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对氮、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出水水质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比研究腐殖土SBR工艺与传统SBR工艺除污效果及微型动物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发现,腐殖土SBR工艺提高除磷效果,出水TP平均值为0.44mg/L,去除率为97.07%,而SBR工艺出水TP为2.40mg/L,去除率仅为84.02%。TN去除效果差别不大,腐殖土SBR和SBR工艺分别为62.97%、69.15%。由于腐殖土析出腐植酸,测定UN254值SBR工艺中较高,造成腐殖土SBR工艺COD出水浓度比SBR工艺高10 mg/L。污泥镜检发现,腐殖土SBR工艺活性污泥微型动物数量比SBR工艺略少,可能是腐殖土反应器中培养出了放线菌所致。对微型动物密度与出水水质和污泥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微型动物密度与SVI、SS、TN和COD去除率呈明显负相关。且腐殖土SBR工艺后生动物与SVI相关性比SBR工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悬浮填料滤池固液分离新技术的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采用悬浮填料滤池对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的新技术。该技术所采用的悬浮填料滤池可直接设置在生化反应池末端,取消原工艺中的二沉池。中试试验对悬浮填料滤池的固液分离效果,滤池的运行周期及冲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悬浮填料滤池运行稳定,在进水表面负荷高达2.0~3.0 m3/m2.h的情况下出水SS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GB18918-2002),工作周期可达到5天以上。悬浮填料滤池可采用曝气方法进行冲洗,操作管理简单,冲洗效果良好,便于实现自动化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西部某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对该水厂进行工程改造及优化运行。通过采用投加耐冷微生物、好氧池投加填料,改造微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以及调试运行参数以及间歇曝气等措施观察COD、氨氮、TN和TP去除效果的变化,最后辅以高效混凝沉淀池保证出水达标。实验结果表明:好氧池末端DO降到1mg/L时,出水TN浓度减少到17.57mg/L,TP浓度减少到0.48mg/L,氨氮和COD仍去除稳定;TN去除效果随着分点进水量增加而提高,出水TN平均浓度降到14.13mg/L;污泥回流比由100%减少到60%,TN去除率提高,出水TN平均浓度降到13.14mg/L;通过将好氧区改为间歇曝气后,氨氧化菌和反硝化除磷菌成为优势菌种,加强了氮磷的去除,出水TN、TP浓度分别为11.80mg/L和0.35mg/L,TP仍需。经过优化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要求,并有效的解决了氧化沟反应池内溶解氧盈余、污泥浓度控制等问题,同时起到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生化法对进水的有机物负荷要求比较严格,当进水条件突变时,易使活性污泥中毒而失去活性,并发生污泥膨胀。而炼油废水受生产情况的影响,水质、水量变化很大,因此使得生化处理设施的运行很不利,时常发生污泥膨胀,使污泥沉降性能恶化。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造成污泥膨胀的机理和水质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