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地球上的大气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的发展研究相结合,如今,已经成为环境规划、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的热点。伴随着社会研究的不断深入,环境承载力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维系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的潜在能力。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对大气环境规划中环境承载力的应用调研,对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大气环境规划中环境承载力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得到快速推广与应用.以湖北竹山经济开发区为例,采用A-P值法构建模型来估算大气环境容量,并提出一种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引入内梅罗指数并加以改进,加权得到更精确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分析与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可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竹山经济开发区的大气环境开发利用强度均远小于1,研究区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开发区的综合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在远期达到0.051 2,区域开发利用到远期要考虑逐步限制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3.
王大本  刘兵 《环境工程》2018,36(10):175-178
为了深入了解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水平,从污染物、技术管理、使用消费3个方面构建了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地区2006—2015年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大气资源的使用消费状况是影响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大气环境的指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对现阶段该区域的各项环境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其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就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所谓大气环境的承载力,主要指的是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人群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是否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是否能够继续维持该区域的发展,如果承载力不高该采取什么改进措施等,这都是通过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来得出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的机场运营规模,提出了机场大气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给出了机场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评估范围;将评估范围内机场排放源分为航空器、航空器支持设备和机场周边机动车3类,选取排放物中的NO_x、CO和HC作为限制因子,建立了基于高斯扩散模式的机场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最后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例,对其机场大气环境年承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从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构建了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向量模法分别对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5个城市2006—2011年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量化评价,并全面分析了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6—2011年间关中地区5个城市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状况均有改善的趋势,但波动性较大,且增长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大气环境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土壤环境容量与土壤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指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背景值、临界值、污染物迁移系数和数学模型等方面。目前土壤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未深入,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今后需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及其规划的基础依据。当前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评价研究,评价指标方面尽管数量众多,但往往对资源环境内涵和制约因子考虑较少或者不够全面,指标与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衔接较少,同时其指标处理上常常只是简单地对系统做黑箱处理,缺乏对两个系统内部作用机制、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论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对德宏州及所辖5个县(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9个子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德宏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较大,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为高等承载力,瑞丽市为中等承载力,梁河县为低等承载力,具体而言资源承载力大小排序为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梁河县,环境承载力大小排序为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梁河县;2)限制性分析结果显示,瑞丽市为耕地-矿产资源限制型,芒市和陇川县为矿产-地质环境限制型,梁河县为耕地-城镇建设限制型,盈江县为水环境-地质环境限制型;3)资源环境系统存在较大耦合关系,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系统与地质环境系统、森林资源系统与大气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与水环境系统、矿产资源系统与大气环境系统等协调度均大于0.96,且各县(市)资源环境子系统间的协调度均高于0.98。  相似文献   

9.
许明军  杨子生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0):1726-1737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及其规划的基础依据。当前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评价研究,评价指标方面尽管数量众多,但往往对资源环境内涵和制约因子考虑较少或者不够全面,指标与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衔接较少,同时其指标处理上常常只是简单地对系统做黑箱处理,缺乏对两个系统内部作用机制、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论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对德宏州及所辖5个县(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9个子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德宏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较大,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为高等承载力,瑞丽市为中等承载力,梁河县为低等承载力,具体而言资源承载力大小排序为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梁河县,环境承载力大小排序为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梁河县;2)限制性分析结果显示,瑞丽市为耕地-矿产资源限制型,芒市和陇川县为矿产-地质环境限制型,梁河县为耕地-城镇建设限制型,盈江县为水环境-地质环境限制型;3)资源环境系统存在较大耦合关系,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系统与地质环境系统、森林资源系统与大气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与水环境系统、矿产资源系统与大气环境系统等协调度均大于0.96,且各县(市)资源环境子系统间的协调度均高于0.98。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区域可开发利用土地进行测算对应大气环境承载力。对A值法的背景浓度进行合理确定,并修正可开发利用土地的大气环境容量,协调发展和保护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必要时,可分片区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污染物扩散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利用可开发利用土地大气环境承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减轻对可开发利用土地周围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区域环境或生态规划编制中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对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等诸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导致规划文本的科学性不足。武汉市"经济-能源-大气环境"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同步测算以GDP-PM_(2.5)达标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与经济、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满足多目标规划的要求,相比其他模型与方法,具有简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超载率是指环境质量现状超过该区域环境承载量阈值的百分比。应用该种方法进行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从评价结果清晰地看出某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与理想值或目标值的差距。本论文在石家庄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分项测算的基础上,集成评价形成环境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的综合结果,进而对2015年石家庄市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大气环境综合承载力均呈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城市化、工业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系统研究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大气环境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空气污染复杂的形势下,针对城市大气环境中臭氧的浓度尚未有效的控制措施。研究主要利用Models-3/CMAQ空气质量模式对成都市臭氧浓度数值通过不同的控制情景进行模拟,揭示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控制的困难与挑战,并尝试性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控制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环境质量背景值较好的区域,以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控制目标计算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较大,规划污染源允许排放量过高的问题,提出建立大气环境承载力线性规划模型,以规划污染源的预测浓度作为控制目标,结合区域污染源布局优化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估算的方法,并以平顶山市某产业园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国家二级标准、一级标准及一级标准5...  相似文献   

15.
线性规划法计算工业区大气承载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目前我国常用的模拟法、线性规划法和A-P值法三种大气承载力计算方法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探讨了线性规划法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大气承载力计算中的应用。以福建省某石化工业园区为实例,采用线性规划法计算了大气环境对SO2的承载力并用模拟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10846t/a与模拟法结果13141t/a吻合性较好,表明线性规划法是计算区域大气承载力的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依据生态承载力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而生态承载力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自然生态、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承载力及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承载力的基本状况,找出生态承载力低下的根源,提出基于生态承载力约束的国土开发格局优化对策和国土开发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确定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烟云足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徐大海  王郁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734-1740
本文讨论了大气承载力的定义,同时也给出了计算大气承载力的烟云足迹法的原理和计算公式,此外还给出了根据区域气象条件计算烟云足迹函数的具体算式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实例,烟云足迹分析法可为区域间的排污权交易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深圳市龙华区2018年大气环境承载力发现,NO2和PM10的实际大气环境承载量已经降到了理想大气环境容量范围内,而PM2.5的实际大气环境承载量则已超过理想大气环境容量近1 000 t,说明PM2.5仍是龙华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利用科学手段精准、有效地指导PM2.5减排工作十分重要.基于相关监测数据,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讨论如何构建特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在分析当地的资源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由专家评分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并将承载状态分为不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三种,以此来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情况就行评判和预警。成都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测算结果显示,2014至2016年,成都市资源环境承载率分别为0.33、0.32和0.38,均属于临界超载的状态,但从趋势来看,临界超载状态在缓解,研究指出这与成都市近年来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专门研充人口与资源关系的资源承载力(或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应运而生,并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为交流和探讨资源承载力研究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促进我国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健康发展,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和《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邀请在京的有关专家,于1988年10月25日座谈资源承载力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