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空气中甲醛的采集及其测定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力争 《化工环保》1989,9(1):45-49,21
文中对近年来采集和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方法进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其中采集方法以溶液吸收法、固体吸附法、无源、有源和无动力采集法较为常用,而测定方法则以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最为实用。  相似文献   

2.
低浓度甲苯在固定床活性炭上的吸附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体中低浓度甲苯在固定床活性炭上的吸附作了系统研究,测定了甲苯-空气活性炭系统的吸附等温线以Φ260×140mm活性炭固定床的穿透曲线,并在低浓度范围建立了固定床活性炭吸附甲苯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合吻合良好,所建模型可用于预测其它条件下的穿透曲线。  相似文献   

3.
生产烯丙基正丁基醚时,产生含正丁醇、烯丙醇的废水。烯丙醇半致死量(LD_(50))为50—99毫克/公斤,属于“中毒”物质,但已接近“高毒”范围,水中最大允许量为3ppm,空气中含0.012毫克/升时即可对人眼睛引起刺激。正丁醇虽属“低毒”物质,但其对排放废水中的COD值有影响。因此,为了对正丁醇、烯丙醇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测定了8种活性炭对正丁醇、烯丙醇废水的静态吸附等温线,作为处理工业废水时的设计参考数据。 1.吸附等温方程式对于废水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一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高温炉中的巴豆醛废水是否焚烧完全。需要测定烟道气中的巴豆醛含量。国外曾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巴豆醛的报道,但烟道气中巴豆醛的测定尚未见报道。烟道气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烟尘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进入色谱仪后产生极大噪声。液体吸收法采集样  相似文献   

5.
顶空色谱/质谱法鉴定工厂空气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元中  孔福生 《化工环保》1990,10(6):372-373
用色谱(GC)/质谱(MSD)法分析气体中有机污染物时,如采用活性炭吸附、溶剂洗脱方式采样,则需使用 CS_2等有毒溶剂,而且溶剂对低沸点被测物有干扰。本实验采用大网状树脂 GDX-501为吸附剂采集工厂空气,加入顶空进样器(HS)样品瓶中(HP-19395A 型顶空进样器系统及其工作方式,可参阅仪器样本),升温,使吸附在树脂中的  相似文献   

6.
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丁酮和甲苯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范玉洁 《化工环保》1996,16(5):290-294
采用活性炭吸附-苯解吸-填充柱色谱法测定酮苯脱蜡车间空气中丁酮和甲苯的含量,在填充柱上丁酮、苯和甲苯可得到完全分离。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同,相对误差〈5%,色谱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5%,最小检出浓度为1mg/m^3。  相似文献   

7.
利用活性炭纤维(ACF)床在热态下进行动态吸附及脱附性能试验,研究了W/Q、水蒸汽含量对ACF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利用ACF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采用分段吸附,以达到同时高效吸附SO2和NOx.对ACF床进行了水洗脱附与负吸热空气法脱附试验.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化工废水中的NO_3~--N。实验证实,化工废水经过絮凝剂和GDX大孔中性树脂吸附柱的预处理,可吸附水中悬浮物和溶解的有机物,消除了UV测定NO_3~--N过程中有机物的干扰,提高了测定方法的准确性,从而使UV法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XDA-1树脂吸附固定床工艺,对CS2饱和水溶液和含CS2的空气分别进行了动态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室温、CS2饱和水溶液流速为40BV/h(BV为树脂床体积)、中性或弱酸性的条件下,XDA—1树脂对水中饱和CS2的吸附效率达98.1%,对CS2的吸附量可达54.0g/L。在室温和气体流速为600BV/h的条件下,XDA-1树脂对空气中CS2的吸附效率为63.9%-90.0%,对CS2的吸附量可达28.0~36.8g/L。采用水蒸气解吸和冰水冷凝可以回收84.9%-90.0%的CS2。  相似文献   

10.
本法用活性炭采样管捕集空气中的氧乙烯,二硫化碳作解吸剂,以40—60目上试501有机担体填充1米不锈钢色谱柱,氢火焰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氯乙烯含量,最低检测浓度为0.2ppm。为氯乙烯的治理及评价提供了简便、快速、可靠、高灵敏度和样品能保存两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永安 《化工环保》1995,15(4):247-248,210
空气气提法处理含苯和氯苯的废水1前言苯和氯苯均为易挥发、难氧化、毒性大的有机化合物。目前,国内对含苯和氯苯废水的处理,技术上尚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在研究某化工厂对二氯苯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时,采用空气吹脱、活性炭吸附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含苯和氯苯废水的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吸附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变压吸附技术尤为引人注目。日本昭和电工(株)PSA 制氧装置是15年前从美国联碳公司引进的,采用变压吸附空气分离技术制氧,经过数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改造,电耗指标日趋先进,由每米~3氧耗电0.8度降到0.6度以下。该公司采用三塔式流程,制得氧的纯度为90%。虽然不如深冷法分离空气制得氧纯度高(>99%),但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电耗低。因此对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对废水中Cr(Ⅵ)、As(Ⅲ)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考察了单组分和混合组分条件下温度和pH对活性炭吸附废水中Cr(Ⅵ)、As(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组分条件时,活性炭对Cr(Ⅵ)的最佳吸附温度和pH为35℃和2.00,对As(Ⅲ)的最佳吸附温度和pH为30℃和6.00;在混合组分条件时,溶液中的As(Ⅲ)对Cr(Ⅵ)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As(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Cr(Ⅵ)吸附的抑制作用增大;溶液中有Cr(Ⅵ)时,As(Ⅲ)的吸附量增大,但随着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As(Ⅲ)的吸附量减小。pH和温度对溶液中Cr(Ⅵ)或As(Ⅲ)的吸附量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目前应用在环境芳香胺测定中的固相微萃取(SPME)、柱内固相微萃取(INSPME)、搅动棒吸附萃取(SBSE)、液相微萃取(LPME)、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IL - DLLME)等试样的提取、富集、浓缩技术.  相似文献   

15.
鲁小娟  田小平  王磊 《化工环保》2019,39(2):196-201
以芦苇、小麦秸秆和竹子为原料,利用回流式炭化工艺制备3种生物炭。比较三者对NH_4~+-N、PO_4~(3-)-P的吸附性能,并对三者吸附性能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对PO_4~(3-)-P的吸附效果整体上优于NH_4~+-N,因为3种生物炭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值和Zeta电位绝对值的水平均较低,不利于阳离子的吸附;竹炭Z-C对NH_4~+-N的吸附效果最佳,6 h去除率为3.59%,低的N含量、pH及Zeta电位绝对值对NH_4~+-N的吸附有利;芦苇炭LW-C中的O更多地与K、Mg等结合,形成能够与PO_4~(3-)反应生成磷酸盐沉淀或者晶体物质的金属氧化物,从而具有最好的PO_4~(3-)-P的吸附效果,6 h时去除率达16.91%。  相似文献   

16.
用废炭黑吸附处理二苯胺生产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洪秋  王思仁 《化工环保》1998,18(6):323-326
利用制氢生产中产生的废炭黑作吸附剂,对二苯胺生产废水中的苯胺进行吸附,找出了较佳吸附条件和脱附方法,试验表明,用废炭黑吸附处理二苯胺生产废水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效果好,处理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以活性炭采样管采集含环氧氯丙烷的空气样,经过氢氧化钠水解解吸及过氧化氢氧化环氧氯丙烷,产生当量甲酸,用硼酸钠作为淋洗液,进行离子色谱测定。甲酸离子色谱峰作为定量峰。氟离子,甲醛和能氧化生成甲酸的化合物均为干扰物。本方法适用于环氧树脂生产车间空气中的环氧氯丙烷测定,检出限为9.6微克。在10毫升体积中0—100微克环氧氯丙烷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有机硅改性泥炭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处理泥炭(泥炭硅烷化),使其吸附性能得以改善。采用硅烷化泥炭自水溶液中吸附苯甲酸、苯甲醛和苯酚的等温线进行测定,对吸附过程的△G、△H和△s进行计算。试验结果表明:熵变是这类体系吸附过程的重要驱动力;硅烷化后的泥炭表面的疏水性明显增强,对水溶液中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重铬酸钾代替铬酸作为氧化剂、亚铁还原法代替碘量法,测定空气和废水中的甲醇,并针对甲酵的氧化条件进行正交优选,所得反应条件使甲醇氧化率达到98%以上,滴定误差范围在0.5—1.0%之间。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在大庆市盐碱土中的吸附行为,并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PAM在盐碱土中的自然迁移和模拟降雨情况下的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吸附时间延长、液固比增大,PAM在盐碱土中的吸附量逐渐增大。PAM在盐碱土中的饱和吸附条件为液固比25,平衡吸附时间8h,在此条件下得出的PAM在盐碱土中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0.81mg/g.PAM在盐碱土中的迁移规律为:沿地表随盐碱土深度增加,PAM的含量减少。PAM溶液淋滤量越大,迁移深度越深,各层土壤中PAM的含量也相应增加。降雨迫使PAM沿地表向下多迁移1cm,迁移深度在5—6cm。盐碱土对PAM的截留能力较强,意外泄漏的PAM主要集中在地表下3cm以内处,占总淋滤量的86.1%~99.9%。PAM在大庆市盐碱土中的迁移深度不超过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