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年2月4日起,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连续发生了多起有感地震,其中最大的震级为Mt4.6。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派遣的工作组对文成县的水库大坝进行了现场调查。这里介绍了地震的概况和现场调查的情况,以及基于地震监测和日常监测(坝体变形、坝体表面检查等)的结果,对坝体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遥感震害快速定量评估方法及其在玉树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伽师地震、汶川地震遥感定量化灾害评估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少量现场调查样本进行遥感解译震害与地面实际震害定量评估的方法,以玉树地震为例,建立了遥感解译震害与现场调查结果的定量关系,并进一步得到了玉树县城结古镇街区的等效震害指数和结古镇综合震害指数,结果显示遥感震害快速定量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该模型可应用于建筑物结构类型分布与玉树县结古镇相似的城镇遥感震害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由于我国地震震源较浅,人口密度大,地震的发生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震后根据地震参数和震区情况进行快速的人员伤亡评估,对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地震致灾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首先,对目前常用的三种评估方法,基于地震参数的经验模型,基于历史资料的震害矩阵法和基于性能的易损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介绍了近几年出现的两种新方法,基于最优化方法的经验模型和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最后,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震应急管理有助于震后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传统的灾损评估需要有关人员进入现场根据地震破坏情况进行评估,这会影响评估的时效性。通过对地震灾损参数进行统计学研究,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统计指数、数据包络分析为理论基础,将现有的基于不同房屋结构类型、不同破坏等级的震害矩阵进行降维,确定了灾损参数,并以青海玉树地震为例,运用灾损参数实现了灾损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现场震害评估和经济损失分析工作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灾快速预测,讨论准确快速科学评估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九江地震中瑞昌市和九江县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生命线系统、劳教所等各类公共建筑和重要建筑安全鉴定工作的基本情况。基于现场调查得到的资料,论述了九江地区建筑物地震破坏的原因,并对这次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震后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地震应急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震风险分析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3个方面,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采用经验方法或蒙特卡洛模拟法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首先介绍地震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提出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的概念,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将结构的可靠度方法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有限元可靠度方法进行了结构地震易损性的计算。以结构的最大层间相对变形作为整体性能指标,对某5层2跨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绘制了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对应不同性能水准要求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综合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介绍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现场考察的有关情况,然后重点对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的综合评估原则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综合评估量表.最后,对北川、映秀等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震火灾损失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火灾是一种严重的震次生灾害,历史地震资料表明,地震火灾造成的损失有时甚至超过地震的直接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地震现场灾害的评估方法,结合我国地震结构损失评估的经验,建立了地震火灾损失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发生后需要对震害区域建筑物破坏等级进行快速评估,以便于震后辅助决策和应急救援。通过分析建筑物外立面震害照片数据,挖掘不同建筑破坏等级与其立面图像特征潜在的映射关系,建立基于震害图像数据的建筑破坏状态智能评估深度学习方法,并应用于都江堰的地震调查数据。首先,训练获得了DeeplabV3+图像语义分割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在震后复杂背景下的建筑物外观整体的分割提取。进一步,利用迁移学习进行ResNeXt网络参数训练用于图像分类,实现建筑物地震破坏等级的评估。分析了都江堰地震现场调查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较精细地将建筑破坏划分为基本完好、损坏和倒塌三类,准确率达到90.33%。评估模型可直接应用于震后建筑状态的较精细评估,且对外立面图像拍摄角度无较高要求,对图像背景鲁棒,可避免环境因素影响。相较于人工判断,研究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调查者主观性判断带来的离散性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志泽  于善清 《灾害学》1998,13(4):23-27
在分析了企业震后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认为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由企业停减产短期影响损失、企业停减产长期影响损失、企业间产业关联损失及投资溢价损失四部分构成,提出了相应的估算方法,并以山东某一城市为例进行了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估计.  相似文献   

12.
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光先 《灾害学》1991,6(4):12-17
本文论述了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三种方法,分别适用于城市、整个受灾区及农村。文中还提供了一系列平均统计数据,如建筑物震害率,平均损失率等,为当地无详细资料时参考使用。并以地震烈度和人口密度为参数,给出快速评估人员伤亡的经验公式。最后还讨论了地震间接损失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沿海城市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研究中出现的灾害损失类型划分界定不清晰,对次生灾害损失和间接损失无法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估等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从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建立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损失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员损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未来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研究中有待继续完善和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福建城乡震灾快速评估系统。根据震害预测模型,利用该系统平台对1992年以来发生的对福建有较大影响的5级以上中强地震进行震灾快速评估。将系统震害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调查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系统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的数量差异关系,并提出了建立基于遥感影像的震害评估模型的设计思考,从而为震害预测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挺  朱元清 《灾害学》1998,13(3):17-22
研究了应用GIS进行城市震害预测,对于解决或者改善其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的有利性:①缺乏必要的基础数据;②震害的多因素综合效应考虑不够;③生命线震害预测方法还不成熟;④间接损失预测以及指导救灾关注太少.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震后恢复过程及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专家咨询的方法,调查、分析、研究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震后恢复过程,给出了电力系统主体部分、分布部分、服务部分震后功能损失的30%、60%和100%得到恢复的时间,计算了损失工作日数和间接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震后恢复时间和损失工作日数均随地震烈度呈对数上升趋势,并且主体部分的震后恢复时间最长,损失工作日数最多,分布部分次之,服务部分的震后恢复时间最短,损失工作日数最少。本文还讨论了电力系统经济损失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灾害监测无人机技术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云  徐伟  吴玮 《灾害学》2011,26(1):138-143
以汶川8.0级地震灾害中民政部门使用无人机采集数据、评估灾情、监测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为例,总结灾害监测无人机技术在灾害救助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归纳其技术范围,分析其应用方法以及在地震灾害监测评估中的突出应用,指出其技术应用优势和不足。最后,从该技术发展现状、应用程度和减灾救灾应用需求角度出发,指出灾害监测无人机技术在灾害预警监测、快速评估、恢复重建等方面广泛应用前景,并提出建立与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冯凯  徐志胜  徐亮 《灾害学》2005,20(3):6-10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地震灾害研究,建立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发挥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作用.本文剖析了小城镇地震应急反应模式存在的弊端,明确了灾害空间的概念,并提出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及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方案.在基础信息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城镇地震数字仿真与应急调度系统,实现了基于地震数字仿真结果,在相关数据库支持下进行地震应急调度决策.实践证明:该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小城镇抗震减灾的迅速决策;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贴合我国小城镇信息化的现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且财富集中的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城市遭受的破坏和打击是巨大的。由于地震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倒塌及破坏,因此通过开发基于WEBGIS的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信息系统,对城市建筑物震害的损失估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利用WEBGIS网络化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城市区域特征分区易损性模型,同时采用综合系数评价方法,对震时城市内的钢混、砖混、砖木、石砌、土木等五类结构进行了易损性计算,最后得出了各类建筑物破坏的严重程度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为震后应急指挥管理提供了指导意见。最后结合在福建省地震局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