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南地区夏季云量与降水的关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地面降水资料和ISCCP D2 云资料,通过SVD、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区域夏季雨层云、高层云、深对流云与降水量、雨日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的贵州、重庆地区夏季的雨层云与雨日、雨量具有较好的关系,尤其是与雨日的相关系数高达0.73。除云南中、西部地区外,西南其余地区夏季高层云与雨量、雨日具有较好的关系,且相关系数与雨层云接近,反映此地区发生降水时,一般是雨层云和高层云相伴存在。夏季的深对流云也与雨量、雨日具有较好的关系,由于深对流云常产生阵性强降水,对降水量贡献较大,所以与雨量关系更为显著,其相关系数高达0.86,并且在三种降水性云系中与降水关系最好。  相似文献   

2.
南充市地质灾害分型及致灾雨量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是四川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探索雨量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进行提前预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2000—2017年南充228个加密自动站和大监站观测资料,结合地质灾情数据,使用基于衰减系数计算有效降雨量与降雨强度(I)-历时(D)关系阈值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致灾降雨类型进行分型判断,开展不同时效雨量阈值研究。分析发现:大约有72.6%的地质灾害是主要由降雨因素诱发,其中主要由短期降水引发的占77.3%。短期和中长期降雨型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分别为西北部和偏南地区,而西北部地质脆弱山区和水库流域对短时强降雨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逐日融合降水资料(1998—2010年)和全国633个气象站点观测降水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融合降水资料误差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研究了海拔高度及地形起伏度对融合降水资料精度的影响,同时就日降水融合产品不同降水强度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日降水融合产品与台站资料的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全国大部分地区日降水融合产品与台站资料的累计年降水量相关系数大于0.8,东部地区则普遍在0.9以上;日降水融合产品的误差特征值及其空间分布均较为合理,年际变化不大;海拔高度对日降水融合产品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偏差的影响比地形起伏度大,且海拔高度的影响在高海拔区域比低海拔区域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天山山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金晓龙  邵华  张弛  艳燕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2):2074-2085
卫星降水产品在山区的适用性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论文基于天山山区2014-2015年167个气象站点数据,应用较为广泛的两套卫星降水产品--TRMM与CMORPH,选用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PB),以及分类统计分析指标(错报率FAR、探测率POD、公正先兆评分ETS、频率偏差BIAS)等,评估了新一代卫星降水产品--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在天山山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以上两种产品,GPM在山区的精度最高。具体表现在:1)3套产品在降水较多的夏秋季均表现较好,相对于TRMM与CMORPH,GPM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最高(R≥0.6),相对误差最小(PB≈10%);2)在整个天山山区,GPM相对于其他两套产品表现出较低的误差范围(-55%~55%);3)GPM在不同的高程带内,均表现出同观测站点较低的误差与较高的相关系数;4)3套降水产品均表现出对探测弱降水事件较高的准确性(POD≈0.58)和较低的错误率(FAR≈0.63),但综合分析4种指数,GPM表现最佳,能够以较准确的精度和较低的误差估测降水系统。  相似文献   

5.
近50 a来广西各级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12 年广西80 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广西各级降水的气候趋势特征,结果得到:春季大雨和中雨降水占总雨量百分率最大;夏季暴雨百分率最大,其次为大雨和中雨,最小为小雨;秋季中雨百分率最大,其次为小雨和大雨,最小为暴雨;冬季小雨百分率最大,其次为中雨和大雨,最小为暴雨。小雨雨量占总雨量的百分率在春夏季广西大部地区呈减小趋势;中雨雨量百分率在春夏季有减小的变化趋势,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大雨雨量百分率在春夏秋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冬季有增大的趋势;广西大部分地区暴雨雨量百分率在一年四季里均有增多的趋势,尤其在夏季增多趋势最明显。总的来看,广西的降水结构有向极端强降水转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南宁市2009—2017年城市内涝资料及其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资料,对城内104例内涝过程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并对39个内涝点进行内涝等级划分;基于多普勒雷达产品、数值预报产品及城市密集自动雨量观测站数据,采用内涝积水模型及内涝风险等级划分资料,研发出精细化到街区的市内涝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系统,实现了城市内涝的实时监测、预警及风险预估。该系统运用于2015年5月4日短时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过程,验证结果表明:(1)模拟结果与历史描述基本相符,最大积水深度和位置基本一致,表明该系统具备一定的暴雨内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提高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起到了一定作用;(2)由于标本数量过少以及缺乏城市最新实际管网数据等信息,对于个别点预警值与实测值存在偏差,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部分参数和致灾阀值需进一步调整,比如可以不断增加标本以及更新城市最新实际管网数据等信息;(3)文中使用的是自动气象观测点实况雨量模拟积水状况,积水过程存在一定滞后性,下一步考虑结合雷达估测降水QPE资料,预警时间将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7.
近45a宁夏气温、降水及植被指数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1961~2005年宁夏气温、降水资料,并结合1982~2003年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宁夏气温、降水和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5a来,宁夏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季和引黄灌区升温最明显,冬季降水增加,其它季节及各地区降水减少,其中秋季和宁夏南部山区减少最明显;秋冬季降水在1968年前后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冬季降水增多,秋季降水减少;1985~1996年间发生了气温突变,突变后各季及各地区气温明显升高,冬春季和引黄灌区降水增多,其它季节和地区降水减少,极端气候事件较突变前发生更为频繁;近20a宁夏区域内NDVI值呈增加趋势,荒漠化面积整体得到控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前一年气温偏高、夏季降水增加时,有利于当年NDVI值增加。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目前,国内城市和山区对酸雨的观测已有不少材料,而对海岛的降水酸度及其化学组成方面的报道尚未见到。我们于1985年4~5月对舟山普陀地区作了一些初步的考察,比较了海洋与内陆城市两种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降水的酸度和化学成分的异同。本文介绍考察所取得普陀地区降水的pH值及其化学成分的资料,及其初步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污染简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降水常规监测数据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该地区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年度变化情况,并对酸雨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酸雨污染依然严重,降水酸度与二氧化硫污染等因素有关,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泰山降水化学及大气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为了解泰山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来源,于2004年7月至12月间在泰山上采集了23场降水样品,进行了pH值、电导率的测定、主要水溶性阴阳离子的分析以及每场降水的后推气流轨迹分析.结果表明,降水pH的雨量加权均值为4.74,电导率的雨量加权均值为2.26mS·m-1,泰山降水已受到酸性污染;降水中浓度较高的阳离子是NH4 和Ca2 ,雨量加权均值浓度分别为50.62和29.04μeq·L-1,浓度较高的阴离子是SO42-和NO3-,雨量加权均值浓度分别为70.32和23.44μeq·L-1;SO42-/NO3-、NH4 /Ca2 当量浓度比的平均值依次为3.41、2.13.对降水的化学组成作了相关性分析,发现NH4 、Ca2 、SO42-、NO3-浓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气流轨迹分析发现酸性最强的降水气团来自于我国的南部地区或沿途经过华东地区,离子浓度最高的降水气团来自于我国的北部地区或欧洲大陆,来自东亚地区的降水气团的离子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11.
1961-2009年四川极端强降水变化趋势与周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顺谦  马振峰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18-1929
利用四川1961-2009年141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1998-2007年灾情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复Morlet小波、Gumbel分布、信息扩散等方法,分析了7个区域5个指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和周期性特点,以及重现期降水极值和洪灾损失风险的区域差异,其主要结论是:川西南山地极端降水呈显著增多增强趋势,并在198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盆地东北部和川西高原南部也有增多增强趋势,但不显著,盆地西北部、盆地南部和川西高原北部则有减少减弱趋势,盆地中部则表现出频数增多强度减弱的变化趋势;多数区域和多数指数都存在25 a左右的长周期和6~9 a的短周期,从25 a的长周期看,目前极端降水正处于增多增强的变化过程之中;用Gumbel分布拟合的日最大降水量,其极值区位于盆周山区和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带,3个极值中心主要位于盆地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50 a一遇的日雨量在230 mm以上;盆地大部50 a一遇的洪灾损失率在38%左右,盆地东北部可达45%,广元西南部可达60%。  相似文献   

12.
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剧烈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持续变化双重影响下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特征研究是目前水文水资源领域热点问题之一。论文以珠江流域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该地区125个雨量观测站1956—2005年50 a逐月降水资料,利用信息论中有向信息传输指数定量分析各观测站点之间降水的信息传递,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各观测站的所属关系,研究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地形条件和沿海季风气候的共同作用,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水具有自相似性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7个相似区域。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农村降水化学研究:以贵州普定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普定)2008年的降水样品化学组成研究表明,该区降水pH值在4.6~7.1之间,加权平均值为5.7.Ca2+是主要的阳离子,雨量加权平均浓度为303.2 μeq·L-1占阳离子总数的34%~88%;SO42-和NO3-是主要的阴离子,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281.2 μeq·L-1、69.9 ...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流域内形成了广大的荒漠、戈壁,依靠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为荒漠地区提供水源.内流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低,生态环境破坏后不易恢复.对西北内陆河流域环境保护而言,环境立法十分重要,同时,法律的生命力也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和运用,两者并举,才能保障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鉴于此,本文主要考察西北内陆河流域环境行政执法问题,并对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徐兴奎  陈红  张凤 《环境科学》2007,28(1):41-47
归一化的植被指数(NDVI)自然正交分解结果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4年前后,中国西北部区域地表植被覆盖呈增加的过程;1994~2000年,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开始退化,植被退化强度空间分布不匀.TOVS云覆盖数据与地表特征时间变化的一致性,间接证明1994年之后西北部地区植被退化的事实.通过降水和NDVI的相关分析,划分出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气候影响显著区域、气候与人为影响共同作用显著区域.并从气候和人为影响2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西北部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状况下降的原因.在降水和NDVI相关显著区域,气候干旱因素是造成1994年后植被覆盖退化的主要原因;而黄河等流域1994年后植被退化的区域,气候干旱和人为活动因素是造成植被覆盖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秦岭南北降水空间分异特征,本文以秦岭山脊线南北22个气象站点2011~2018年间的逐日降水量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风向数据为基础,借助协同克里金插值和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扩散传输模型(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对秦岭山区降水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水汽轨迹追踪及水汽源地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1)秦岭山区等降水量线南北空间变化格局反映了山地水汽阻隔效应,同时北麓年降水总量空间差异较小,而南麓年降水总量自西向东则有高-低-高的分布特征、空间变异较大;(2)秦岭山区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有三条:源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源自西太平洋的东南水汽、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北方极地大陆水汽;(3)夏季的秦岭西部山地对西南水汽的阻隔作用效果大于东部山地作用于东南水汽,而秋季的印度洋水汽输送基本对山脉北麓降水没有显现影响,而西太平洋水汽的输送路径只是向东有所偏移。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库首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6月~2010年7月对三峡水库库首地区大气降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连续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首地区大气降水酸化严重,超过1/3的降水pH值低于4.5.SO42-和NO3-为降水中的最主要阴离子,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61.90,65.24μeq/L,二者分别占无机阴离子总量的66%、27%.Ca2+是最主要的阳离子,离子含量在8.89~932.90μeq/L之间,雨量加权平均浓度为108.34μeq/L,占无机阳离子总量的43%.季节变化分析表明,夏秋季节降水酸化严重,而冬春季节降水酸化不明显.不同季节相对酸度(FA)和中和因子(NF)分析表明,冬春季节的降水酸度主要受Ca2+离子的中和作用控制.主要离子来源分析表明,SO42-和NO3-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Na+、Cl-主要为海源输入的贡献,而Ca2+、Mg2+主要来源于陆壳颗粒物质.  相似文献   

18.
选用南通地区1991~1997年降水及空气污染指标监测结果,结合气象资料对酸性降水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南通地区酸性降水有着时空差异,市区和如城镇是该地区内酸雨高频率区域,酸性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同于两广地区,酸性降水的时空差异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空气污染和天气系统活动有关。南通地区酸雨属硫酸盐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15~2019年降水等气象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分析不同日雨量对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影响、自然降雨日和人工增雨日对污染物的清除率、还有污染日的天气系统可开展作业的天气形势和时机。结果表明,降雨量R≥1mm时人工增雨的污染物浓度比自然降雨日的污染物浓度要明显偏低,其中烟炉增雨的污染物浓度又小于火箭增雨的污染物浓度。人工增雨5≤R<50mm的降水对首要污染物PM2.5、PM10、O3和AQI值清除率较理想,可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在适宜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污染天气类型中抓住冷高压脊、冷高压后部、西南暖低压的合适时机开展作业,便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聊城市1971~2015年的逐年降水与同期粮食产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自然降水是影响聊城地区生态变化的主要因子;气象观测资料表明,近45年来聊城地区年降水量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越来越多,造成水分亏缺严重,导致生态系统循环不良,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促其系统良性运行,是确保聊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