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远  王光利  李恋卿  潘根兴 《环境科学》2017,38(3):1245-1252
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参与土壤氮循环转化过程,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群落结构和活性.本试验依托稻-麦轮作农田系统气候变化平台研究大气CO_2浓度单独升高(CE)、升温(WA)以及两者同时升高(CW)对麦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基因丰度、群落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分蘖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氨氧化细菌(AOB)和反硝化细菌丰度没有影响,而在抽穗和成熟期,CO_2浓度单独升高显著提高了氨氧化古菌(AOA)和反硝化细菌丰度,升温处理对其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T-RFLP数据分析发现,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土壤AOA、AOB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AOA和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另外,CO_2浓度单独升高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的土壤硝化速率,不同气候变化处理对反硝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不同生育期的微生物群落影响存在差异,而且功能微生物对不同气候变化因子处理的响应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吴建国  周巧富 《环境科学》2016,37(8):2914-2923
以静态箱采集气体和气相色谱分析气体浓度方法,测定分析了青海南部高原积雪期和生长季高寒草甸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结果表明在积雪集中期的3月3日和4日,积雪深度为9~10 cm时,土壤CO_2通量为1.33 g·(m~2·h)-1、N_2O通量为0.21 mg·(m~2·h)-1、CH_4通量为-0.19 mg·(m~2·h)-1;在积雪末期的4月30日,积雪深度在8~9 cm时,土壤CO_2通量为4.70 g·(m~2·h)~(-1)、N_2O通量为0.24 mg·(m~2·h)-1、CH_4通量为-1.23 mg·(m~2·h)-1;积雪深度小于4 cm时,土壤CO_2和N_2O通量较低或为负值,土壤CH_4通量为负值且绝对值较小.土壤CO_2和N_2O通量与积雪深度呈正相关、土壤CH_4通量与积雪深度呈负相关(P0.05),土壤CO_2与CH_4通量及CH_4与N_2O通量间呈负相关、土壤CO_2与N_2O通量间呈正相关.土壤CO_2和N_2O通量在生长季较高、在积雪末期其次、在积雪集中期较低;土壤CH_4通量为负值,其绝对值在生长季和积雪末期较大.结果说明积雪改变将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通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12月到2017年11月对重庆市南川石漠化治理示范区4个岩溶碳汇试验区(金银花地JYH、人工造林地杨树林YSL、坡改梯PGT、经济作物花椒林地HJ)及3个对照区(荒地HD、非坡改梯FPGT、弃耕地QGD)的土壤甲烷、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排放通量进行原位观测,探讨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和时空排放规律,及岩溶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对甲烷、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O_2的浓度范围为5 003. 64~19 163. 23 mg/m~3,土壤CH_4的浓度范围为5. 35~7. 46 mg/m~3。土壤CO_2的排放通量具有随季节变化土壤CO_2排放通量随季节明显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都与CO_2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H_4释放速率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在个别月份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巨大的源与汇,主要是受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微生物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体式厌氧氨氧化反应装置,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基质浓度探究其对工艺固碳潜力的影响,寻找最佳固碳量的运行工况;通过收集反应器运行各阶段的污泥样品,对其中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确定工艺的固碳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确定进水中NH~+_4-N浓度为180 mg/L时,工艺展现出最佳的固碳能力;短程硝化阶段,当进水中NLR为0.44 kg-N/(m~3·d~(-1))、HRT为10 h时,固碳量为0.285 mg/mg-N;厌氧氨氧化阶段,当进水中NH~+_4-N和NO~-_2-N浓度分别为75 mg/L、95 mg/L,HRT为24 h、NLR为0.13 kg-N/(m~3·d~(-1))时,固碳量为0.16 mg/mg-N。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表明:短程硝化反应器中的优势菌种为Acidobacteria Bacteria(酸杆菌)、Chlorobi(绿菌)、Proteobacteria Bacteria(变形杆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的优势菌种为Planctomycete Bacteria(浮霉菌)、Actinobacteria Bacteria(放线菌)、Proteobacteria Bacteria(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5.
油烟污染物降解优势菌的驯化培育及其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驯化污水厂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获得以细菌、真菌为主的降解油烟污染物的优势菌种.驯化21d后,细菌的数量由16000cfu/mL减少到1500cfu/mL,种类由8种减少为2种.真菌包含丝状真菌和酵母状真菌,且数量显著增加.对驯化后的菌种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aginosa)、青霉菌(Penicillum)和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toruloides).在30℃,初始油烟污染物浓度为70.6mg/L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霉菌、红冬孢酵母菌的最大油烟比降解率分别为0.627,0.916,2.102,2.453mg/g菌,优势菌群降解能力最高可达到7mg/g菌.  相似文献   

6.
选取杭州市4个样点进行了空气微生物取样,利用传统可培养法系统研究了其空气微生物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空气微生物总浓度变化范围为24~10135CFU/m~3.均值为1140CFU/m~3,空气细菌浓度变化范围为0~3253CFU/m~3,均值为292CFU/m~3,空气真菌浓度变化范围为0~8767CFU/m~3,均值为848CFU/m~3.空气真菌浓度显著高于细菌浓度.空气细菌和真菌浓度百分比分别为29.1%和70.9%.杭州市不同样点空气微生物中浓度显著不同,ZJGSUJC最高为1413CFU/m~3,其次为YRBS(1174CFU/m~3)和BLQG(1137CFU/m~3),TJCR最低为834CFU/m~3.杭州室外优势细菌属依次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库克菌属(Kocur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属细菌百分比总和约占55.26%~59.48%.优势真菌属依次为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无孢菌和曲霉属(Aspergillus),分别约占总数的29.49%、21.43%、10.98%、10.88%和7.74%.本研究提供了杭州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的第一手资料,为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法规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全面掌握我国城市空气微生物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节水灌溉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法研究了微喷水肥一体化(微喷)与传统漫灌方式下华北平原西部2013~2014年冬小麦田土壤CO_2及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微喷方式下垂直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空间位置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利用根排除法分析土壤呼吸组分,并估算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微喷与漫灌方式下小麦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18.19mg·(m~2·h)~(-1)和372.14 m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CO_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 150.6 g·m~(-2)及1 904.6 g·m~(-2).2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距离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位置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近的土壤CO_2排放量最大,但无明显差异.3微喷和漫灌方式下,小麦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468.49 g·m~(-2)和427.31 g·m~(-2),净初级生产力(以C计)分别为1 988.21 g·m~(-2)和1 770.54 g·m~(-2),生长生育期小麦田碳汇(以C计)分别为1 519.72 g·m~(-2)和1 343.24 g·m~(-2).4微喷与漫灌处理小麦生长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0.77μg·(m~2·h)~(-1)和28.81μ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N_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72.67 mg·m~(-2)及154.08 mg·m~(-2).5小麦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3个空间位置土壤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越远,N_2O累积排放量越小,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小麦田由传统漫灌转变为微喷节水灌溉后,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均有增加,但农田碳汇强度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65中教室为研究对象,对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教学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鉴于新疆地区的气候特征、民族组成特征及学校教学环境现状,本文对影响教学环境舒适性的4项指标:二氧化碳(CO_2)、苯系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TVOC均超过中小学教室卫生标准限制,其他指标均未超限,采暖期4项指标均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CO_2、苯系物、TVOC和PM10四项指标监测平均值分别是899ppm、0.055mg/m~3、0.7 mg/m~3和0.1 mg/m~3。24h监测值显示除了苯系物浓度与教学时段和非教学时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他3项指标在教学时间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7月、8月和9月)长江河口湿地芦苇植被CO_2、CH_4和N_2O的叶面通量、茎秆扩散速率以及沉积物通量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芦苇叶片排放的N_2O与CH_4的量分别为2.99μg/(m~2·h)和15.36μg/(m~2·h),CO_2则呈现白天吸收(-120.86 mg/(m~2·h))、夜间排放(69.39 mg/(m~2·h))的特点。芦苇茎秆N_2O、CH_4和CO_2平均扩散速率分别为1.96μg/h、142.45μg/h和10.69 mg/h,沉积物平均排放通量为N_2O 8.18μg/(m~2·h)、CH_41.58 mg/(m~2·h)、CO_2169.66 mg/(m~2·h)。芦苇茎秆和沉积物界面CH_4和CO_2的排放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昼夜变化规律,其排放峰值集中在日照及温度最高的9:00至15:00。芦苇植株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因素之一。芦苇植株在光合作用下吸收CO_2并促进CH_4的排放,而芦苇发达的根系及茎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对芦苇群落CH_4和NO2的排放影响显著,但与CO_2通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对3种气体的排放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曾清苹  何丙辉 《环境科学》2016,37(9):3590-3597
氮沉降虽可提升林地生产力却会给环境造成压力,而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氮沉降量对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索该区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温湿度、氮沉降浓度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马尾松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缙云山马尾松林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和一个无氮添加的对照处理:低氮[N20,20 g·(m~2·a)~(-1)]、中氮[N40,40 g·(m~2·a)~(-1)]、高氮[N60,60 g·(m~2·a)~(-1)]和对照[N0,0g·(m~2·a)~(-1)],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标记法和ACE(automated soil CO_2 exchange station,UK)自动土壤呼吸监测系统分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季节变化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总PLFA量有显著影响(P0.05),各类型均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在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对氮沉降的响应趋势不同,总体而言,春季和秋季氮沉降抑制了土壤微生物量,夏季和冬季氮沉降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2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在春季和夏季,低、中氮沉降使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降低,使均匀度指数升高;在秋季和冬季,低氮和中氮则使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升高.高氮沉降使4个季节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3相关性分析表明,氮沉降浓度与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PLFA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温度与放线菌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湿度与细菌和总PLFA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缙云山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湿度和氮沉降的影响,受土壤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夏乐天  周汝  何嘉鹏 《环境工程》2018,36(11):53-57
以南京市某15层长廊型高层建筑办公楼为研究对象,采用FDS(fire dynamic simulation)对室外风影响下的着火层长廊内不同防排烟模式以及不同高度着火楼层的火灾烟气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当室外风风速为0 m/s时,长廊内ρ(CO_2)为6 160 mg/m~3,自然排烟可以满足人员逃生的需求;当室外风风速为2.4 m/s时,长廊内ρ(CO_2)为10 084 mg/m~3,仅通过自然排烟不能满足人员逃生需求,需加设机械排烟降低长廊内CO_2浓度。由于室外风随着高度呈指数型增加,不同高度相同物理模型的着火楼层在相同的排烟模式下,长廊内CO_2浓度随着着火楼层高度的增大而增加,且着火楼层为12层及12层以上时,传统的机械排烟模式不能满足长廊内人员的逃生需求。而应根据长廊内CO_2的浓度相应地增加机械排烟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毛苔草湿地土壤、小叶章湿地土壤(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20、40和60 kg/hm2)和岛状林湿地土壤在生长期(2010年7月和2011年6月)和凋落期(2010年10月)的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生长期和凋落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退化程度较高的岛状林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2010年7月、10月和2011年6月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2、3.25和3.21;在小叶章湿地土壤中添加氮肥20~40 kg/hm2,2010年7月、10月和2011年6月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别升至0.27、0.15和0.05. 对湿地土壤真菌18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可知,三江湿地土壤真菌类群主要包括外囊菌纲(Taphrin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其中锤舌菌纲是该湿地主要的土壤真菌类群.   相似文献   

13.
Fe+3(EDTA)还原菌的分离及其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还原NO络合吸收液的混合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一株克雷伯氏菌(FR-1).考察了氮源量、碳源及其添加量、菌体接种量、pH值和温度对该菌种生长和对Fe 3(EDTA)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FR-1生长适宜的氮源量为100mg/L;以葡萄糖为碳源对微生物生长和Fe 3(EDTA)还原均有利,其添加量为800mg/L时还原效果最好;在接种量为100mg/L时,菌种FR-1生长最好,对Fe 3(EDTA)还原效率随菌体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菌种FR-1生长和对Fe 3(EDTA)还原的最佳温度为40℃;在考察的初始pH值(5.0~8.5)范围内,细菌生长随pH值升高而下降,而对Fe 3(EDTA)的还原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静电除尘器中的电晕放电特性是影响颗粒荷电及捕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试验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湿烟气中硫酸气溶胶在不同浓度下的颗粒粒径分布特性及其对电晕放电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硫酸气溶胶颗粒数目浓度和粒径随SO_3浓度和烟气湿度的升高而增大,当SO_3浓度由17.5mg/m~3增大至179.6mg/m~3时,颗粒数目浓度由2.34×107cm~(-3)增大至4.49×107cm~(-3),中值粒径由0.08μm增大至0.15μm.当SO_3浓度为179.6mg/m~3时,电流相比空载时降低78%,烟气湿度的提高将进一步导致电晕电流的降低.颗粒粒径小及数目浓度高是导致电晕电流下降的重要原因:粒径为0.1μm附近的颗粒数目浓度高,易形成高密度的空间电荷,降低极线附近的电场强度及离子浓度,最终导致电晕电流降低.采用增大颗粒粒径,减小颗粒数目浓度方法有利于减小电晕封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不同引种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阐明樟子松根内真菌生态功能及其与林木生长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P<0.05),且毛乌素沙地人工林最高;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但林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与樟子松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比例更高(50.49%),主要包括Acephala、小菇属(Mycena)和乳牛肝菌属(Suillus);樟子松天然林主要指示菌种为Acephala,呼伦贝尔沙地人工林为肉齿菌属(Sarcodon),科尔沁沙地人工林为红菇属(Russula)和美口菌属(Calostoma),毛乌素沙地人工林为地孔菌属(Geopora)、Mallocybe和棉革菌属(Tomentella).(3)在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中,指示菌种主要受到有效氮、有效磷和林龄的影响,而与土壤含水量、 pH值和全氮含量相关的指示菌种数...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螺螨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经1.0、5.0和10.0 mg/kg 3个浓度螺螨酯处理后供试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浓度螺螨酯对细菌数量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而螺螨酯对土壤真菌数量有刺激作用,其中低浓度(1.0 mg/kg)处理对真菌刺激作用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螺螨酯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有减弱趋势。螺螨酯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脱氢酶活性对螺螨酯表现为刺激-抑制-逐渐恢复的变化趋势;低浓度(1.0 mg/kg)螺螨酯处理14 d后,4种土壤酶活性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而中浓度(5.0 mg/kg)和高浓度(10.0 mg/kg)螺螨酯处理土壤酶活性恢复则需较长时间。该研究结果可为螺螨酯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模拟条件下侵蚀-沉积部位土壤CO2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土壤侵蚀与沉积对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评价侵蚀区域土壤和大气之间CO_2交换过程与机制.本试验于2014和2015年雨季(7~9月)在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进行,利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LI-COR,Lincoln,NE,USA)和土壤温度及水分数据采集器(EM50,DECAGON,USA),测定侵蚀和沉积地貌下的土壤CO_2通量、土壤水分和温度,并采集径流泥沙.结果表明:1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CO_2通量均值依次为1.05μmol·(m~2·s)~(-1)和1.38μmol·(m~2·s)~(-1),沉积区较侵蚀区增幅达31%(P0.05);沉积区土壤CO_2通量温度敏感性(8.14)是侵蚀区(2.34)3倍以上.2侵蚀区与沉积区土壤水分均值分别为0.21 m~3·m~(-3)和0.25 m~3·m~(-3),沉积区较侵蚀区提高19%(P0.05).尽管侵蚀区较沉积区土壤温度稍有提高(7%),但差异不显著.3泥沙中有机碳平均含量(7.26 g·kg~(-1))较试验之初(6.83 g·kg~(-1))提高6%.4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SOC)在侵蚀区和沉积区的重新分布对土壤CO_2通量空间变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淄博深层灰岩裂隙含水层遭受石油污染已有30年,含水层中微生物降解对污染物的去除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深层灰岩裂隙含水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研究区灰岩岩溶裂隙介质表面及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对石油降解菌的种群特征及多样性进行了探讨,并利用RDA对典型石油降解菌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层中的菌群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且地下水比灰岩岩溶裂隙介质表面呈现出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含水层中石油降解细菌主要属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等,石油降解真菌主要来自煤炱目(Capnodiales)、座囊菌目(Dothideales)、银耳目(Tremellales)中的菌种;地下水中的石油降解细菌、真菌与总石油烃(TPH)、全磷(TP)和全氮(TN)的相关性比灰岩岩溶裂隙介质更高。  相似文献   

19.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已成为全球农业、环境和生态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了解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酸雨胁迫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福州平原稻田为试验场所,根据福州市近年来的酸雨成分,配置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计算出喷淋量,并于水稻秧苗移栽后每隔7 d喷淋一次酸雨,直至水稻收割.当水稻收获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处理下早、晚稻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丰度.结果表明:①模拟酸雨处理改变了稻田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且不同处理中真菌的优势菌属及相对丰度也具有差异;②早稻3个模拟酸雨处理组均使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在晚稻生长期,pH=2.5和pH=3.5处理使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而pH=4.5处理则使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③模拟酸雨处理使Paranamyces、刺座霉属(Volutella)、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同时也出现了少量Monographella、Hygrocybe、Acremonium等对照组中不存在的菌属;④早、晚稻pH=4.5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均最大;⑤环境因子能够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相对丰度并改变土壤碳组分,其中,真菌Westerdykella(韦斯特壳属)的相对丰度与稻田土壤电导率(EC)呈显著负相关(p0.01),Psilocybe的相对丰度与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0.
咸水灌溉可缓解干旱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长期咸水灌溉会破坏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为缓解盐分带来的危害,采用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盐渍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设置两个灌溉水盐度:0.35 dS·m-1(淡水)和8.04 dS·m-1(咸水),在每个灌溉水盐度下,设置2个生物炭施用水平:0 t·hm-2(不施)和3.7 t·hm-2(施用).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增加了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了真菌群落物种丰富度;在咸水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各处理土壤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被孢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球囊菌门和罗兹菌门,优势菌属为:赤霉菌属、 Sarocladium、毛壳菌属、镰刀菌属和葡萄穗霉属.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显著增加担子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子囊菌门和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咸水灌溉的条件下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子囊菌门和Saroclad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担子菌门、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