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野鸭湖湿地观测站大气颗粒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生态气象观测站2013年PM_(2.5)和PM_(10)连续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野鸭湖地区大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野鸭湖观测站PM_(2.5)和PM_(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5.7μg/m3和80.2μg/m~3,超标率分别为17.8%和11.4%,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统计。PM_(2.5)和PM_(10)均在1月达到峰值,7月出现最低值。各季PM_(2.5)/PM_(10)值在37.8%~69.9%之间,春季以PM_(10)污染为主,冬季以PM_(2.5)为主。各季节PM_(2.5)和PM_(10)日变化中夏季出峰最早,冬季最晚,冬春季PM_(2.5)浓度为双峰型,夏秋季为单峰型;PM_(10)的日变化仅春季与PM_(2.5)略有不同,晚上峰值强度远大于早上。野鸭湖地区颗粒物污染受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东北气流易造成颗粒物积累,而西南气流有利于颗粒物稀释扩散。典型污染过程显示,持续的东北风控制、风速2.0 m/s左右、平均相对湿度在80.0%左右利于颗粒物浓度的增加;而偏西气流和较高温度、较低湿度能共同起到缓解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野鸭湖湿地土壤总磷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北方湿地———北京野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在其核心区不同采样点进行为期一年的季节性采样。分析了土壤总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讨论了pH、氧化还原电位(Eh)、含水率(W%)、有机质(OM)、粒径分布、粘土矿物组成这些土壤理化性质对总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土壤TP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表层土壤总磷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11月>3月>5月>9月,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该特征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总磷含量的主要因素,其与土壤总磷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粉粒(R=0.587,α=0.01)、砂粒(R=-0.580,α=0.05)、有机质(R=0.624,α=0.01)。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7年O3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城市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中国城市O3污染逐年加重,年评价指标超标城市由74个增加到121个,平均超标天数比例由5.2%上升到8.1%。(2)O3污染主要发生在4~9月,超标天数占全年总超标天数的87.5%~95.3%。5~7月O3浓度上升最快、污染最严重,超标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10.6%上升到2017年的20.5%,2017年83.0%的中度污染和91.0%的重度污染发生在5~7月。(3)华北平原O3浓度的持续上升,已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O3高污染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包括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西、关中地区和内蒙古中部集中连片的O3高污染区,是我国O3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和华东地区南部O3浓度上升也较快,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已初步形成我国新的O3污染中心。(4)O3浓度空间集聚性逐年增强,年度热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及华南地区。(5)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气象、工业化、城市化因素和O3前体物排放量因子对O3浓度分布均有显著驱动作用,但不同地区O3浓度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别,同一因子在不同季节的驱动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近20年盘锦湿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和亚洲最大的暖温带滨海湿地,盘锦湿地即位于辽河三角洲的核心地带。通过对不同时期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解译和分类提取,定量分析了近20年盘锦湿地的变化特征;同时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等角度分析了盘锦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过去20年来盘锦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然湿地正逐渐被农田等人工用地取代,呈现自然湿地面积锐减、人工湿地面积逐渐增多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大的依次为水体(65.2%)>滩涂(21.1%)>水田(20.1%)。湿地水域面积与年降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暖干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是盘锦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丹  陆曦  刘志英  徐炎华 《环境工程》2017,35(10):50-54
研究了O_3/H_2O_2催化氧化对苯二酚的去除效果及氧化过程中产物的急性毒性变化情况,并探讨了O_3/H_2O_2催化氧化对苯二酚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O_3/H_2O_2在中性条件下氧化对苯二酚反应中,通过H_2O_2和O_3分子联合作用(O_3投加量为210 mg/L、H_2O_2投加量为0.15%)可完全去除对苯二酚(浓度为150 mg/L)以及42%的TOC。以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对发光细菌的抑光率为毒性指标,反应过程中的毒性作用先增大后减小。O_3/H_2O_2氧化是一种高效去除酚类化合物、降低急性毒性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野鸭湖湿地土壤砷汞元素分布规律、形态组成及元素累积影响因素,探讨土地利用对土壤砷汞时空变化的影响,在北京延庆县野鸭湖湿地公园及周围几个镇采集表层土壤,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砷汞总量测定,并用五步连续萃取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汞形态,同时利用相关分析研究As、Hg元素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Hg元素在野鸭湖湿地土壤中平均含量10.07、0.088 7mg/kg;均超出北京市土壤背景值,其中草地、耕地中少数采样点低于背景值。砷元素与钒、铁、锰显著正相关(r>0.4,p<0.01);汞与锰正相关,钒、铁、锰含量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As的分布;而锰是影响Hg分布的主要因素。As主要形态为残渣态,Hg主要形态为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对研究区域的砷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2种元素生态风险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市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北京大气CO2浓度日变化强烈,全年北京时间15:00时前后为全天最低值,最高值则出现在夜间,日变化幅度为23.2~39.0μmol@mol-1,夏季和秋季日变化幅度比冬季和春季大.北京城区大气CO2浓度季节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月平均浓度为421.5~441.0μmol@mol-1;最小值则在夏季,月平均浓度367.4~371.6μmol@mol北京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幅度明显高于附近的华北兴隆区域站和瓦里关山大陆本底站等的相应值,其原因是北京CO2浓度季节变化主要受人为取暖活动控制,同时植被的季节变化也起一定作用.1993~1995年北京大气CO2浓度上升较快,平均增长率为3.7%@a-1,1995年平均浓度达到最高,为409.7±25.9μmol@mol,随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8.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定量研究了淮河流域1995—2007年间各湿地类型的规模变化,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辨识了湿地消长的热点区域,并研究湿地变化热点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流域内水田、库塘等人工湿地大幅增加(净增量分别占1995年湿地总面积的16.81%、4.57%);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则明显减少(净减少量分别占1995年湿地总面积的1.06%、2.79%),且多转为人工湿地。湿地变化热点多分布于流域东部及南部;人工湿地变化热点分布连续而集中,自然湿地变化热点则稀少而分散。高程和气温对人工湿地增长热点及自然湿地减少热点的发生影响强度相对较高;社会经济与可达性因素对热点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但其影响强度相对较弱。整个淮河流域,湿地变化热点的发生受多种要素的耦合作用,但湿地变化热点空间分异的首要因素是流域自然地理等背景条件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州森林大气中VOCs昼夜变化特征及对O_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的重要前驱物,对大气中的臭氧(O)3有重要影响。文章对广州市花都区王子山森林公园大气中VOCs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评估了其对大气中O3的相对贡献。共定性和定量了21种VOCs,其中1,2,4-三甲基苯(21.50±32.90)μg/m3、甲基环戊烷(20.40±23.30)μg/m3和异戊二烯(14.90±39.20)μg/m3浓度最高。对于大多数VOCs来说,活性VOCs与相对惰性的VOCs表现出相反的昼夜变化特征,这反映了大气光化学反应对于VOCs的影响。采用Propy-Equiv浓度对大气VOCs对O3的影响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VOCs对O3贡献的大小为:烯烃>苯系物>烷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盘锦芦苇湿地1 a的逐小时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及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盘锦芦苇湿地大气负氧离子的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对负氧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负氧离子年平均值为1 932个/cm~3。不同季节大气负氧离子日变化趋势一致,呈单峰型。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大气负氧离子日变化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4∶00、15∶00、14∶00和12∶00;大气负氧离子逐日的年变化呈单峰趋势,其中8月份达到最大值。大气负氧离子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56。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气负氧离子与气温呈指数函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人类对该地区的开发,但是盲目的开发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湿地生产力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该地区滨海湿地退化、盐碱化的趋势加剧.本文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详细分析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变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亚湾滨海湿地沉积物中有机氮矿化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采集了大亚湾典型湿地3个断面的表层沉积物,利用连续淹水培养法对沉积物有机氮矿化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不同站位沉积物氮的矿化速率差异较大,其矿化速率范围为1.88~15.12mg/(kg·d),平均速率为(6.45±3.47)mg/(kg·d),整体呈现S3(红树林断面)> S1(光滩断面)> S2(河口断面)的分布规律.矿化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S3红树林断面,表明红树植物的生长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矿化作用.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平均值分别为(8.52±4.21)mg/(kg·d)和(25.34±11.11)μg/(g·d),蛋白酶活性空间分布上与矿化速率的分布特征一致,表现为S3 > S1 > S2.蛋白酶和脲酶活性最高的区域均出现在S3断面的高潮带,这主要由于红树林影响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微生物丰度,促进了微生物代谢酶的产生.蛋白酶的活性远高于脲酶活性,表明人类活动对近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入可能主要以大分子类有机氮为主.在河口断面,矿化速率和酶活活性均较低,与该地区较高的NH4+-N含量有关.整体上,湿地沉积物矿化速率与蛋白酶和脲酶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说明蛋白酶和脲酶在有机氮的矿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京西北部野鸭湖湿地生态气象站(YYH)、东北部上甸子本底站(SDZ)2014年PM_(2.5)、O_3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北京北郊清洁地区PM_(2.5)和O_3浓度的变化规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站PM_(2.5)年均值,O_3小时均值较为接近。两站PM_(2.5)浓度在重污染月份(2、7、10月)较高,6和12月较低。野鸭湖站O_3浓度高值出现在4月,上甸子站为7月,1月均最低。两站各季PM_(2.5)浓度日变化大致为双峰型,O_3浓度日变化为单峰型,其中野鸭湖站PM_(2.5)双峰型更加显著,O_3浓度变化曲线也比上甸子站更具城市特征。风向对两站PM_(2.5)浓度变化的影响较O_3更明显,野鸭湖地区偏东北风容易造成污染物积累,上甸子污染物主要受来自西南部城区污染的输送。受局地环流影响时上甸子站PM_(2.5)浓度更高,而受明显的天气系统影响时,野鸭湖站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PM_(2.5)浓度会明显高于上甸子地区。  相似文献   

14.
宫健  谢文霞  柴娜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699-2705
在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运用静态箱法对胶州湾潮滩湿地系统的CHBr3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并对影响CHBr3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潮滩湿地是CHBr3的排放源,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释放CHBr3的通量均值分别为10.92nmol/(m2×d)和8.96nmol/(m2×d),说明互花米草湿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CHBr3的排放.不同潮滩湿地之间CHBr3的排放通量有明显区别.互花米草湿地在夏秋季节较高的CHBr3通量可能主要是受温度和植被生物量的影响,光滩在冬春季节较高的CHBr3通量可能与冻融循环过程有关.胶州湾潮滩湿地环境因素变化比较复杂,CHBr3的排放通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温度对CHBr3排放通量的影响显著,而植被生长状况、水盐条件和营养元素等对CHBr3排放通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北京大气CO2浓度日变化强烈,全年北京时间15:00时前后为全天最低值,最高值则出现在夜间,日变化幅度为23.2~39.0μmol·mol-1,夏季和秋季日变化幅度比冬季和春季大.北京城区大气CO2浓度季节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月平均浓度为421.5~441.0μmol·mol-1;最小值则在夏季,月平均浓度367.4~371.6μmol·mol北京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幅度明显高于附近的华北兴隆区域站和瓦里关山大陆本底站等的相应值,其原因是北京CO2浓度季节变化主要受人为取暖活动控制,同时植被的季节变化也起一定作用.1993~1995年北京大气CO2浓度上升较快,平均增长率为3.7%·a-1,1995年平均浓度达到最高,为409.7±25.9μmol·mol,随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油松排放单萜烯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O3为基础,分析了O3浓度的变化特征和对O3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单萜烯的O3生成潜势。结果表明,油松排放单萜烯光化学氧化生成O3的浓度日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一般13:00~14:00达到当天最大值,19:00~20:00达到当天最小值。高温、低湿度、高单萜烯浓度以及较高的紫外辐照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O3的生成。研究还发现,温度与O3的相关性最大。单萜烯对O3有一定的生成潜势,其中α-松油烯对O3的生成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以2001~2010年我国42个城市逐日空气污染指数、主要污染因子、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10 a我国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大气受燃煤影响较为严重,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因子,空气质量状况以优、良和轻微污染居多;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从年际变化看,空气质量表现出逐年好转趋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区域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由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变差的趋势.对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局地污染和西北地区沙尘传输造成的自然降尘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物有制约关系,空气污染指数与降水量、风速、逆温线性相关;地形的空间差异影响着气象条件的分布,进而对空气质量的空间变化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且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60—2013年北京旱涝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60—2013年北京及其周边3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辅以小波分析、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论文分析了近54 a北京旱涝变化特征,探讨了城市化和大气环流异常与旱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4 a北京轻微旱涝事件呈减少趋势,极端旱涝事件逐渐增多;2在年代变化上,20世纪60—80年代SPI值呈稳定波动,80年代中后期SPI值呈下降趋势,涝灾逐渐减少,旱灾逐渐增多,1999—2008年形成10 a连旱的降水偏少期;3快速城市化对北京旱涝变化影响明显,但是并未改变旱涝宏观变化趋势;4 ENSO与北京旱涝变化关系存在不稳定性,El Nio事件并非严格对应旱灾,La Nia事件并非严格对应涝灾;副热带高压位置和东亚夏季风强弱与北京旱涝变化关系相对稳定。当副热带高压明显北移、东亚夏季风偏强时,北京多发生干旱;反之,则北京明显偏涝。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合肥市大气环境中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合肥市2013—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O_3污染在夏、秋季节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呈显著的季节特征和日单峰性;O_3易在风速小于3.3 m·s-1、相对湿度介于50%~60%、地面气压低于1020 h Pa和日平均气温介于25~28℃的气象条件下出现浓度峰值;合肥市O_3浓度与NO2和VOCs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其中,烯烃、烷烃、芳香烃和炔烃对O_3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值依次增大.O_3浓度可通过前一日O_3浓度、相对湿度、平均气温、PM2.5、当日8:00风速、平均气压及NO2等参数建立良好的统计预报模型,非标准化可决系数R2高达0.559.  相似文献   

20.
北京及周边地区典型站点近地面O3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在北京城区中国气象局(CMA),及其西南方向固城站(GCH)和东北方向上甸子本底站(SDZ)的近地面O3等观测数据,分析了O3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上甸子本底站近地面O3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与固城和北京城区站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固城站和北京城区站的O3变化特征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显示,O3与NO、NO2、NOx、RH多呈负相关,且相关性冬季好于夏季,此外,O3与气温和风速呈正相关,其中北京城区站冬季和夏季O3与风速的相关性差异最明显.O3浓度与地面风向有一定关系,当风向为偏南时,O3浓度较高,当风向为东北时,O3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