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实验使用混凝-氧化法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采用混凝-氧化法不仅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颜色,而且也能去除大部分的CODCr,去除率在60%~70%左右。本研究采用混凝沉淀与氧化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实验,着重研究了有关工艺条件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用混凝-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确定最佳混凝和氧化条件。实验中考察了pH值、混凝剂加入量、沉降时间、氧化剂加入量和氧化时间等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印染厂排放的废水,色度、COD含量均较高,水质、水量变化复杂。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或基建投资大,占地面积大,控制、操作复杂;或处理成本高、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于乡镇企业和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降低运行费用、提高出水水质,是印染废水处理的关键。本文选择石灰与其回流污泥作为混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模拟处理和实际运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且运行费用低于其它常用方法。一、模拟试验 (一)试验方法水样取自某工厂的印染废水。其主要污染  相似文献   

4.
以宜兴市苏南针织厂为例,介绍了混凝沉淀—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工程,说明了工程设计方案、调试过程和运行处理效果。近1年运行表明,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稳定,CODcr、BOD5去除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仇顺华 《环境保护》1992,(12):12-12,8
一、原理概述气浮净水技术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和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在待处理水中,通入大量密集的细气泡,使其与废水中杂质、絮粒相互粘附,形成矾花,矾花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从而矾花依靠浮力上浮到水面,完成固、液分离,是一种新的净水方法.二、日处理量2000t混凝气浮处理印染污水流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油制氢工艺废渣-炭黑为吸附剂,治理工苯胺生产工业废水,具有以废治废,投资小、吸附效率高等优点。通过试验,对各项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对吸附剂再生,重复使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铁屑过滤-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采用铁屑过滤一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是将铁屑过滤作为混凝法的预处理,以强化混凝处理过程,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试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出水的COD值可降至100mg/L以下,水质清澈透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混凝和强化混凝对印染废水中锑(Ⅴ)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中锑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是印染废水处理面临的新挑战.以混凝和强化混凝去除印染废水中锑(Ⅴ)为目标,发现聚硫酸铁(PFS)混凝剂对印染废水中锑(Ⅴ)的去除效率显著优于铁铝复配混凝剂和铝盐混凝剂,去除效率达97.4%,出水锑(Ⅴ)浓度可达4μg·L~(-1).酸性条件(低水解度)有利于PFS生成Fe(a)活性组分和静电吸引、锑(Ⅴ)迁移,且絮体颗粒较小,促进PFS混凝除锑(Ⅴ)效率;酸性条件下PFS除锑(Ⅴ)效率是中性条件的1.27倍,处理出水中锑(Ⅴ)浓度仅为中性条件的33.3%.PFS投加量与除锑(Ⅴ)效率符合反比例模型.在较高锑(Ⅴ)浓度下,提升PFS投加量可提高除锑(Ⅴ)效率,但在较低锑(Ⅴ)浓度下,提升PFS投加量对除锑(Ⅴ)效率的促进较小.PFS絮体回流与混凝沉淀串联或耦合可显著提升印染废水中锑(Ⅴ)的去除效率,其除锑(Ⅴ)效率分别是单一PFS混凝沉淀的1.14倍和1.32倍,可有效降低出水锑(Ⅴ)浓度并节约PFS投加量和减少污泥生成量.其中混凝-絮体回流耦合工艺中,最佳絮体回流比例为100%.  相似文献   

9.
以东江流域某典型印染企业尾水为研究对象,将混凝剂与少量的纳米铁进行复合投加,再结合多介质过滤器对印染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剂HPAC-9对极性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但对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很理想.通过将纳米铁与HPAC-9复合投加并结合多介质过滤工艺,对印染企业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曝气-混凝一体法去除碱性废水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曝气-混凝一体法处理碱性含砷废水。氧化方式研究表明,以曝气替代混凝机械搅拌过程,既起到氧化作用,又完成了混合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该法结合二次混凝工艺处理高浓度碱性含砷废水(砷浓度达414.94mg/L),聚合铁为絮凝剂,总Fe/As=3.0,砷去除率99.92%,出水中砷浓度0.33mg/L;在所选用的三种混凝剂中,聚合铁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活性染料印染废水混凝脱色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对以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用硫酸亚铁、碱式氯化铝(PAC)加内烯酰(PAM)进行混凝土脱色实验,并分析了脱色机理实验表明,混凝剂投加量,PH值大小均对脱色效果有影响,通过比较,该文给出了取得最佳效果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2.
印染废水的混凝脱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以使用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厂的生产废水,选择六种常用的无机混凝剂以及自行研制的脱色剂,进行混凝实验,在确定各自最佳pH、最佳投药量的情况下,比较了COD、色度的去除率,絮体平均沉降速率,产生污泥的体积,污泥密度,以选择最佳效果的药剂品种和混凝条件。结果表明:脱色剂具有高效脱除色度和去除COD的特性,单独使用时,在pH为7.5,投加量为200mg/L的最佳条件下,色度去除率达到95.7%,COD去除率达到54.1%,产生的污泥量很少,与聚合氯化铝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醚为提取有机相,提取前先经碱化,提取后加酸使苯胺成盐,吹去乙醚,用HPLC法测定苯胺类化合物。方法适用于测定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检出限:苯胺3.0ng,邻硝基苯胺0.5ng,对硝基苯胺1.0ng。线性范围:苯胺0.817-13.072μg/ml,邻硝基苯胺0.1464-2.3424μg/ml,对硝基苯胺0.253-4.048μg/ml。精密度(CV):苯胺2.38%,邻硝基苯胺1.09%,对硝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下芬顿-混凝反应与铁盐(Fe2(SO4)3)混凝反应对铜绿微囊藻胞外有机物(EOM)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室温,pH=3,Fe2+/H2O2摩尔比为1∶1时,EOM的去除率达到最佳。Fe2+投加量为5 mmol/L时,TOC、UV254去除率分别达到70%、34%。通过三维荧光(EEM)与分子量分布(HPSEC)分析表明,藻类EOM中主要成分是亲水性大分子多糖和蛋白质,其次是疏水性类腐殖酸物质。单独的铁盐混凝反应表明混凝过程促进了芬顿反应对EOM的去除,EOM中亲水性大分子量物质的去除率很大程度是由Fe2+氧化为Fe3+通过混凝过程贡献。此外,在芬顿反应处理EOM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絮体粒径受Fe2+投加量影响较大,形成的絮体粒径越小,TOC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印染废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染源,它的处理是国内外研究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其性质,并通过比较各种混凝剂的脱色效果和COD去除效果,对混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氧化-混合沉淀法在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工程的设计及运行情况.实践表明,该方法在处理色度较大的印染废水过程中,能有效去除各种有机物、色度及部分无机物,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对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进行研究。混凝部分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氯化铁(FC)3种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AC的处理效果最好,并确定了混凝的最佳pH值和投加量。在生物接触氧化试验部分,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经试验,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68%和95.23%。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反应时间、pH值、H2O2投加量、PAC投加量、不同工艺顺序对处理印染废水结果的影响,表明臭氧氧化效果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强,但增强幅度越来越小;随着pH值、H2O2初始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0%H2O2初始投加量为0.4mL·L-1,pH为10,臭氧投加速率5.96mg·min-1·L-1,时间为30min,再加入30mg·L-1的PAC,调节pH为8搅拌絮凝,静止30min后,印染废水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60%和96%,UV254为0.082,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混凝气浮-生物氧化工艺处理毛巾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常用混凝剂对毛巾印染废水的脱色及有机物去除进行了试验探讨,取得了混凝气浮工艺参数,并应用混凝气浮——生物转盘——气浮工艺处理毛巾印染废水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用二氧化氯氧化降解8种苯胺类化合物,测定了COD去除率与时间及COD去除率与ClO2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终的COD去除率多数都在70%以上,羟基类苯胺化合物可达90%以上.反应符合lnCOD=K1WClO2+A1及lnCODt=K2t+A关系式.COD去除率还与pH值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