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烃源岩抽提物中检测到种类丰富的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这一工作不仅为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丰富了碳酸盐岩有机地球化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总结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中芳烃生物标志物特征,主要包括菲系列、联苯系列、苯并芴系列,三芴系列、荧蒽系列、芘系列、苯并荧蒽和苯并芘系列、 系列和三芳甾烷系列,而萘系列含量较低。我们发现三芳甾烷C(28)(20S)/C(28)(20R)比值似乎显示了较好的热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内外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作了总结:(1)有机质丰度及其影响因素;(2)有机质赋存形式;(3)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恢复方法和原理;(4)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热成熟度研究。这四个方面是评价我国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前景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近年来我们研究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由于形成时间早,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一部分有机质深埋已形成了烃类,由于后期构造运动抬升则停止了生烃过程,但当再次深埋时,源岩干酪根受热温度超过一次生烃温度时,源岩又开始第二次生烃。本文对我国古老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二次生烃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排烃史是研究成藏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排烃史模型,模拟并编制各时期的生排烃强度等值线图并分析其生排烃史。结果表明,孙虎地区存在持续沉降型、早期沉降型和二次沉降型三种生排烃类型。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末期只在北区和前磨头洼陷中心有少量的烃生成排出;孔二段在沙一段沉积末期生排烃范围有所扩大,东营组沉积末期几乎扩展到全区。本区生排烃总量较少,属贫油区块。  相似文献   

6.
对在东经115°30′~119°15′、北纬29°30′~34°范围内的下扬子地区中生界,笔者分设10个采点采集定向标本58块。岩样经系统退磁和各种常规检验,并同步进行了磁组构解析、筛选出原生剩磁,从而较系统地获得了该区内T_3-K_2各层系有代表性的古地磁资料。经与华北、华南中生代以来古地磁资料对比后发现:下扬子层体从三叠纪开始于赤道附近与华南地块分离,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快速向北运动,至中纬度带与华北地块拼贴而包容于白垩纪以来的华北块体,晚白垩世随华北块体转变为指向北西西方位的运动,到早第三纪晚期开始又转变为指向南南东方位朝低纬度快速运动,直至晚第三纪晚期才与中生代以来一直在中低纬度带上徘徊的华南地块拼合,从而构成了统一的中国东部大陆块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的四大特征;对不同演化阶段的烃源岩发生二次生烃作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此确定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二次生烃作用的范围;通过模拟实验,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天津表层土中饱和烃污染物的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天津地区主要环境功能区表层土样品中烃类污染物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饱和烃污染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间二烯烷烃,单甲基支链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甾,萜类等.这些化合物在区域上分布广泛,组分变化多样.样品间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特征差别较大,CPI1为0.76~1.26,CPI2为1.29~7.14,CPI(wax)为0.81~3.24.aaaC29-甾烷20S/(20R+20S)为0.45~0.72,C31藿烷22S/(22S+22R)为0.54~0.62,均已达到平衡终点.类异戊间二烯烷烃和烷基环己烷的分布特征与原油相近.表明污染源较复杂,主要包括矿物油,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及天然产物的生物化学降解等,不同功能区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由于下扬子地区中奥陶世胡乐组和早奥陶世宁国组是具有页岩气勘探潜力的新层系,进而开展了该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和远景区优选工作。从胡乐组和宁国组黑色页岩构造及沉积背景入手,利用区域地质调查和钻井资料,分析奥陶纪页岩的地球化学、储层及展布特征。下扬子地区中奥陶世胡乐组和早奥陶世宁国组泥页岩有效厚度大,单层厚普遍>30 m,有机质含量高且热演化程度存在适中区,脆性矿物含量高。下扬子地区奥陶纪页岩具备页岩气形成、富集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划分出安徽宁国奥陶纪页岩气远景区和浙江淳安—桐庐奥陶纪页岩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湘西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是金锑砷等金属矿床的重要产出层位。岩石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认识矿源层以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单一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地质体中元素含量趋向于正态分布的认识 ,对于湘西湘中的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新元古界的板溪群和震旦系是Au、Sb、As的重要含矿建造 ;Pb在奥陶系、志留系中显著富集 ;Hg在寒武系和奥陶系中明显富集。古生代各地层中Sb、As、Hg、Au等成矿元素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成矿作用的影响 ,泥盆系和石炭系中Sb、As的高平均含量是由成矿叠加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碳同位素、常规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激光诱导荧光、包裹体特征等诸多方面论证了黄骅坳陷孔古3井奥陶系灰岩中所产原油为奥陶系自生自储的,而与C-P系关系疏远。这一认识对评价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含油气远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体上石炭统船山组内核形石极为丰富,按照内部结构和构造可分五种纹层类型、二种壳层构造和四种核心结构。核形石并非过去所认为的单一的“葛万藻核形石”,而可以根据形态和壳层中的生物组合划分为十种基本类型,其沉积环境有滩、潮下低能带和泻湖等。 石炭纪晚期,由于全球的气候发生强烈分异,从而在低纬度地区产生大量分泌粘液的缠绕生物(藻类为主),核形石就是由这种缠绕生物捕集沉积质点围绕核心而成,其形成过程有四个阶段—核心形成阶段,壳层形成阶段、沉积搬运阶段和成岩后生阶段。 在成岩后生阶段,核形石岩可以产生大量的核间和核内溶孔,这对于油气、矿液的储集和运移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金刚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地球化学意义的结构特殊的化合物。其中的双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尤为重要,本文建立的双金刚烷成熟度指标X(MD)与镜质组反射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利用该成熟度指标可以解决高演化阶段判定烃源岩和原油成熟度等难题。对于缺乏镜质体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烃源岩,利用该指标判定成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记述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发育情况。着重对本区早石炭世早期是否存在沉积等问题提出新的依据和看法。下扬于区下石炭统发育是否完整,长期存在疑问,根据孢子化石和粒度分析资料,表明区内早石炭世早期的沉积确实存在,并创建了陈家边组,代表这一时期一种碎屑岩沉积类型。下石炭统上部老虎洞组的时代也存在争议,笔者根据白云岩化学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二分观点,并重新厘定老虎洞组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下扬子盆地面积约十余万平方公里,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完整。早石炭世有四个沉积相区和两个剥蚀区,根据各相区的沉积特征及生物群的不同,本文恢复了它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概貌。晚石炭世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亚相类型有边缘潮坪相、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相,浅滩相等,表明它是一种缓坡型的碳酸盐台地,盆地南部钱塘地区是下沉较深的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