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前言AIoT是一个新造名词,巧妙的将"AI"与"IoT"结合在一起,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这个单词诞生的时间不长,但热度却很高,与5G、云计算、大数据等一起成为信息技术的主流词汇。AIoT关联的两个技术: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人工智能可以上溯  相似文献   

2.
AIoT,即"AI+IoT",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是AI赋能物联网的简称。通过AIoT,实现了"人工智能"逐渐向"应用智能"发展,进而实现AI赋能各行各业,甚至推进产业颠覆。对于目前持续推进的智慧城市项目中,AIoT在公共安全方面是最为直接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场景中既有大量的基础数据存在,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刚需。  相似文献   

3.
《中国安防》2020,(5):68-68
智能物联网(AIoT)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是指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如视频图片数据、告警信息、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等,并在终端设备、边缘域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包括检索、定位、比对、预测等。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使物联网获取感知与识别能力,物联网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资源,从而实现"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的进化。  相似文献   

4.
正智慧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万物互联技术的融合,AIoT的概念近期很火,在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AIoT技术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据MarketsandMarkets统计报告显示,AIoT从2017年首次提出,经历短短两年时间,到2019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已达到51亿美元,预估到2024年增长至1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6%。智慧物联网的目标是"万物智联",把所有设备连接起来达到的是万物互联,单纯的万物互联意义是不大的,只有赋予其一个"大脑",才可以真正实现万物智联,发挥出物联网的巨大价值。AI技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AI通过分析、处理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可以对设备和用户习惯进行更准确地预测,使设备变得更加"聪明",进而提升产品效能,丰富用户体验。物联网所产生的庞杂数据经过AI有效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感知度与产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智慧城市与公共安全行业的创新先锋,ZNV力维基于在视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度挖掘和探索AIoT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集成创新与应用,持续推出了一系列"AIoT+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公安、社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本期高层访谈有幸邀请到ZNV力维副总裁曾涛先生,请他谈谈力维的转型以及AIoT的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自1999年Kevin Ashton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以来,物联网发展快速。据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750亿台设备接入物联网。物联网技术是实现世界万物互联的下一个重要技术,而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物联网革命的关键推动力,被AI加持的智能物联网(AIoT)将带来全球颠覆性的产业革命。本文着力探讨智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初,宇视致力于在AIoT领域打造业界技术领先的全栈式数字化解决方案,让AIoT解决方案触达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宇视始终坚持合作伙伴为先、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入思考以创造更多可能性。AIoT时代来临,更多物联网设备被覆盖,新的方案架构出现,AI嵌入万物。在今年深圳安博会上,宇视推出以"守护安全美好生活"为主题的AIoT场景化十大方案,坚持独立的行业体系,创新交付模式,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贡献力量。本刊有幸请到宇视科技有限公  相似文献   

8.
一、AIoT在智慧司法的应用现状 智慧司法是一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以法律代码化、司法数据化为特征,以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识别、智能计算以及智能决策等功能为表现,旨在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提高司法效率、解决司法难题的智慧化司法模式.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于司...  相似文献   

9.
张昌国 《中国安防》2023,(12):60-63
<正>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探索期、实践期、提升期发展历程,历时十多年,智慧城市建设已遍地开花,科技创新带来的变革助推着城市智慧化建设一次又一次蝶变跃升。当前智慧城市步入向高质量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浪潮席卷下,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深度融合为特征的AIoT成为城市数智化高质量发展和高效治理的核心科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智慧工厂、智能家居等概念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与此同时,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在这个智能化时代,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万物互联"的概念,而是希望在互联的同时,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中,使周边设备不只是可以被统一控制,还能主动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概念便是一门新的融合学科——AIoT。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AIoT在各行各业逐步落地,5G也进入商业化应用。这些新技术的普及意味着市场蛋糕将越做越大。AIoT在5G的加持下获得更好的落地应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专家系统、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安防产业产品方案能力提升,给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等用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用户体验。同时,在新技术落地的过程中,在用户侧可以发现并产生更多的应用场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安防产业中形成更多的AIoT和5G应用需求,促进技术的迭代和进步。可以预见,5G+AIoT,将会拉动诸如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能家电、智能驾驶等市场的快速增长。本文将重点分析一下5G+AIoT趋势下,智慧社区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智慧物联网技术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追求的是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除技术上需要不断革新,技术的落地与应用更是现阶段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亟待突破的核心问题。一方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以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AIoT、5G等新技术在安防行业技术链、产品链、应用链上与安防逐步融合,并不断重塑安防的技术生态、产品形态、应用生态和业务创新模式,进而推动了中国安防产业在技术、产品、应用、企业圈层等维度上的变化与重组。  相似文献   

14.
<正>智慧社区建设近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各地政府部门、房产商都主导或参与了智慧社区的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安全、更智慧、更舒适的社区。本文通过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技术赋能智慧社区建设,尤其是对一些深度应用发展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于社区安防的传统应用向深度扩展以及泛安防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物联网+气体监测云平台"的应用,可将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信息随时传递给工人,实现数据实时感知,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趋势性结论。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愈发成熟,"物联网+云平台"在安全管理领域也将大规模推广应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欣欣向荣。在本轮智慧城市建设中,AI+(人工智能)安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也是AI+安防布局的最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安防行业将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如何?本文以一名安防企业从业者的角度,从演变的过程和见微知著的角度来对上述这几个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改变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形式,消防安全保障正在向人工智能化发展,消防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推进了智慧消防系统的发展,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与自动消防设施监测系统结合形成的智慧消防监管云平台正在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的传统安防存在平台相对封闭、摄像机面临重大变革、如何从"重建设"向"重应用"转变三大技术瓶颈。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安防发展已经进入智能化阶段,中国智能安防行业预计2020年会趋近千亿规模。作为新安防解决方案的引领者,紫光华智携手新华三以更智能、更开放、更高效的创新安防技术重塑安防体系架构,以开  相似文献   

19.
正一、系统架构成为视频监控当前发展最关键的制约因素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深入应用,视频监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视频监控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一大"焦点",首先是技术大汇聚,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均在不断地与视频监控技术相融合;其次是应用向纵横两个方向深度发展,纵向公安视频监控实战应用等行业应用深度发展,横向是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雪亮工程)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进入繁荣期,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自2011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深耕细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安防、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等领城均具备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