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稻葵 《绿叶》2008,(6):1-4
气候变化以及如何防止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世界性的、超越意识形态争论、超越文明价值冲突的最重要的话题。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应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国内坚决推行节能减排,制定并公布能源价格调整时间表,使能源需求在可预见的时间里趋于理性;同时以我为主开展国际研究,提出节能减排的中国理念和标准——按照发展路径减排,从而代表发展中国家,主导二氧化碳排放国际谈判。  相似文献   

2.
控制汽柴油消费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燃油税和碳税是中国近期两种主要的已经或可能施加于燃油的税收政策.以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为核心,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燃油税和碳税的区域能源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利用模型估计了我国的燃油需求价格弹性,测算了燃油需求响应,计算了在相同CO2减排目标下,提高汽油消费税、提高柴油消费税、引入碳税三种政策情景下各省份预计产生的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税收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CO2减排目标下,第一,在不同情景下,各省份节能程度差异均有限,但节能数量均体现出区域匹配性,燃油消费越多的省份,节能数量一般越多,且提高汽油消费税的全国节能总量最大;第二,在引入碳税情景下,各省份CO2减排比例差异最小;第三,在全国层面,三种政策情景中空气污染物(PM2.5和NOx和SO2)减排数量均为提高汽油消费税>引入碳税>提高柴油消费税,但在提高柴油消费税情景下,有4/5的省份预计PM2.5排放减少程度超过14%.除此之外,提高汽油消费税的税收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3.
盛洪 《绿叶》2008,(8):53-58
我们不能期望靠降低经济增长来实现减排。我们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要提高能源的效率,而这需要立足于市场化。我们的市场化还没有完成,大有通过市场化来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潜力。在市场化进程中减排的重点是抓节能、抓节煤,尤其要对节能节电、纠正网络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灵、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于能源价格以及提高社会贴现率等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于2007年5月23日下发通知,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07〕15号)。通知强调,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冰阳 《环境教育》2008,(12):55-57
为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该研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本栏目将在这期和下期连续刊登这份研究报告,以此来普及节能减排常识。科学节能,大有技巧,全民减排,贡献不小。让我1门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节约、更洁净、更文明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身边的环保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节能减排的理念深入人心,身边节能环保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李创  刘倩斐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504-1506
经历了十几年的讨论,燃油税改革方案终于在2009年出台并实施,改革后燃油税究竟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各部门产生怎样的影响,倍受关注.基于此背景,采用环境CGE模型对改革前后的两种不同燃油税税率进行了量化分析,总体研究得出:从长期发展来看,燃油税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抑制宏观经济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和石油加工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探讨有效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环境教育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推动全省污染减排和企业环境教育工作,由省人大环城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局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华东监管局福州监管办公室等五个单位联合主办的"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安排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强调,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柬陛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务求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日,全国财政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对财政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100户“专、精、特、新”企业之一,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和省医药行业“双优”企业,是集原料药、注射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为一体并以抗生素发酵原料药为主的综合性医药企业。企业占地20余万平方米,总资产2.2亿元人民币,2007年企业创利税55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保产业》2006,(10):47-47
由大连鑫宝生物质能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及气化燃烧锅炉,适用于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颗粒加工的机械设备和自动生产线。  相似文献   

13.
改进抽油机井“功率平衡”测试实现节能降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抽油机井管理中普遍采用的平衡标准是"电流平衡",并认定电流平衡度在80%~120%之间时抽油机即为平衡。而真正判断抽油机平衡的标准是"功率平衡",即抽油机运行过程中,下冲程内电机平均功率与上冲程内电机平均功率相等。抽油机功率平衡既能实现节能目的,又能保证抽油机安全运行。从2008年7月开始率先在胜利油田进行抽油机功率平衡技术的试验及推广,2008年共调整抽油机功率平衡118井次,平均单日节电21.4kW.h,平均节电率9.90%,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方华 《绿色视野》2009,(8):24-26
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隶属省国资委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下辖5个子公司,其中“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公司为全国最大的化工、化纤、建材联合体,主要生产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PVA)高强高模纤维、熟料水泥三大系列20多种品种规格的产品,三大产品产能在国内同行业中皆处领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保产业》2006,(5):46-47
由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科瑞莱”节能环保空调KLF—18,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防治火力发电环境污染的立法发展的概述和现行防治火力发电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简称《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对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污染现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于2010年5月4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design aspects of energy selec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are described. These topics are key components of Design for Environment, and thus ar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n industrial ecology. In the article, background material is presented on energy forms, sources, carriers and conversion technologies. Then, energy use in countries, regions and sectors is discussed, and the impact of energy use on the environment described. Efficiencies and other measures of merit for energy use are presented, and design for energy selection and for energy efficiency are described, highlighting energy-related design factors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Fin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 to energy and efficiency are discussed, and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Rural Energy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problems facing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hat of the alarming rate of depletion of traditional sources of energy, largely fuelwood and charcoal, which together command the largest share of energy used in rural areas. This has resulted in soil erosion, degradation of the land, reduce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potentially serious ecological chang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have been detrimental to the countries' populations, particularly for those living in the rural areas. Urgent action is therefore required to correct the fast deteriorating situation through evolution of fitting policies, establishment or strengthening of appropriate institutions and provision of adequate funding. But resolving the situation will be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for the problems are many, some of them complex. New sources of energy such as solar, wind, biomass, hydro and geothermal have a potential role to play in helping meet current and future energy requirements in the rural areas; but their widespread use and acceptance would be enhanced through increased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more funding, improv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better flow of information on the advances in these field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