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剖面分析了1969年渤海7.4级地震震中附近地区浅部地质构造特征。震中及余震区范围内,海底地形平缓,相对上隆。全新统(海相)厚度7—10米,较周围地区要小,上更新统最上部(陆相)厚度42—45米,较周围地区稍大,二者等厚线形态、走向都是 NE 向,与7.4级地震的余震区长轴方向(N45°E)一致。断裂较发育且数量多(6条),并多集中在震中西南4—6公里处,皆是高角度(80°)的正断层。较老的断裂在22000年前生成与活动,继承性多期活动的(NW 向,一条)、新生的(NE 向,一条)断裂在22000年之后,甚至在全新世时期还在活动、生成。断裂每次活动的垂直滑动量约3米。7.4级地震的发生主要与 NE 方向的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3.
延军平 《灾害学》1995,10(1):69-73
本文根据中国及全球淡水日趋紧张的事实,提出了贫水化的概念。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贫水化的一般对策,对增加人们的水荒意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3年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8个台风,其移动路径趋势有其独特性。有7个台风登陆日本;8个登陆菲律宾;7个台风登陆我国广东和海南省,直接损失高达70亿元,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但没有一个台风登陆华东和华北沿海,这也是极为罕见的。本文分析了1993年台风移动的天气学原因,及其与厄尼诺现象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台风移动路径的卫星云图特征。从而有助于判别台风究竟是北上转向,还是西行登陆我国。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野外考察和测龄数据等发现,茅山及其邻区玄武岩有两次喷发旋回,形成早第三纪玄武岩和晚第三纪玄武岩.前者分布在茅东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后者分布在南京—溧阳断裂带上.两带交汇于竹箦王市和上沛老虎山,这两点恰好位于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橄榄玄武岩的所在地.它的存在不仅受特殊深部构造条件控制,而且后期构造变形明显.表明茅东断裂带与南京—溧阳断裂带已垂直延伸到上地幔,并且新三纪以后仍有活动.最后笔者从溧阳两次地震机制节面要素,震源体和余震分布与玄武岩分布图象关系等,推测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玄武岩可能是溧阳地震孕育和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人口,震害与防震减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台湾是西太平洋弧形列岛中的一环,是我国也是全球地震的高发地带。对于地震,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应重在预防。增加生产和减灾防灾是社会经济建设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本文结合台湾现今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情况,讨论了台湾的减轻地震灾害问题,希望能引起台湾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多种资料全面分析,作者从9个方面,对浙江秦山核电站厂址区断层活动性进行了评定,认为泰山核电站厂址区地质构造稳定,地震活动微弱,不存在活动断层,在秦山建设核电站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地震形变资料表明,震中往往位于形变量较大或者形变差异剧烈的地方,也即大致上位于形变梯度矢量的方向,如果掌握某地区形变梯度的失量方向,尤其是掌握多地区形变梯度矢量方向,这对从形变资料推断未来可能发震的危险区域显然具有现实意义。当某地区有限长度水准路线水准点高程变化呈现较强的地形变信息,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面的趋势倾斜时,用本文介绍的方法,根据水准点平面座标和高程可以计算其主倾斜方向和倾角。本文利用上海佘山地区基岩水准点资料计算出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地震前一年,其最大倾斜方位为NE43°,倾角0.16角秒;1975年9月2日郎家沙5.3级地震前,其主倾斜方位为NE28°,倾角0.08角秒。倾斜应变的方向基本上指向震中。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产业关联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灾害破坏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体系的均衡运行状态,震后“残余”的生产能力资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调整,才能达到某一新的、较低程度的均衡水平。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机会成本的观点,对调整阶段的生产能力资源“呆滞”损失即产业关联损失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渤海及其邻区是我国东部地震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现今小震活动也较活跃,并曾显示出某些异常。本文对渤海地区近期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强度分带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程家喻 《灾害学》1993,8(2):13-16
本文用泊松分布表示家庭人数的概率分布,并假定在闲暇时间段人在室内的概率服从均匀分布,根据人在一天中的活动建立了不同时间段人在室内的概率公式。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人在室内的概率表示地震发生时间对人员伤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振华 《灾害学》1996,11(1):54-58
城市人为灾害灾变动力机制在认识上有两个层次:表征机制和内在机制。本文以研究内在机制为目标,阐明城市复合生态位位势、城市界面论、城市奇异吸引源、城市增熵等4个方面的人为灾害灾变动力机制,并指出了这些研究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有历史记载以来渤海地震区的地震资料,通过华北、华南及东北等地震区的比较,讨论了渤海震区强震的频发性特点。同时根据渤海震区的地温场、重力场、电磁场等地球物理场及其有关反演解释资料以及地质构造、现代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渤海震区的震源环境条件,通过与华北等震区对比阐述了渤海地震区震源环境特征。讨论了该震源环境条件对渤海震区地震频发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凤声 《灾害学》1999,14(2):33-37
1998年的洪涝灾害,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总结经验和对洪灾进行反思,本文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强水利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增加大地覆盖,加大资金投入,发挥科技抗洪,加强洪灾研究的对策,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分析了地震对经济系统功能的破坏。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经济模型,用于定量分析地震对经济的破坏。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动态区域经济模型的原理和基本结构,当数据条件具备即可建立模型。这样一个动态模型可确切地描述地震对经济系统的破坏及破坏后的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湖北省巴东县城信陵镇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湖北省巴东县城信陵镇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成因类型,采用危险度判别泥石流发育因素的强弱,并用权系数分析再次爆发泥石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口、资源、环境、灾害.这是当今世界考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四大基本问题,目前均已发出“黄牌警告”.抑制社会与自然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需唤起全人类的觉醒和国家领导更高的责任感:保护环境和防御大灾.需组织国际交流与协作:协词社会的发展与生存.需促使环保减灾工作纳入发展规划;提高环保减灾的效能.需推动其内部机制走向综合化和社会化,这是90年代国际和国内共同奋斗的目标. 我国是四大基本问题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本文列述了有关的一些重要资料,以求在严酷的四大“黄牌”的总况面前.激起社会更广泛的觉醒和行动.最后,简述了对减灾工作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渤海地震前异常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一次再研究。重点对震前背景空区、小震条带、频次和 b 值等长、中期异常的资料、判据和预报意义作了讨论,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作了对比。最后指出渤海地震前较为清晰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0.
滑坡灾害监测与预测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边坡滑坡时序建模预测分析方法,以AR模型为例,探讨了时序建模及其预报的基本思想,最后用AR模型对清江电站进口边坡406阻滑键监测数据建模及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