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粤北岩溶区的石漠化及其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分布有面积广泛的碳酸盐岩发育多种岩溶地貌。由于该地区的特殊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子的影响,其岩溶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低,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弱。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易引发出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岩溶生态环境开始恶化,植被走向逆向演替等,最后出现大面积的石山,发生石演化观象。  相似文献   

2.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太湖流域生态的影响,对研究太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围绕流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湖泊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2005年和2006年相关数据为依据,以MATLAB为工具,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太湖进行生态综合评价,确定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重要指数得分高低顺序依次为:水体环境状态指数>水体污染负荷指数>社会经济压力指数;除了点源污染以外,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河网的水环境问题和影响因素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河网的水体污染严重,水生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环境容量形势严峻,治理任务艰巨。受人类经济活动、水资源时空分布、潮汐回荡、盐水入侵和人为浪费等因素的影响,河网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中,人文因素是造成水质污染和水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此,需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来保护河网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7):547-547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南部黄河岸边的南海湿地,总面积1585hm^2,是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较大的一块湿地。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周边地区农牧民过度放牧,原有的湿地面积日益萎缩。今年,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中的重要保护名录,国家计划投资2875万元用于保护、恢复南海湿地。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白水江表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性,2018年3月采集研究区深度为0~20cm的沉积物,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区域积分法和荧光指数法,确定主要荧光物质种类,并结合表层水基本参数等数据分析荧光组分的来源、转化过程与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白水江表层沉积物DOM以类蛋白有机物为主,其中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占总体荧光物质相对含量的64.56%~73.06%;各断面均出现明显的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荧光峰;相比上游,中、下游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出现类酪氨酸与类色氨酸荧光峰。(2)上游至下游,总荧光组分、各荧光组分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白水江表层沉积物DOM荧光组分存在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所有海洋国家的沿海地区,由于所处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些地区成为经济文化较发达,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海岸带开发活动总是与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密切相关逐渐进行的.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7.
对鸭绿江河口剖面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之间和重金属与生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总结了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除Cu以外,Cr、Ni、Zn、Cd、Pb、As和Hg之间及它们与生源要素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等,Cu与其他环境因子有着不同的来源,人类活动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环境变化贡献极大;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总体上鸭绿江河口地区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8.
华北山区位于华北平原与陕甘黄土高原以及内蒙古高原之间,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它又是我国华北平原、京津唐等大城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源地,生态环境类型复杂多样,但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自然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系统结构紊乱,功能脆弱,自身恢复能力较弱。积极开展华北山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不仅对解决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华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华北山区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该区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绪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生物存在与活动的空间,一切与生物有交互作用和关系的环境。生态环境研究的基本含义就是:用生态学和环境料学的观点和基本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化的机理和规律。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环境研究的开展,标志着环境料学的研究工作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它是进行生态建设的基础,是为建设一个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大系统而探索科学规律、以便更好的指导人类的活动。生态环境研究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它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全球性的大生态环境的研究是当前环境科研工作的一个大趋势,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5年来工作积累的一个新要求,是我国环境科研工作的一个新起点。为此,中科院于198G年10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龙口市海水入侵动态系统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它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淡水资源,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制约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龙口市为靶区,通过分析研究衡量海水入侵重要因子-氯离子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海水入侵动态系统规律,提出防治海水入侵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发射率、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含量影响区域气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着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与堆积、生物循环和作物生产等土壤主要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非点源污染途径,许多非点源污染来源都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紧密联系。文中还探讨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的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所谓热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热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水质是有害的。热污染是由于工矿企业排放的含热废水,流入江、河、湖、海后,使水体的热负荷或温度增高,从而引起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变化,它既影响生态环境,又浪费能源。美国代表在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上曾说过,美国许多专家认为,热污染将成为未来水体污染的最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是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压力和各种人为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概述当前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导致其恶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酸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地区降水酸度、酸雨频率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十几年来广州地区的酸雨污染有所减缓,但2001-2003年有恶化的趋势.为探究原因,追溯主要酸雨污染物来源,并对各酸雨污染物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表明,广州地区的大气环境已从过去的以SO2为主的煤烟型污染转变为以NOX为主的氧化型污染.还讨论了广州地区气象条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浦江上游来水与黄浦江水源水质内在关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车越  杨凯  邰俊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3):167-169,172
使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86—2000年黄浦江水源地及黄浦江上游来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浦江水源近15a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恶化、加速恶化和逐渐改善3个阶段;黄浦江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与园泄泾相近,且均劣于淀峰和太浦河,优于大泖港;大泖港与松浦大桥水质密切相关,对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恶化贡献很大。基于这一机理建立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出取水口水质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燕山地区是北京西南远郊区一个著名石油化工基地,当地的燃料结构与北京市区以燃煤为主不同,主要是燃油,交通频度及人口集中程度均不如北京市区严重,污染到底如何必须进行研究。本文将主要报告大气颗  相似文献   

17.
水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用水增长,水源污染,有些国家已经出现水资源危机和水利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大型水利枢纽的兴建,必将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在水利枢纽兴建前后,对生态环境应有一个完善的监测管理规划。依靠完整、正确、可比的系统监测数据,才能对生态环境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断性评价,制定出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策。一、大型水利枢纽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环境恶化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易挥发有机物(VOCs)不仅是一次污染源而且还可能造成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1].因此,控制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非常重要.美国1990年开始实施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要求在其后的九年内使大气中有毒化学品的排放量减少90%,其中70%为易挥发有机物(VOCs),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战略性要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尤其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控制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o  相似文献   

19.
清除废气中VOCs的流向变换催化燃烧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环境恶化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易挥发有机物 (VOCs)不仅是一次污染源而且还可能造成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1 ] 。因此 ,控制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非常重要。美国 1 990年开始实施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要求在其后的九年内使大气中有毒化学品的排放量减少 90 % ,其中 70 %为易挥发有机物 (VOCs) ,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战略性要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尤其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致力于控制空气中挥发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节日活动,节日大气污染与平时相比有独特性,了解其污染特征对指导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用Staplex公司分粒径的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上海嘉定区2009—2010年节日(春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及相应临近非节日(以下简称非节日)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的节日特征。在所研究的4个节日中,春节由于受到大量烟花爆竹燃放的影响,节日效应最为严重,且其影响主要在细粒径段(3.00μm)。春节细粒径段颗粒物质量浓度、有机碳和元素碳质量浓度分别为99.2、30.2、9.5μg/m3,与非节日的比值分别为1.5、2.6、3.4;而影响最严重的离子是K+和Mg2+,其与非节日的比值分别为29.0和23.7。总体而言,春节颗粒物浓度最高和化学组分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