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日本ワツトヌン“ヤハ”ン推出高纯氢气发生装置新产品。该产品由于使用钯膜电解槽来电解水发生氢气,因此可供应纯度在99.99999%以上、露点为-100℃的高纯度氢气。该装置中不需要交换槽,运转过程中也不使用硅胶等干燥剂。装置半年维护保养1次,也只需更换电解液。高纯氢气发生装置  相似文献   

2.
日本北海道大学催化研究中心的Atsushi Fukuoka教授正在开发一种有前途的将纤维素转化为糖的方法。该工艺将纤维素的浆状液在443~473K、5MPa氢气条件下通过一种专利催化剂(在γ—Al2O3或沸石等无机氧化物上负载铂或钌)进行反应,将纤维素转化为山梨醇或甘露醇等糖醇。反应结束后,催化剂及其他固体物被过滤,剩下糖溶液。  相似文献   

3.
氯乙酸母液氢解制氯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凤琴  牛吉相 《化工环保》1995,15(5):265-269
以氯乙酸母液和氢气为原料,开发了氢解制氯乙酸的新工艺。文中介绍了氢解了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并介绍了母液预处理,催化剂筛选及氢解反应条件等试验。中试验连续运转的结果表明,工艺路线合理可行,催化剂活性稳定,单程氢解产品产率达到94%以上,产品氯乙酸的质量达到行业标准,装置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Hydroc Proc,2014-05-13INVISTA公司和LanzaTech公司签订了一项研发协议,致力于开发以CO2和H2为原料生产化工原料的气体发酵技术。根据该协议,INVISTA公司和LanzaTech公司将合作开发使用专有的INVISTA公司宿主生物体和代谢途径,由CO2及H2原料转变成一系列化工原料的气体发酵技术的项目。该工艺若研发成功,预计这种技术将会最早  相似文献   

5.
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最近宣布,公司已开发成功将PE、PP等废旧塑料转化为石化原料的工艺.利用这项技术可将废PE、PP塑料制品用催化剂将其裂解为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物和氢.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Ls-811-2催化剂的研制及在克劳斯硫磺回收装置上的工业应用。实践证明,此催化剂的活性已达到国内外同类催化剂的水平,并具有生产工艺流程简单、无三废污染,原料易得及成本较低等特点。此催化剂的开发,为生产硫磺回收催化剂开辟了新的原料路线及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Ls-811-2催化剂的研制及在克劳斯硫磺回收装置上的工业应用,实践证明,此催化剂的活性已达到国内外同类催化剂的水平,并具有生产工艺流程简单、无三废污染、原料易得及成本较低等特点。此催化剂的开发,为生产硫磺回收催化剂开辟了新的原料路线及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 ,我国工业燃料气及化肥厂合成气的生产大都用无烟块煤 ,但由于机械化开采块煤产率低 ,加之储运应用过程中的粉碎 ,致使大量的粉煤积压 ,造成块煤价高、生产成本提高。传统用粉煤掺石灰制碳化煤球代替煤块 ,只能勉强使用。虽然近几年开发出有机、无机粘合剂 ,但都因热强度低、稳定性差、灰熔点低、生产成本高、有些还需增加烘干设备、耗资巨大等原因而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河南省开封市科委专利技术研究所最新开发成功利用粉煤生产气化型煤的粘合剂技术。该粘合剂采用无机、有机化工原料 ,组成复合多元聚合物 ,以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三井造船开发成功芳香族氯化物催化分解技术 ,已将其用于二恶英高度净化系统。该技术现已进入实用商品化阶段。二恶英净化系统使用的催化剂是以氧化钛为载体的五氧化钒和三氧化钨催化剂。在实验室里 ,将二恶英分解催化剂填充在催化反应塔中 ,对温度为1 6 0~ 2 2 0℃的排气进行催化剂性能评价 ,结果表明 ,在排气温度为 1 80℃、空速为 2 0 0 0~ 6 0 0 0 h- 1的条件下 ,二恶英去除率为 96 %~ 99%。该催化剂不仅对二恶英的去除效果好 ,而且是能在低温下使用的催化剂。芳香族氯代物催化分解技术@洪蔚…  相似文献   

10.
陈启兵 《化工环保》1989,9(6):377-378
川东天然气净化总厂是以引进装置为主体的天然气净化加工厂。全厂包括分布在长寿、垫江、渠县、綦江四县境内的引进厂、净化分厂、炼油厂、水处理和化工车间,主要任务是净化分离含硫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有机硫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成份,生产符合工业用和民用净化天然气,副产高纯度硫磺和焦亚硫酸钠等。按设计能力,每日可处理含硫天然气1200米~3,副产硫磺300余吨,担负  相似文献   

11.
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钼的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振中  商少明 《化工环保》1998,18(6):356-358
确定了用新型复合浸取剂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钼的最佳工艺条件废催化剂颗粒度100目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1h复合浸取剂中助浸剂质量为5%,浸取固液质量比1:3,浸取温度60℃,浸取时间6h,在该条件下,钼的浸取率达到92.7%~95.5%。  相似文献   

12.
日本岛津制作所航空机械部和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RITE)共同开发出一种氢气分解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该技术首先将食品工厂和纸浆厂产生的沉淀物和废液等用微生物分解成甲烷和CO2,然后将甲烷用镍钴催化剂分解成碳和氢,再用氢和分解有机废弃物得到的CO2反应得到碳和H2O。碳可用作橡胶增强剂和电池的电极材料等。该技术现已进行过应用试验,预计2001年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将上市。利用H_2分解CO_2回收碳@洪蔚  相似文献   

13.
《化工环保》2007,27(5):436-436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纤维素废弃物水解残渣催化气化制取氢气的方法。以生物质酸水解或酶水解残渣为原料,采用催化气化的方法,在适当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条件下,制取富含氢气的合成气。采用该方法得到的粗气体中CO2和CO的含量较低,氢气含量较高,有利于后续处理,对制氢有利。该方法不但为氢气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方法,而且处理了固体残渣(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林业加工废弃物、水生植物、能源作物或生物质的其他派生物经酸水解或酶水解后剩余的残渣),保护了环境,提高了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用溶胶-凝胶法并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合成不同晶相比的混合晶型纳米TiO_2,在紫外光光照下降解气相苯。考察了苯初始质量浓度、紫外灯光照强度和催化剂加入量对苯去除率的影响;探究了光催化降解气相苯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50℃煅烧制备的催化剂降解苯效率最高,此催化剂金红石相质量分数为6.30%;在苯初始质量浓度为74.39 mg/m~3、催化剂加入量为7 g、光照强度为2.18 klux的最佳条件下反应84 min,苯去除率达99.73%;光催化降解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符合0.5级动力学特征;当催化剂加入量为3 g时,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催化剂降解苯的质量最多;苯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日本HOYA开发用水溶液法在室温下形成具有光催化作用的氧化钛薄膜。该法是在氟系钛水溶液中加入硼,在水溶液中生成直径为10nm的氧化钛微粒,然后将希望能具有光催化作用的物件浸没在此水溶液中,即在其表面形成1层100~300nm厚的具有光催化作用的薄膜。该薄膜可使不耐热的塑料、金属和玻璃等物件很容易地具有光催化作用。下一步的工作是对该薄膜进行应用于汽车、住宅、医疗等方面用途的开发。水溶液法制光催化薄膜  相似文献   

16.
DowChemical公司设在Freeport的工厂在生产表氯醇过程中产生一种副产品三氯丙烷(TCP),由于没有经济的方法将其加以利用,目前只能将其烧掉。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DowDiversa公司开发出一种酶催化法,可将TCP转化成用于生产环氧树脂的一种中间体氯乙醇。表氯醇是由氢氧化钠和氯与3-氯丙烯反应生成。副产物TCP通过加入羟离子替换卤,可转化成氯乙醇,但用这种方法氯乙醇的收率<50%,其余为氯丙烯。在新方法中,有许多脱卤酶在50~65℃可将TCP100%地转化成氯乙醇。在该温度下,…  相似文献   

17.
1概述火力发电厂燃用石油、天然气、煤都会产生对大气有害的物质(如SO2、NOx,飞灰等)。为了处理这些污染物质,电厂必须建设环境保护处理设施。施万多夫电厂烟气处理过程是:将烟气先通过脱氮设备,这时气体温度很高,一般利用氢气作为反应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转化为N2和H2O,而作为空气组成部分的N2和H2O对大气没有多大影响,烟气经脱氮设备处理后又通过电除尘器进行除尘,除尘效率在99.9%以上。然后再借助于鼓风机的作用将烟气传送到脱硫装置,脱硫装置主要由洗涤塔组成,这种塔直径为18m,高为50m,向塔中喷火石灰吸收液…  相似文献   

18.
《化工环保》2006,26(4):271-271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苯氨基甲酸酯与甲醛偶联反应的固体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二苯甲烷-(4,4’)-二氨基甲酸酯的方法:(1)用一种或多种低碳醇、取代的低碳烷烃或苯系衍生物溶液,在50~150℃下溶解偶联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低碳醇、取代的低碳烷烃或苯系衍生物的质量是固体混合物质量的5~100倍,趁热过滤,分离除去不溶的大分子聚合物和大量的小分子杂质,目标物和其他小分子聚合物、目标物的同分异构体进入溶液,  相似文献   

19.
《化工环保》2004,24(5):389-389
Sabin Metal公司开发出一种间接燃烧旋转炉,它在省去一个工艺步骤的情况下可从用过的催化剂中最大限度地回收剩余贵金属。该系统有望降低催化剂的精炼费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开发成功将流入海洋中的难以燃烧的重油转换成CO2和H2O的新技术。该技术是采用有光催化剂的二氧化钛和催化剂间接电解法分两阶段将这部分重油分解处理成CO2和H2O。采用该技术处理流入海洋中的重油,没有二次污染,同时,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二氧化钛和电解催化剂能进行多次回收再利用。海洋油污处理新技术@洪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