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维护所有者权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要求,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设计、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等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是绿色发展的基础,产权制度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保障。基于绿色发展视角,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机制和产权流转机制现存的问题,提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创新机制:一是通过清晰明确的调查标准、完整的登记信息系统和权属争议仲裁机制构建统一的确权登记制度;二是通过合理的定价机制、规范的产权流转机制和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产权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3.
肖国兴 《环境保护》1997,(10):32-35
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经济理性(下)郑州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肖国兴三、“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论”引起的制度困惑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论是中国现行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据这一理性,政府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主体。由于...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经济理性(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经济理性(上)郑州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肖国兴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渐进步伐的加快,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也发生了向市场经济驱动的制度变迁,并取得了一定的制度绩效。然而,现有的制度变迁仍未超出计划经济的氛围,并不能改变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创新的法律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自然资源的市场供给迟早会成为现实。中国财产法特别是自然资源法选择资源交易产权制度创新,既是自然资源有效率开发利用的保证,也是政府有效率管理和管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物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永波 《环境保护》2020,48(5):56-59
文章认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实践在进入价值量核算之前先要解决实物量核算存在的问题。文章首先提出目前我国实物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存在数据收集不全面、汇总不准确及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其次从我国自然资源权属及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人员培养及宣传力度等方面做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转型管理制度、共享监测技术、建设信息发布平台等具体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为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环境承载能力的量化是明确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环境功能区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在国内外环境承载能力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环境功能区制度的土地表和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对我国开展资源资产产权界定和实施资源有偿使用或补偿制度,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特性,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不仅效率低下,甚至加剧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内化资源外部性和避免"公地悲剧"的关键是建立主体清晰、权责明确的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明确所有权主体,划清权利边界,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在资源管制中发挥主导作用,让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才能规范资源用途管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官波  施择 《环境保护》2016,(9):44-46
在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改革事项顶层设计和部署背景下,从自然资源的外部性等特点、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及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基础出发,探讨以集体森林资源生态产权界定为突破点,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并提出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特征及产权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作为海洋资源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权效率直接关系到我国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对于森林、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已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在海洋资源产权制度方面仍缺少完整、系统的研究。本文从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特征和产权效率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产权制度的优化,意在为建立完善而高效的海洋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提供理论参考。为此,本文首先分析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导致的产权界定障碍,在此基础上极具针对性的从产权归属、产权流转、外部性以及产权制度实施机制四个角度论述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的影响机理,然后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对我国现行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提出建议,明晰产权归属,引入竞争机制,保持产权长期稳定,建立规范的产权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法的问题与改善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介绍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基本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农业资源管理的若干建议:①制定农业自然资源综合法律,完善农业自然资源法律体系;②更新充实现行农业自然资源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③从机制和手段两方面革新管理体制,强化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统一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围绕呼和浩特生态市建设,对呼和浩特政治、经济、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自然资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认为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确立自然资源价值观是解决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对策。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又是一种资产财富,应树立资源资产观念,建立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产权管理,实行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对资源使用部门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中应实行产业化,对自然资源应进行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些问题都是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中必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藏北高原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北高原面积约60万km2,海拔在4500m以上,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其气候寒冷干燥,人迹稀少,以高寒草原为主的生态系统基本保存完好,其天然草地辽阔,各类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3%,为西藏最大牧区,适宜发展地毯毛羊--藏绵羊。这里栖居着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及有一定经济价值动物资源。高原上湖泊众多,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4以上。其中许多盐湖盛产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食盐、天然碱及硼、锂、钾等重要稀有元素,为我国主要矿盐产地和远景开发区。目前因草地生态脆弱和利用不当,已有4%草地退化,沙地面积扩大,野生动物栖居范围也趋缩小;少数盐矿产地环境有所污染,盐湖资源浪费较大。所以适度利用天然草地、保护野生动物和综合开发盐湖资源,防止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乃是开发藏北高原生物矿产资源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内陆拗陷盆地,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聚宝盆”之称;也具有一定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开发前景;但柴达木盆地高寒和干旱的自然环境,又使该区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如何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工矿开发和农业布局的关系,做到资源开发、农业布局和环境建设相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这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试论资源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资源战略研究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展开讨论,第一部分论述了资源战略评价的基本公式与三大要点,即总体评价、相关评价和潜力评价;第二部分首次提出资源战略决策的程序,包括开发利用方向、开发利用规模、开发利用布局、开发利用时序、开发利用方式和资源保护等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资源开发决策的完整体系。全文系统地阐述了资源战略研究的中心内容和基本方法,客观地反映了资源战略研究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帕米尔、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是一个人口稀少,人们难于了解的高山地区,面积约 40×104km2。本文除报道有关该区水生生物、鱼类及渔业概况外,并通过作者1974年、1987年、1988年实地考察资料的对比来说明本区当地鱼类受到诸方不利因素的严重威胁而明显减少。最后对该区渔业发展提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的主要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由于农业生产主要局限在耕地上,沟谷农业限制着整个农业的发展,一些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研究和对沟谷农业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整个山区致富的根本出路是:摆脱沟谷农业的束缚,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壮大农村实力,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以下简称综考)一般理解为对一个地区进行水、土地、生物、气候和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科学领域。我国自开始比较正规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以来,至今已有30多年了。30多年来,综合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已为人们所共知。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的转折性历史阶段。面对这一新的形势,综合考察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从事本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因此,本人不避浅陋,拟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看法,以供同行们讨论和领导的参考。既是个人之见,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希各位领导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自然保护角度论述了编制自然保护地图集的意义和用途,指出了自然保护地图集是专门表示保护可更新自然资源的综合性地图集,并以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为例,探讨了用地图这一研究手段和工具来推动国家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