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EarthTalk2008年8月22日报道 针对交通拥堵,最新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收取一种叫做交通拥堵费的税费(机动车在交通高峰时进入中心城区将会被收取一定的高额税费)。但这并非新创意,早在1975年,新加坡就开始征收交通拥堵费。汽车进入市中心将征收3美元的费用,这也是世界上首个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英、美、日等国家,相继对原油洗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实际使用于油轮。实践表明,原油洗舱方法不但能防止海洋的油污染,还能提高油轮营运经济效益。因此,世界油运各国既对新建油轮按规定安装了原油洗舱设备,对许多营运中的油轮也正在逐步改建和增设。  相似文献   

3.
流化床焚烧工艺在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媛 《环境保护》2003,(12):23-24,29
目前焚烧工艺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污泥处理中的最佳实用技术之一。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该工艺已日渐成熟,它以处理速度快,减量化程度高,能源再利用等突出特点而著称。并且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境条件均对废弃物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和所占的空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而污泥焚烧技术已经成为处理污泥的主流,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不少国家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综合国情,选定了最适宜植树的日期作为[植树节]或[植树周]。有趣的是,一年中世界每月都有植树节。一月约旦1月15日;马拉维和意大利均为1月21日。二月西班牙马德里市2月...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者相与渗透,相与作用。“环境标志”的产生,可谓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大领域间形成的一个“切合点”,并潮流般冲击着整个世界市场。环境标志,是一种体现环境保护要求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及使用后废弃和处置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危害或危害极小。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实施了环境标志制度,我国早有23个厂家的43种产品被授予了环境标志称号,国际标准化组织并且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将各国不同的环境标志称谓统称为“环境…  相似文献   

6.
《世界环境》2004,(2):86-87
(2004年3月25日,北京讯)英国驻华大使馆于BP(英国石油)公司和清华大学合作,与今年3月2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举办“气候变化公众意识研讨会”,会议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今后几年里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挑战,以及向社会的方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及现代有关文献资料,将植物中一些能做为人类食用且能增强人体健康和用于治疗疾病的品种按照其药理性能进行归类。本文共列出12类食疗植物,共计440种(包括一种植物多种用途者)。  相似文献   

8.
今年及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每年在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199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以往年份的主...  相似文献   

9.
吕凤林  黄智民 《环境》1995,(8):16-17
湿法烟气脱硫是指采用液体的吸收剂(溶液或浆液)来洗涤烟气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方法。湿法烟气脱硫方法有多种,在工业上用得比较早,也比较普遍;主要工艺有;石灰/石灰石浆液洗涤法、双碱法、亚硫酸钠法、镁法、千代田法等。而尤以前两者应用最多,雄居占了世界各国烟气脱硫装置的一大半,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也将仍占重要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春兰 《环境保护》2023,(16):73-74
<正>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所达成的一项共识,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作为教育“高原”、科技”高峰“、人才“高地”的融合体,应主动增强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在养猪业污染及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取得成功经验,我国则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层次上.简要介绍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造成污染的生产结构原因,并以循环经济理念提出目前可行的生态修复防治与利用措施,它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在大的范围内组织和实施的一项生态工程,系统中物流、能流、经营、组织、管理和所渗透的技术上更加高效,是当前和将来养猪业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了生态的闭合循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作物品种资源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十分重视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并利用各种优异品种资源育成一批又一批新品种,主要粮食作物推广的品种经历了4~5次更换,随之粮食作物产量由50年代的1155kg/hm2增加到1994年的4065kg/hm2。迄今,我国收集的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约24万份,并对其中20万份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抗逆、抗病虫鉴定和评价,筛选出大量具有优良性状的资源,有的已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明显作用,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加速现有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的鉴定和开发利用;根据生产和育种的需要,不断收集新资源,深入鉴定筛选优良资源;并创造新物种或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3.
制服CO2排放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全球CO2排放的概况,反映了世界各国对温室效应所致的全球性气温上升极为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家对CO2排放的收集方法,包括生物吸收和化工利用等方法,做了许多有效的探索和试验,有的已接近工业实验阶段,如挪威石油界的见解,能源界对CO2排放更为关注,正在对各种矿物发电方式,结合环保意识,进行深入的方案性比较,并提出初步倾向性的意见,如荷兰科研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Isolation of five Rubrobacter strains from biodeteriorated monuments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microbial colonisation of mural paintings in ancient monuments has been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microbiologists and conservators. The genus Rubrobacter is commonly found in biodeteriorated monuments, where it has been reported to cause rosy discolouration. However, to date, only three species of this genus have been isolated, all from thermophilic environments.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ree monuments: the Servilia and Postumio tombs in the Roman Necropolis of Carmona (Spain), and Vilar de Frades church (Portugal), in search of Rubrobacter strains. In all cases, biodeterio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efflorescences were observed, and five Rubrobacter strains were isolated. These isolates showed different physiology and migration i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suggesting they might represent new species within this genus. The isolates reproduced some biodeterioration processes in the laboratory and revealed their biomediation in crystal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Massive amounts of pig manure are produced by intensive pig farm in China,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ig manure has changed much due to the use of feed additiv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xact Cu (copper) feed as additives or present as contaminants in pig feed and the residues in feces. One hundred and thirty-seven feeds and one hundred and forty-two fecal samples from 48 pig farms were collected in Beijing and Fuxin cities in 1999 and 2005,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Cu were in the range of 6.86-395.19 mg/kg in the feed samples, and the mean values were in the order of weaner〉 grower-finisher〉 sow's feeds.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ver EU recommendations implied that excessive levels of Cu are fed on many pig farms in Beijing and Fuxin. Cu was also present in high concentrations in feces, and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ly variable. Cu concentrations in the feces from grower-finisher and weaner pig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feces of sows. The super-intensive and small-scale farms had higher levels of Cu in feces than the middle farms. Cu concentrations in pig feces were approximately 5-times greater than in pig feeds. Feed management in grower-finisher pigs on super-intensive and small-scale pig farms is needed to reduce high Cu concentrations in feces and risks to soil contamination while feces are land-applied.  相似文献   

16.
论龙须草的开发价值及在我国的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是中国、印度等亚洲少数国家特有的野生资源植物,在我国西南山区极富有开发价值。本文从龙须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诸方面详细论述了龙须草在促进山区人民脱贫致富、解决山区剩余劳动力、缓解造纸原料短缺现状、增加纸张品种与品位、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分析了我国开发利用龙须草资源的现状,指出“建立全国性生产、供销、科学研究一体化协作组织”、“开展驯化龙须草为栽培作物的系统研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为当前龙须草开发与应用急需解决的7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成为环境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发达国家在实施基于BAT(the best applicable technology,最佳可行技术)的排放政策后,针对成分复杂的有毒排放废水,以排水生物毒性测试为基础,分别建立了WET(whole effluent toxicity,排水综合毒性)评价技术体系,将生态毒理学测试和毒性指标应用于排放废水的管理. 各国和区域组织选用的排放废水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气候类型复杂、生物物种差异大,开发了许多本土生物的毒性测试方法;德国、OSPAR(欧洲大陆国家组织《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15国)和COHIBA(波罗的海有害物质控制项目8国)则重视开发标准受试生物的测试方法,并且开发了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性等新型测试方法,便于不同国家采用统一测试方法和排放限值;英国和新西兰是岛国,河流较短,更加关注海岸带生态系统.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排水生物毒性测试技术研究,相关测试标准门类和数量不足,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步、分区建立排水综合毒性测试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研究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研究中的重要内 容;分析不同国家土地利用研究动态,对于识别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差异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 于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比了全球和世界主 要国家土地利用研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近10 年的时间里,世界土地利用取得了快 速发展;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德国、瑞士、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家的科 学家在开展本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同时,也开展了许多中国土地利用的研究;但是,与此相对应, 中国科学家在开展土地利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国内土地利用的研究,但是对其他国家土地利用 的研究明显相对不足。在未来土地利用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土地利用 问题的研究,更需要拓展国际化视野,加强全球和其他国家土地利用的研究,重点开展全球土地 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全球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全球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国际河流土地 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重点区域或国家的土地利用对比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期在推进我国土地 利用研究水平提升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国际化战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生猪饲料粮的生产与消费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问题。耗粮系数是合理测算饲料粮需求量的核心,厘清其时空演变特征对准确测算饲料粮数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着重测算2000—2018年中国不同规模饲养生猪耗粮系数,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可能原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近年来我国生猪耗粮系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2.39上升至2018年的2.76,年均增长0.023。(2)不同规模饲养生猪耗粮系数的差距逐渐缩小,主要受到饲养过程中使用的精饲料占比变化趋同的影响。(3)大规模饲养生猪的粮食转化效率和时间效率均高于其他规模。(4)散养生猪的耗粮系数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部低”,其他规模则呈现“北高南低,中部高东西低”的格局。从提高粮食利用效率的角度,我国生猪养殖宜继续推动大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20.
几百年的人地关系研究历史证明,许多思想家和地理学家往往都以粮食这一特殊物质入手,并以粮食为诊断因素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80年代中期兴起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乃是这一传统研究思路的延续。因而,在我国深入开展这一项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吸收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的同时,注意总结历史的教训。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其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土地资源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一精确的人口数据,而在于揭示人口、粮食、土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地域差异。②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人类对土地的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发生阶段性跃迁的主要因素,在进行长周期预测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③在引进国外方法和模式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精度、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区域性质以及研究条件等加以科学订正。作者从人地关系研究出发,以滨海县和苏州市2个不同类型地区为实例,采用机助多要素图叠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