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Rapid determination of wastewater COD using Mn(H2PO4)2 as catalyst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apiddeterminationofwastewaterCODusingMn(H_2PO_4)_2ascatalyst¥SunJianhui;XiaSiqing;SunRuixia(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H?..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多样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监测系统(UNEP/GEMS)EcosystemDiversity¥Abstract:Tropicalrainforests,grasslands,wetlands,coralreefsandmangroves...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生物资源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笔者及其课题组9次上九段沙,考察调查了岛上的生物资源及其演化趋势。九段沙现有高等植物13种,底栖无脊椎动物19种。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生产主要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镳草(Scirpus mariqueter)、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中华绒螯蟹(Erioc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8种化合物对一种淡水绿藻-斜生栅藻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斜生栅藻时Cdso4,的毒性作用敏感,又由于Cdso4具有性质稳定、重复性好、方便易得等特点,因此被选为我们的阳性参比毒物。cdso4的96EC50值为0.543mg/L(细胞数),0.88mg/L(光密度)。  相似文献   

5.
凤眼莲根系分泌物对栅藻结构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研究了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根系分泌物对栅藻(Scenedesmus arcuatus Lemm)超微结构及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凤眼莲对栅藻有明显的克生作用,藻的数量逐步减少,栅藻生长受影响后,细胞中绿体片层肿用甚至解体,线粒体嵴消失,质膜、核膜受破坏,光合放氧化速度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折含量四天后4线下降,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的含量上升,知值都  相似文献   

6.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I/GEMS)SpeciesDiversity¥Abstract:Diversifiedplantsandanimalsprovidemankindwithabundantfood,medicine,building...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环境署新的前进方向(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UNEP’sNewWayForward¥ElizabethDowdeswellAbstract:ThisessayisfromtheprefacewrittenbytheExecutiv...  相似文献   

8.
苏玲 《世界环境》1995,(1):28-33
世界能源的生产与消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WorldEnergy:ProductionandConsumption¥UNEPAbstract:ThearticleSummarizesthelateststatusofvarioustyP6sofworl...  相似文献   

9.
Urbanization,environmentalconsequencesandmanagementinChinaLuYonglong(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稀有鲫(Gobiocyprisrarus)作为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的可能性,测定了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鲫的7d亚慢性毒性,它们对稀有鲫的无可观测效应浓度(NOEC)分别是2500、10、200、20和80μg/L。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则分别为5000、20、400、40和160μg/L。试验结果表明,稀有鲫是一种较好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on nitrogen removal in wetlands, an artificial wetland planted with reeds was constructed to treat highly concentrated domestic wastewater. Under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and hydraulic conditions, the daily changes of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of reeds, as well as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measured. It was found that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per unit leaf area was maintained on a high level (average 19.0 μmol CO2/(m2·s)) from 10:00 to 14:00 in July 2004 and reached a peak of 21.1 μmol CO2/(m2·s) when Photon Flux Density was high during the day. Meanwhile, TN and NH4 +-N removal efficiency rose to 79.6% and 89.6%, respectively—the maximum values observed in the t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photon flux density,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TN and NH4 +-N removal efficiency. In contrast,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TN and NH4 +-N removal efficienc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of wetland plant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of wetlands, which can be enhanc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rate. In addition,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usage by reeds and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water level in wetlands; a higher level boosts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Translated from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6(1): 30–33 [译自: 中国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度-时法的哈尔滨冬季采暖强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度时法比度日法更能细致地反映采暖和制冷强度时间分布特征。论文应用度时法分析了哈尔滨采暖期内采暖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论:1)哈尔滨集中供暖时间为183 d,近10 a采暖期平均气温-7.7 ℃,平均气温距平最高值2.6 ℃(2007、2008年)、最低值 -2.0 ℃(2013年)。采暖期小时平均气温最高在14:00(-3.6 ℃),最低在06:00(-11.3 ℃)。 2)2005-2014年,哈尔滨年平均采暖强度1.1×105 ℃·h,最大1.2×105 ℃·h(2013年),最小1.0×105 ℃·h(2007年)。3)哈尔滨采暖期小时平均采暖强度为25.7 ℃·h,日内呈单峰分布,06:00采暖强度最大,为29.3 ℃·h,14:00采暖强度最小,为21.6 ℃·h。晚上21:00到次日上午9:00,采暖强度大于日平均值,而上午9:00到晚上21:00采暖强度则明显低于日平均水平。4)采暖期各月平均的小时采暖强度1月最大,为35.4 ℃·h,从大到小依次减少顺序是1、12、2、11、3、10、4,4月小时采暖强度仅为12.0 ℃·h。5)日内小时采暖强度最小值3、4月出现在15:00,其余月份在14:00;最大值1、2、12月出现在07:00,3、10、11月在06:00,4月在05:00。在每年1月中旬06:00~08:00,出现整个采暖期采暖强度极大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排除黄铁矿中砷测定的干扰,解决以往萃取一反萃取劳动强度大、有机试剂污染等问题,经反复试验,采用生成砷化氢与其他干扰元素分离,钼兰比色法测定砷。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测定范围宽,能测定黄铁矿中含量X.00—0.000X%的砷;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流程短、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华南地区居民生活排污情况及地块内部水质变化情况,选取南宁市3个代表性生活小区进行楼宇污水管和出水口的全天水质水量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全天水量峰期为7:00—9:00、11:00—13:00及20:00—23:00,水质峰期为6:00—9:00、11:00—13:00及18:00—21:00;排污规律与居民生活小区特性相关,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高度同源,80%以上来源于人体排泄,洗涤剂含量与磷化合物浓度并不呈相关性;经过化粪池后污水水质仍存在衰减,化粪池后每1 km的污水管道污水COD可削减34 mg/L,削减率为11.7%;以楼宇污水管水质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计算出3个小区居民COD、NH3-N、TN、TP、BOD5、LAS人均生活排污系数分别为52.2,7.1,8.7,0.61,25.4,0.49 g/(人·d)。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宗强  冯起  司建华  苏永红  席海洋  郭瑞 《环境科学》2007,28(10):2389-239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连接Li-6400-09土壤呼吸室,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统计分析了水热因子及根系生物量对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特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沿海拔梯度土壤CO2通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就日变化而言,土壤CO2通量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02:00~06:00最低,在07:00~08:30开始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16:00~1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CO2通量的日平均值介于(0.56±0.32) ~ (2.53±0.76) μmol·(m2·s)-1.从季节变化来看,土壤CO2通量均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排放量较低,7~8月份达到最大值[4.736 μmol·(m2·s)-1],6月与9月份次之,5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在植物生长季与10 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贵州天然草地资源的自然特征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天然草地是我国南方草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1984年对贵州省84个县的草地调查和1331个草地调查样地的分析研究,阐述了贵州草地的次生性和不稳定性、草地分布规律、草地植被和草地类型的特点,进而对贵州草地的生产力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吴建国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1):1395-1404
采用20 W和40 W的UV-B灯辐射增强处理,测定分析了UV-B辐射增强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 结果显示:2008年8月3日,研究区大气温度从09:00开始上升,到14:00达到最高点,叶温和大气饱和水气压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似;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从07:00开始上升,至13:00达到最高,之后下降;麻花艽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对照下最高,在40 W UV-B辐射下最低;Pn在08:00—10:00最高,Gs在07:00—08:00最高,Ci在日出及日落时最高,E在09:00—13:00及14:00—18:00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在日出后最高;Pn与Gs,叶片温度,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饱和水气压亏缺呈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相关系数较高. Pn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 μmol/(m2·s)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在2 200~3 000 μmol/(m2·s)时变化不大;Gs和E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Ci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 μmol/(m2·s)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 μmol/(m2·s)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在800~3 000 μmol/(m2·s)时呈下降趋势. 说明UV-B辐射增强将使高寒草甸植物叶片Pn,Gs,Ci,E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热岛与绿地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1998年7月11日的29个点的温度观测资料与观测点不同半径内绿地率和建筑率分别建立了线性回归关系,结果发现,温度与绿地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温度与建筑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早上8:00和下午14:00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晚上20:00显著,但绿地范围太小时也不显著,而建筑物在较小范围内就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场牧草产量遥感动态监测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用1989-1991年在天山北坡不同草场类型上观测的牧草产量与光谱资料以及同步接收的 NOAA/AVHRR资料,计算了牧草产量与各种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各种植被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并建立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动态监测光谱模型;牧草干重和鲜重与气象卫星比值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7597和0.8066;建立牧草产量卫星遥感监测模型,可用于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0.
羊草和大针茅光合作用午间降低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项研究指出,在晴天条件下,由于土壤水分含量不同,羊草和大针茅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呈现出两种类型:在土壤水分充足时,为午前高峰型;在土壤干旱时,为双峰型。两者均属于光合作用午间降低的类型。 两种植物相比,在土壤干旱时,羊草比大针茅光合午间降低幅度大得多;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其降低程度相近。无论土壤含水量高低,大气湿度降低均是引起光合午间降低的主要大气生态因子。所不同的是,强光只有在土壤干旱时才是引起光合午间降低的直接生态因子;因此,午后光合高峰的出现是光强下降所致。土壤水分亏缺与大气低湿相配合,加剧了光合午间降低的程度,其降低幅度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大。因此,增加土壤水分是减缓光合午间降低程度的主要生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