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5个非煤企业,对5个非煤企业的508例粉尘作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20例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粉尘作业人员对粉尘危害预防的了解情况的正答率为84.62%,其中听过企业讲授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比例为79.35%,知道工作环境中有人检测粉尘浓度的比例为77.42%。结论是非煤企业对生产性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低;粉尘作业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基本防尘措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较低;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2.
生产工人长期接触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等职业病,为了解水泥行业粉尘危害的现状,我们对本市水泥行业进行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1概况莱芜市共有水泥企业12家,年产水泥60万吨。本次调查检测企业12家,检测粉尘作业点129个,进行粉尘分级的岗位93个,调查粉尘作业人员1244人,占职工总数的65%。2调查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及LD84—199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规程》的要求,测定…  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提出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中,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分级单元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_2(F)]的百分含量以及工人接尘肺总通气量三项指标来综合反映的。依据标准,对于生产性粉尘工人活动范围小(仅有一个粉尘浓度测点),单品种物流生产工艺的分级单元,上述三项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但实际工作中,并非所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的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性粉尘,危害人体的部位不同,其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当进行粉尘的卫生学评价时,需要分别测出呼吸性粉尘、非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5.
生产环境工作区的粉尘浓度是指单位空气体积中颗粒物的总量而言。如果仅用这一项指标来评价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够全面的,因为粗颗粒(10μm 以上)的粉尘不能进入肺部,而危害最大的则是所谓“可吸入性粉尘”(<7μm)。从五十年代开始,英、美等国相续研究并制订了可吸入性粉尘浓度的卫生标准。为了适应这些标准,在测尘仪器上所作的重大改  相似文献   

6.
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已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对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修订。该标准将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为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分级指标,有助于企业加强粉尘作业场所分级管理,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也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对粉尘作业场所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是基于当时的检测手段和对粉尘的认识而制定的。随着作业环境粉尘治理工作的发展和粉尘检测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粉尘危害机理认识的深入,该分级存在的许多不足逐渐暴露出来。这主要是由于该分级依据的是采用短时定点采样测得的粉尘作业场所的全尘环境浓度。例如在水泥企业,由于作业环境空间的粉尘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空间也表现出不同的粉尘浓度值,因而采用短时定点  相似文献   

8.
冶金建筑企业施工规模大,作业流程长,工艺复杂,产生大量粉尘,威胁施工人员的健康。根据我公司施工现场主要产尘点的监测以及接尘人员的健康检查情况,现对施工现场粉尘分布及其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等简述如下。一、施工现场粉尘分布及其危害根据我公司的实际调查,施工现场粉尘分布的基本情况如下: (1)凿岩作业场所。当采用风镐凿岩时,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浓度为0.17~6.9mg/m~3,粉尘合格率约80%。当采用手持式凿岩机钻眼  相似文献   

9.
粉尘是导致职业病的重要因素,治理粉尘,是劳动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面。科学地进行劳动卫生监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技术。为此,本刊从本期起连载《粉尘检测技术》,供参考。它包括粉尘的危害,粉尘浓度、粒度的基本概念,呼吸性粉尘的检测,粉尘浓度检测技术,粉尘粒度检测技术,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技术,纤维粉尘检测技术,测尘附属设备,工业局部排气系统的检测,生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评价共十章。  相似文献   

10.
我矿井下作业有4个主要工种:凿岩,爆破,扒装,支护。矿山井下的粉尘危害主要表现在这4个工种的作业工人矽肺病的发病情况。调查表明,我矿作业工人矽肺病发病率高的工种,并不是粉尘浓度合格率最低的凿岩工种,而是扒装和爆破工种。表1为我矿1974~1983年4个工种岗位年均粉尘浓度测定汇总;表2为1990年作业工人矽肺检查结果。据此,我们对凿岩工种岗位粉尘的  相似文献   

11.
尘肺病是目前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吸入较多的粉尘所致。近几年采,煤矿综合防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后,通过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及乡镇煤矿停产整顿,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防尘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防尘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防尘设施,普遍开展了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率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煤炭开采环境条件差、产尘环节多、粉尘治理难度大、对粉尘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粉尘危害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和保障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总粉尘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得出呼吸性粉尘是总粉尘的一部分,且总粉尘是呼尘的3倍左右(算术平均值)。同时讨论了不同粉尘对人体危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一、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分类随着作业环境粉尘治理工作的发展,粉尘浓度检测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粉尘浓度测定的领域和目的也在不断扩大,主要有测定生产工人实际接触的粉尘浓度,以确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定期的环境卫生检测,评价作业环境质量,进行岗位粉尘分级;测定除尘装置附近的环境浓度,以评价防尘措施效果.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采用计数法,只有苏联、中国、捷克等少数国家采用计重法。60年代以后,随着矽肺病理研究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多数学者认为粉尘重量浓度与矽  相似文献   

14.
在矿井防尘检查和矿尘危害程度评定时,两个条件基本相似、防尘措施完全相同的矿井,或相邻两个采区、采掘工作面,获得的粉尘浓度实测结果有时相差十分悬殊。例如,去年四季度,我局五项综合防尘措施投用率仅占10%的四方台矿.平均粉尘浓度却比五项综合防尘措施投用率已达85%以上的七星矿低1.0~1.5mg/m~3;宝山矿没注  相似文献   

15.
一般情况下,粉尘浓度检测的目的是:评定作业场所粉尘污染程度与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的符合程度;检查作业场所操作工人的暴露浓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及对危害程度进行卫生学评价;为作业场所的局部排气通风、除尘设施的改进提供依据;为解决特殊需要和科研方面的疑难问  相似文献   

16.
煤炭企业粉尘控制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粉尘危害的5个煤炭企业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对象包括企业负责人、接尘人员、职业病防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粉尘防治的制度和措施,接尘工人对粉尘防治知识的知信行等。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查阅档案等方式。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以SAS 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诊断年代的推移,新发尘肺病例Ⅰ期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趋势。各类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其可预防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基本防尘措施认识程度高;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低。在所调查的478名接尘人员中,只有59.4%的人知道发过宣传材料。接尘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2.6%,而且每次都使用者不到总人数的1/2,防护用品的舒适性差是其不使用的主要原因。企业中仍有18.8%的职工没做过岗前体检。所调查的五个煤矿防尘设施较为完备,运转情况基本良好,但防尘效果一般。粉尘浓度监测工作开展不规范,企业粉尘管理工作不完善,存在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职业健康体检体系不健全、防尘措施不到位、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等问题,在粉尘管理方面仍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不同粒度的粉尘对人的危害不同,总粉尘浓度不能完全反映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水平。所以,在粉尘监测中不仅要监测总粉尘浓度,还要监测呼吸性粉尘浓度。研究表明,氡气可以诱发肺癌。众所周知,氡的危害主要来自氡衰变短寿命子体产物。该子体呈气溶胶状态赋存于空气之中,粒径在0.001~0.04微米范围内,常附着于尘粒上。  相似文献   

18.
铸造生产过程伴随着高温、噪声、烟尘等职业危害,其中以粉尘危害最大,铸工患矽肺病的情况相当严重。一、粉尘危害状况 1.主要原料的粉尘性质铸造原料中用量最大的是石英砂、红砂、混合砂(石英砂、白泥、炭粉)。原砂游离二氧化硅含最一般高达70%~90%,型砂、混合砂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也大多在20%~40%之间。粉尘中的二氧化硅是矽肺  相似文献   

19.
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及防尘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呼吸性粉尘对矿井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等进行分工种个体性的全尘和呼尘监测,测定了各工作面粉尘(全尘和呼尘)的浓度、粉尘分散度和SiO2浓度。其结果表明: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的方法更加真实可靠,更真实地反映了呼吸性粉尘对井下各操作工种的致病危害,测得的各工作面各工种的呼尘浓度均高于国家标准。通过数据的分析以及工人的建议,提出了一些新式的、有效的防尘措施来降低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呼吸性粉尘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符合BMRC曲线透过率的固定微粒,即指能够到达肺泡,并引起尘肺的粉尘,一般指小于5μm的粉尘粒子。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是按粉尘的种类,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低和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超标倍数等三个因素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