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防苑》2003,(5)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是一种很平常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很小,人们感觉不到,只有用灵敏的仪器才能测到。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有五万次左右,能造成破坏的约一千次。像海城、唐山那样强烈的地震很少,平均每年发生20次左右。至于更强烈的地震平均每年仅一两次。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9,(1)
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造成生命损失的地震次数为143次,占成灾地震(有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地震)的25%。成灾地震平均每年发生9. 45次,而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 38次。(2)中国大陆致死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突出,重特大地震对累计地震死亡人数作用明显,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呈高度集中的特点。(3)中国大陆地震灾害分布广,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28个省份发生过成灾地震,因地震导致有人员死亡的省份有18个,其中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因地震灾害导致的累计人员死亡占全国的比例高达90%。地震灾害总体呈现中小地震在多震省份生命损失较小,在少震省份生命损失反而较大。(4)5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累计人员死亡高达34. 66万人,其中城市直下型地震贡献率高达71%。(5)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布受人口密度影响显著,以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与地震发生频次相反。  相似文献   

3.
申俊 《防灾博览》2021,(1):20-27
地震是突发性极强的自然现象,地震灾害具有成灾迅速、破坏性强、影响面大等特点,如何在震时做出科学正确的应急避险选择,既取决于平时的应急避险准备,更取决于震时果断正确的应急避险方式.地球上每年平均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是不是所有的地震都需要应急避险呢?显然不是.需要应急避险的是那些可能对人们造成伤害的地震.为此,需要了解地...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的碰撞带东缘,地质构造运动剧烈,地震活动以频度高、震级大、分布广而著称,在4%的国土范围内承受了全国20%以上的地震灾害,是国内外地学研究者高度关注的地区之一。根据20世纪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统计,云南平均每年发生三四次5级地震,每3年发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地震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地震史料和近代地震调查资料,总结得出辽宁省的地震灾害有以下特点:(1)类型较多,除了浅源地震外,还有由人类生产活动诱发的矿震、水库地震和塌陷地震。(2)发生频繁,近100年来共记录到烈度6度以上的构造地震14次,近年来破坏性矿震每年都有发生。(3)分布范围广,成灾方式不一,全省90%的地区都遭受过6度以上的震害,有的一次成灾,有的灾害系由多次地震累加造成。(4)损失严重,辽宁省经济发达,而灾害频发区集中在中部城市群,因而使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6,(4)
地震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威胁最大的一种大规模自然灾害。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其中有震感的约5万次,然而,有破坏性的地震大约只有18次。强烈地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财产,一旦发生,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甚至倾刻之间夷为平地。3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震惊世界惨绝人寰  相似文献   

7.
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对安徽及华东地区地震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雪泉  李罡风 《灾害学》2004,19(3):30-33,38
本文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分别从年地震频次和年最大震级两个方面对安徽及华东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安徽地区ML≥3.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约两年一遇;年发生ML≥3.9地震,则3年可能遇一次.而华东地区ML≥4.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大约3年一遇;年发生ML≥4.9的地震,则可能2年遇一次.  相似文献   

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台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边界上,那里发生着主动碰撞和俯冲现象。这样的板块构造过程导致了该地区强烈的地震活动(Tsai等,1977;1981)。平均每年约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其中一些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Cheng和Yeh.1989)。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在这地震易发区,未来地震的潜在损失将更巨大。因此,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于现有的重要建筑物的安全性评定,以及正在设计中的重要建筑物可能的危险性估算,显得非常重要。虽然对地震危险性问题已进行了若干研究(如Man,1978;Lai和Tsai,1983;Hsu和Tseng,1985),但首次进行综合性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则是1984年为台湾电力公司(TPC)的2号核电站研究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9.
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地震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如果震后能迅速预知地震人员伤亡数量,这对挽救生命损失是十分有意义的。统计了近10年来中国大陆数10次强震、中强震灾害损失,根据影响伤亡的主要因素,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使之可用于地震预警。  相似文献   

10.
一、2016年全球大震活动 2016年全球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110次,其中8.0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16次.7.0级以上大震发生频率稍低于1900年以来18.3次年的平均水平,最大地震为11月13日新西兰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溧阳震中区精密磁测和a径迹测量结果,探测出茅山东侧断陷盆地内发育北北东向上沛—上姚和北北西向上沛—平桥两组断裂.结合区内地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两组断裂可能为茅东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两次地震余震三度空间分布表明茅东断裂带及其茅东断陷盆地构成溧阳两次地震的孕震构造,而两组断裂交汇破裂与茅东断裂带主破裂在深处的沟通是溧阳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约有500万次,虽然仅仅只有100次左右能造成灾害,但由于其造成的灾害常常是毁灭性的,仍然是全球自然灾害之首。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始终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这次由国务院组织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化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将防震减灾工作提升到了相应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06,(2)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省九江县、瑞昌市之间发生5.7级地震,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800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1.8万间房屋倒塌。地震和日常所见的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99%以上的地震是微小地震,人们不容易感觉到。但强烈的突发性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专家调查发现,13名遇难者中,直接被倒塌房屋压死的很少,绝大多数是地震发生时跑出房屋,被掉落的女儿墙、屋瓦、砖块等砸死。死因暴露出当地居民避震知识缺乏,房屋抗震性能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40年自然灾害总况与减灾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马宗晋  赵阿兴 《灾害学》1991,6(1):19-26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大陆地震的频次和强度居世界之首,占全球地震能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台风登陆的频次每年达七次;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连年不断;危及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安全相当严重。本文介绍了中国近40年自然灾害总况,现有的受灾害威胁的状况和防御能力,最后提出了监测、预报、抗灾、防灾、救灾和援建为要点的减灾系统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印尼苏门答腊海域发生了4 次8.3 级以上巨大地震,广东地区地下水位观测记录到这4次地震的大量响应信息,归纳这些响应信息的表现形态、特征、及响应过程,获得响应强弱与震级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响应的"敏感点"等.通过总结这4次强震响应信息,有助于理解强地震的衰减过程和开展震源物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有何区别?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一次地震本身的大小,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但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是不一样的,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即地震烈度.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这就好像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的破坏程度不同.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内蒙包头和云南姚安2次典型城乡地震案例的灾情对比,分析了自然灾害系统中承灾体的脆弱性对于灾情的放大缩小影响.由于城乡承灾体的差异,虽然致灾因子强度--地震震级大致相当,两次地震的灾情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地震的经济损失绝对值小于城市地震,但是地震灾害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城市居民;地震灾害造成的居民住房损失占经济损失比例最大,城乡都在50%以上;农村地震造成的无家可归人口、死亡人口少,但受伤人数较多,城市地震则相反,受伤人数少,无家可归人口、死亡人口多.因此,农村地震、城市地震的救援工作以及抗震减灾措施都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前出现的与该地震孕育和发生相关联的现象。地震是地壳运动中岩石应力应变不断积累、增加,当其超过岩石破裂强度时所发生的岩体突然破裂。所以,地震的孕育总是伴随有一个应力应变长时期积累的过程,当这个过程中应力强度增长到接近岩石破裂强度时,岩石中出现小的破裂,且其数量和长度随应力的增长而增大,并因此而导致岩石体积变形,于是在地表就能观测到地壳形变。例如,1966年邢台地震前,震区内某水准点的高程变化有明显的震前异常,从1964年底开始,一反其历年来长趋势下降的常态,而以每年100毫米的速度急剧上升,至震前又转为  相似文献   

19.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由北岛、南岛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总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其西面隔着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面与汤加、斐济相邻。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新西兰地质活动比较频繁,地震活动相对活跃,每年可记录到的地震次数达1.4万次。但是,由于防震技术的领先和灾害救援体系的完备,新西兰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并不是很大。然而,2010年9月4日和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连续发生了两场地震,将世界的眼光再次引向了这个地处世界两大构造板块之间的地震多发岛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繁多发的国家,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8级以上地震9次。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雅安地震,近几年的三次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