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分析及园区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绵城市建设是低影响发展(LID)理念的特色实践。厦门市是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城市之一,故海绵城市建设对厦门市生态文明和旅游城市的建设工作有重要意义。结合厦门市具体特点和LID技术特点,对厦门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作了进一步分析。介绍了厦门市某园区的LID技术应用示范,并对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高效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其他区域的海绵城市技术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不同LID设施绿地在雨水径流的接收、传送到蓄存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设施绿地作为系统的整体去除污染物主要机理,展望了城市设施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为设施绿地在城市雨洪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沣西新城为例,介绍了沣西新城为建设海绵城市采取的综合举措,分析了沣西新城暴雨管理和雨水综合利用的LID设施,得出雨水花园、生态滤沟、植生滞留槽、下凹式绿地、集料蓄水沟、中心绿廊等形成的四级雨水利用系统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净化污染物、充分利用雨水。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建设沣西新城成为西北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繁,城市化建设急速发展,由于强降雨导致的城市轨道交通内涝,给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基于雨水管理的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车辆基地径流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NSGA-Ⅱ构建以径流总量控制率、节点超载总时间和LID工程总成本为目标函数的LID优化布置算法,从模型角度优化LID措施的组合方案及规模,避免情景方案中人工枚举不全面的问题;并以上海市某车辆基地为研究区域,探究区域的LID布设方案。模拟结果表明:耦合SWMM和优化算法可生成一系列兼顾上述三目标的LID布设方案,有效削减了区域雨水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提高区域排水能力,为车辆基地的LID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植物是多种雨水源头减排设施基本的构成要素,其生长情况与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绵城市的功能和效果。以北京市21个海绵城市项目中72个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的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建成后评估。通过实地调查法,对LID设施内植物的应用种类与频度、配置模式、观赏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植物生态习性、雨水功能性与观赏性3个方面构建LID设施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对10组典型设施的植物群落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合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综合效益高的植物配置模式及优化思路,以期为北京市和中国北方地区LID设施的植物景观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4年底,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提出了城市不同层次规划中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和相关要求,以及雨水管理的技术方法.海绵城市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但对于国外先进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直接经验借鉴仍然较少,这里通过重点介绍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雨水“Onsite”(雨水地块内处理)的管理理念、方法以及主要雨水管理设施的用地指标,以期为国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陆续开展,低影响开发(LID)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各地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事实上,各地在实践中也都逐渐总结出,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转化为控制的雨量更容易落地实施,而实现目标的其中一个关键抓手就是雨水调蓄设施.通过对调蓄设施的类型、用途及标准等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提出规划建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促进调蓄设施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设施,能够减少径流雨水的产生、外排以及发挥净化作用,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种类较多,设施的控制效果及适用条件不一。为便于海绵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验收、考核及监测评估,提出了"海绵当量"的概念以及典型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当量的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典型片区为例进行应用验证。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优化及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城市的污水净化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性,减少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进行海绵城市创建,提出基于截污净化技术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城市的污水分平地、洼地、地下管道、街道和厂区进行分区截污净化处理。对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表面径流以及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截污净化处理,截污净化处理采用物理滤除和化学处理结合的方式,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建立区域污水排放管理制度,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化建设,提高海绵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雨水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逐渐在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模型的模拟精度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以某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水系统为例,基于SWMM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重现期条件下,低影响开发设施占比和汇流路径的差异对雨水径流水量控制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汇流路径相比,考虑汇流路径时雨水径流外排总量削减率为4.32%~26.53%,峰值削减率为38.46%~61.40%。因此,汇流路径对雨水径流外排总量和峰值流量影响均较大,且随着LID设施占比升高而增大,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而降低。在场地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汇流路径设计,提高场地中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同时,在利用模型对场地雨水控制利用效果评估时,也应充分考虑汇流路径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献中计算压降的公式,得出压降随喉管长度变化的关系;应用WilliamLicht效率公式,得出效率及效率、压降比随喉管长度和喉管气速的变化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得出了在给定效率下压降最小时相应的喉管直径和管长的最佳组合。该结果对于优化文丘里除尘器喉管结构设计、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环境共同侵权行为所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突出问题,并日趋严重.本文针对环境共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成立要件和责任承担形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陇南白龙江流域河谷浅山区冬季温度分布及逆温出现的特点;阐述了逆温形成的原因及与桔树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逆温暖层”农业气候、生态的优势;根据冬季宏观温度和山体逆温分布规律,提出了浅山“暖层”宜桔地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鲁西平原微咸水资源的开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平原处于黄泛平原的尾闾地段,常受旱涝盐咸多种危害。本文分析了浅层微咸水的形成、水质及动态特征,对水质、水量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开发利用微咸水的可能性及灌溉效益。农业上开采浅层微咸水,无疑对扩大地下水资源及促进鲁西平原水、土环境的良性循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文献中计算压降的公式,得出压降随喉管长度变化的关系;应用William Licht效率公式,得出效率及效率、压降比随喉管长度和喉管气速的变化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得出了在给定效率下压降最小时相应的喉管直径和管长的最佳组合.该结果对于优化文丘里除尘器喉管结构设计、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沉积物中磷含量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磷含量测定法(简称SMT法)和H2SO4-HClO4消化法对黄河上游段青海玛多、甘肃西固、宁夏中卫等六处的黄河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总磷(TP)含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IP含量范围为288.66-742.27μg.g^-1,OP含量范围为17.53-83.18μg.g^-1TP含量范围是350.52-781.44μg.g^-1;无机磷含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有机磷的含量从青海玛多至石嘴山大致呈现降低趋势,总磷中无机磷的含量占80%以上,因此总磷的变化趋势与无机磷的相似;从TP的测定结果可知H2SO4-HClO4消化法比STM法的测定值略大些,总磷提取的较为完全,但SMT法也可用于测黄河沉积物样的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调节水量的价值评估 ——兴山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河流枯水流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以泾、洛、渭三河流干流在陕西境内的主要控制断面为例,分析了14个时段枯水流量的概率分布特征,选定了理论分布线型,揭示了各枯水序列的时段平均流量均值、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推求不同频率不同时段的枯水流量的经验公式。绘制了相应的关系曲线,应用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黄土高原旱地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光、热、自然降水等各主要因子的生产潜力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开发该地区旱地农业的自然生产力潜势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通过对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控制因素与非可控制因素的分析,以及从人类经济再生产行为方式等角度,对旱地自然生产力蕴藏着巨大潜势和“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这一历史事实构成的悖论作出了科学解释,否定了“十年九旱”是旱地农业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的传统观点,为开发旱地农业资源提供了一条现实的、可供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产量计算及流场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提出定量计算垃圾渗滤液产量的方法,考虑填埋场地考土体自身的防渗能力,提出预测填埋场地中渗滤液流场分布的有限元方法,对场地中渗滤液的流量进行预测并对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了评估,进而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