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表明,水生生物监测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但技术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水环境污染物生物监测的理论及其优越性和主要方法,对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简要分析水生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意见,展望了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与数学分析结合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是通过膜技术强化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新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少和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它存在膜污染和能耗高的缺陷;三相生物流化床具有处理效率高、容积负荷大、传质速度快等优点,但它同样也存在出水悬浮物浓度高和载体易流失的缺陷,将膜分离技术和三相生物流化床有机结合是水处理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在讨论膜生物反应器和生物流化床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结合后的膜生物流化床在膜污染、能耗、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恶臭气体的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各种生物脱臭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提高生物脱臭效率的途径,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生物脱臭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着重综述废气的生物处理技术,介绍其特性、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挥发性有机和无机物及臭味,可在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器和生物滴滤池中,经吸收或吸附和生物分解而有效地去除。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较高浓度和流量,并可扩大可降解化合物的范围,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可使疏水性挥发物的处理更有效。因此,生物控制技术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将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良的污水处理生物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物塘技术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普通的好氧、厌氧和兼性生物塘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特别是处理工业废水有一定难度,使得普通生物塘系统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一种改良的生物塘系统改变了生物塘技术应用的尴尬局面,这就是下文将要介绍的RIPS系统。1 系统组成与处理流程作为一个改良的兼性生物塘系统,RIP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图1 RIPS系统  RIPS系统表面裸露,由压实的土壤构成。底部是深厌氧层,中间是污泥层,最上部是由需氧菌和藻类构成的需氧层。处理运行时污水自下部进入深厌氧层,可沉降的…  相似文献   

7.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及综合价值进行了阐述了评价,阐明了该保护区对岭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西辽河水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的港口进行微观生物污损调查。方法在天津、青岛、宁波、湛江和三亚的港口进行实海挂样试验,通过染色、封装、显微观察、计数等方法,对我国沿海从北到南五个港口微观生物的初期污损进行调查。结果通过玻片实海浸挂和荧光显微观察法,建立了一种生物污损初期附着状况的试验调查方法。微观生物污损主要以细菌和硅藻为主,在样片浸入海水后的数小时内,表面即附着微观生物。不同港口的挂片表面所附着的生物量存在差异,实海挂片24h后,样片表面附着的细菌数量约为100~300cells/mm~2,微藻数量约为10~60cells/mm~2。在相同试验周期内,水温较高海域收集到的样片表面的生物量较大。随港口纬度的升高,样片表面的生物量减少。结论我国沿海海港的微观污损生物均以细菌和硅藻为主,初期生物附着量受港口所处纬度影响,五个港口一天内的微观生物附着量均大于10 cells/mm~2。  相似文献   

9.
综合生物毒性指标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种类复杂,内含有毒物数量大、种类多,采用现有的水质污染综合指标即 BOD、COD、TOC、DO 等化学指标只能监测出单一因子的直接影响,反映不出多种毒物的综合影响.只有选用能直接测定水体总毒性的方法才能准确地鉴别废水中有毒物的综合生物毒性效应.发光菌毒性试验、SOS 微生物显色反应检测法以及微核技术就是近年来国内外在生物急性毒性和遗传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标化模糊综合评价生物指数法,对临江河水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了评价,为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水和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生物早期警报系统在水和废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监测是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生物早期警报系统根据活生物对污染物的灵敏反应,快速确认污染事件,本文对生物早期警报系统的发展,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质生物监测方法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水质生物监测的定义、理论及其优越性和主要方法。对水质生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水质生物监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微型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仍是中国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监测是常用水质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生生物在污染环境下所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而微型生物群落是水生态系统中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具有对胁迫反应敏感以及胁迫过后自身恢复迅速等特性,在水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微型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轮虫等.本文阐述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各自地位、作用和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成为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松林 《环境》2010,(12):46-49
<正>生物燃料本是许多人寄予厚望的抗暖化救星,但随着需求日益攀升,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17.
氯乙烯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厌氧脱氯还原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通过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还原脱氯降解氯乙烯的污染。通过注射井向氯乙烯污染区域注射有机物基质作为电子供体,再加入通过富集培养的强化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降解,从而达到对污染地区修复的目的。并列举了一个实例说明此修复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生物脱氮系统中无厌氧释磷的生物除磷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个工作容积为6L的SBR反应器(1#和2#)分别进行人工废水的脱氮试验研究,其中1#进水是以醋酸钠为碳源,2#以淀粉为碳源,2个反应器进水的COD、氨氮、磷酸盐和硝氮浓度一致.2个反应器均按缺氧76min-好氧294min交替的模式运行·在COD/NO-3N比为8.76:1(400 mg·L-1:45.67 mg·L-1)和15.03:1(400 mg·L-1:26.61 mg·L-1)2种水质条件下.考察了2个反应器对COD、氮和磷的脱除情况.结果表明.2种碳氮比下,1#反应器为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对硝酸盐和COD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对磷基本不能去除;2#反应器在缺氧段发生反硝化脱氮作用,在好氧时段发生硝化作用,同时伴有明显的磷去除.这种现象稳定持续,致使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明显增加.结合pH、DO等环境因素的分析,判定这是一种新型的非传统生物除磷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生物治理能起到保土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美化自然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效果,发展经济林还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因此生物治理是小流域治理的优选方法。朝阳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地区,植物不易成活,如何种植适于朝阳地区生长的耐旱植物,运用封山育林、发展经济林、沟头生物防护、沟底生物谷坊防护、河岸植被缓冲带等小流域综合生物治理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了,这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早在1987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决议,针对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的状况,确定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制定一项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文书,即后来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了《公约》制定的各项活动,多次派出代表参加了《公约》的起草、修订和谈判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