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国际原子能委员会成立于1957年,成员有100多个,其基本职责是制订各种规定和安全法,监督核材料的使用与储存。从1958年起,该委员会执行“核安全和保护环境”方案,其目的是保证安全使用核  相似文献   

2.
全国海洋放射性辐射防护技术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85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厦门举行。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委托下属的《海洋放射性辐射防护研究专业组》召开,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举办的。 会议收到论文三十二篇(包括全文或摘要)其中十一篇参加会议交流。内容涉及海洋放射性分析化学、海洋放射性生态学、放射性废物和深海处置、海洋动力学,海洋放射性调查及海洋放射性排放标准等方面。 会议首先由大会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海洋学会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万邦和副研究员致开幕词,海洋局三所所长徐沧溶到会看望了代表并致了欢迎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海洋学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棋副教授致贺词。 会上核工业部辐射防护研究所陈竹舟同志介绍了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技术委员会关于“修改海洋投弃放射性废物的限定与建议”会议的情况;海洋局三所蔡福龙同志介绍了访问摩纳哥国际海洋放射性研究室的情况,丰富了会议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海洋管理委员会(MSC)是一个独立的、全球性非盈利国际组织,其成立宗旨是保护日益减少的鱼类资源,保护地球海洋环境,为不可持续捕鱼作业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海洋管理委员会由大型食品及消费品生产企业联合利华(Unilever)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创办于1997年,并在1999年独立,于2000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在日本、德国、瑞士、奥地利、美洲区、亚太区、荷兰、南非、苏格兰、法国等多地设有办事处,业务遍布全球.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联下属的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是一个多学科的国际学术组织,成立于1969年,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和全球性环境保护问题。我国于1988年6月加入该组织。 中国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8年7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学会、气象学会、地质学会、地理学会、水土保持学会等代表到会祝贺,中国委员会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海洋环境放射性评价的特点、依据及含放射性液体流出物向海洋环境排放的控制方法。为了加强我国海洋环境管理并促进沿海核能事业的发展,建议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建议原则,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核排放评价模式,建立合理的排放管理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第42届联合国大会于1987年12月11日通过169号决议,其主要内容是把1900—2000年的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中文简称“国际减灾十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1989年4月21日在北京成立。  相似文献   

7.
前言 海洋放射性水平调查一直是全世界有关国家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核武器的试验、核电站的建立,核燃料生产、厂矿的增加,以及其它和平利用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量的放射性产物或废物排入海洋。这对海洋放射性水平有多大影响,对人们有否危害?这些皆是海洋放射性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渤、黄海海域放射性调查科研协作方案的要求,166Ru列为重点调查的核素之一,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地球化学途径”工作组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于1989年11月13~17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工作组挂靠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和江苏省无锡市环境保护局受中国委员会的委托,共同承办了这次会议。军内外24个成员单位的代表以及其它有关单位的代表共110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防化部副部长、副教授王锡仁同志,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刘静宜教授,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9.
ARecommendationfromChinaEnvironment&DevelopmentInternationalCooperationcommitteetoChineseGovernment编者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是一个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合作的、高级的咨询机构。它成立于1992年4月,委员会主席由国务委员宋健担任,拉贝尔女士、曲格平、顾明担任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会有40位成员,中方成员来自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关的重要部门的部长、副部长或著名专家;外方成员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国际组织中地位相应于中方成员的专家和著名人士。委员会下设7个专家工作组,每年召开一次委员…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4届会议于1993年7月5日至9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出席会议的有53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观察员乌克兰,2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海安会、散化分委会、船旗国履约分委会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席是P.Bergmeijer先生(荷兰),会议议程23项,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议程的全部活动,并派员参加加强检验工作组的工作,会议情况如下: 一、国际海洋防污公约情况  相似文献   

11.
1984年5月14—18日在法国南特市举行的《海岸带污染通量研讨会》是一次关于海洋环保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美国海洋和大气局(NOAA)和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三家联合发起并由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具  相似文献   

12.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海洋放射性监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总结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同核素通过海洋途径排放的放射性总量;介绍多个国家开展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基于海洋放射性本底与各国制定的限值标准,对福岛核事故后海洋放射性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对国内外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进行展望,从海洋环境安全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我国海洋放射性数据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IMO的技术合作计划(TC)已经重新编制。新计划加强了组织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采纳和执行世界性规范和标准。 这一套综合计划由四部分组成:即海洋安全、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海洋运输以及海洋法规。与“技术使用委员会”致力于协调和增集资金的同时,有关委员会将对这几部分计划进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前 言 自然界各种物质中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海洋亦不例外。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b及U系元素,其它放射性核索(包括Th系核素在内)在海洋中也有一定含量。另外,近几十年来,核爆炸的放射性落下灰及核动力装置(如核电站、核潜艇、核舰艇)产生的废水排入海洋,使海洋中出现了人工放射性核素。为了了解辽宁近岸海域的放射性水平,1981年至1982年,辽宁省渤、黄海放射性水平调查科研协作组对渤、黄海海域中的海水、底质及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本文仅就这些物质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分布状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海洋放射生态学是研究海洋中的放射性与海洋生物的个体、种群、群体乃至整个生态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它与核工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研究目的是发展核工程,保护生态系。 放射生态学的研究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放射生态学”一词产生于五十年代。一九四三年,当美国第一座反应堆——汉福德开始工作几个月之后,由于哥伦比亚河受污染,华盛顿大学便建立了应用渔业实验室,进行水生生物的辐射效应研究;一九四六年开始的比基尼  相似文献   

16.
湿地国际     
《世界环境》2007,(1):90-90
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是全球性非盈利组织,创建于1995年,由原亚洲湿地局(AWB)、国际水禽和湿地研究局(IWRB)以及美洲湿地组织(WA)3个国际组织合并而成。其中,亚洲湿地局于1983年成立,主要工作范围在亚太地区。国际水禽和湿地研究局(IWRB)于1954年成立,主要工作区域是欧洲、非洲和中东。美洲湿地组织是西半球鴴鹬类水鸟网络的一部分,于1985年成立,在南美和北美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80年9月15日至19日在瑞典首都举行了国际空气质量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146)第七次会议。我国派代表团二人首次出席了该国际会议。ISO/TC-146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中重要的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71年9月,由西德负责秘书处工作。由于各国情况和所制订的环境标准数值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8.
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十分关注。保护环境的机构像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据统计,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其名称及缩写如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 IUCN 联合国环境规划管理理事会 GCE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所 IIFD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ICRP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 IUBS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 ACOPE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法两国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由中国国家海洋局二所和海洋环保所与法国科研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法长江口合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杭州举行。米自法旧、美国、联邦德国、荷兰、泰国等国家的科学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问海洋学委员会、法国驻华使馆的代表共18人,中方科学家80人出席了讨论会。 一九八六年一月和七月2个航次中,中法两国科学家乘我国“向阳红09”和“海监42”  相似文献   

20.
国际扶轮社是1905年成立的一个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国际性团体,由专业人员和商人组成,在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新任主席保罗·柯士达不久前向全社提出保护全球环境的倡议:“保护我们的星球:地球”,号召全体成员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该社于1990年7月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设四个分委会负责保护植物、动物、空气、污染、水资源问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