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总α,β射线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排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总α,β射线的来源,和对机体的危害过程及生物效应原理,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2.
《环境》1995,(10)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3条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1982年报告中指出:环境天然辐射对人产生的内照射年有效剂量当量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环境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1)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核能日益广泛的应用,环境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必然增加。特别是工业和生活用煤燃烧后散发出许多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有放射性在内的的大气污染。这在国内外的许多文献中早已  相似文献   

4.
<正> 在核能的发展和利用中,对安全担心的主要问题是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核废物是重要辐射源和环境污染源,核废物的治理是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份。一、核废物的产生人类的一切生产和消费活动都会产生目前不能再利用,或者不值得回收利用的物质,原子能的利用也不例外,一切生产、使用和操作放射性物质的部门和场所都可能产生放射性废物,其基本来源有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类活动频繁,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工矿企业急增,带来了弥漫大气的有害气体和污染水体、土壤的废水、废渣。在农业上逐渐广泛使用农药、化肥,使农作物中含有各种毒物残留量。城镇都市人口密度日益增高,生活污水、粪便、垃圾和家庭炉灶的烟尘以及机动运输车辆排出的尾气,也都对室内外空气、水源和土壤带来了危害。在能源上发展了原子能的利用和在科研、医疗上对放射性物质的采用,使环境中出现了对人类的辐射损伤。以上各个方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环境质量,使人们健康受到相当大的危害和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物质在大庆油田勘探、石油开采等方面应用广泛,而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危害也特别大.本文通过监测分析大庆油田放射分装室及周围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等放射性污染情况,得出大庆油田地区未受到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7.
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利用植物修复受污染环境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适当的植物不仅可用于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还可作有机污染及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室内建筑装修成为了普遍现象,且装修技术愈发高超。与此同时不合格的建筑装修材料也对室内空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侵害。建筑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成分如甲醛、苯系物、放射性物质等,都是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危害以及人们对装修材料错误使用进行分析;针对造成室内空气环境污染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治理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是1954年3月美国在南太平洋比基尼岛的氢弹试验以后,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的。那次试验使11,200平方公里的地区受到污染,以比基尼岛为中心直径3200公里的范围内,鱼类遭到明显污染。日本在1954年3~11月捕获的鱼中,由于放射性高于允许标准不能食用的数量,即达数万吨。  相似文献   

10.
张春芳 《陕西环境》1997,4(4):17-20
本文报道了西安市1992—1996年环境辐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环境γ辐射水平、土壤和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与西安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对有关同位素应用单位的监测结果表明,其环境放射性属正常水平范围,只有个别单位的局部地区土壤和水受到轻微污染,均作了妥善处理,防止和清除了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研究火力电站(厂)与核电站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造成的放射性危害,而对其热排放影响的研究则比较少。随着全世界范围的动力技术的发展,电站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这种热排放,以致动力电站排放的大量低潜热量造成对环境的热污染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热影响,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核电站排放的单位热量约超过火力发电站输入环境的热量的半倍,平均生产1个单位电能要输出2-3个单位的热能。一座可利用废气余热供暖的电站(即热电站),能把排放的大部分热量输送给工业和居民用户,仅有30%的热量输入环境,而一座冷凝式动力电站,则要把燃料燃烧所释放的60%以上的  相似文献   

12.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由于其良好的阻燃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家具,装饰材料及其他产品中。自使用以来,PBDEs在环境、生物体、人体中的污染水平快速增长,对生物体及人体的潜在危害日趋严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其危害性,部分PBDEs产品,如六溴联苯醚、七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五溴联苯醚已被列入禁用名单。文章概述PBDEs在生物体中的污染水平、生物累集效应以及PBDEs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及代谢效应,着重阐述了PBDEs对神经系统、生物转化酶系统、抗氧化防御系统、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毒性效应,同时对PBDEs毒性作用机制及PBDEs环境相关污染浓度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核设施在正常运行和发生事故时释放的气态放射性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因悬浮于空气造成空气污染;因干、湿沉积造成对地表、土壤和农作物污染。这些污染使人体受到辐射照射的主要途径为:沉浸于β、γ放射云受到的外照射;地面沉积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外照射;吸入污染空气和食入污染食物造成的内照射。本文根据某核设施(包括反应堆和后处理厂两  相似文献   

14.
该书是我国第一本综合地、系统地论述镉的科技专著。全书分10章:性质、冶炼、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生物效应、迁移转化、分析、处理、卫生标准和中国的镉污染与危害概况。该书从物理化学、冶金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医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饮水依赖于地下水 ,而地下水正在遭受来自各方面的污染 ,并且其污染是不可逆转的 ,危害更大。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污染来源及对环境、对人类的危害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属污染毒理机制和生物效应的复杂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对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一直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在介绍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综合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属污染毒理机制和生物效应的复杂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对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一直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在介绍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作综合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水葫芦用于水质污染治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葫芦净化水质的应用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此却也伴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任何外来物种均是“双刃剑”,其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有利有弊。正确客观评估水葫芦这样的外来种的生态环境效应,对水葫芦生态工程净化工艺进行科学设计并逐步完善其净化系统,加强和优化生态工程的管理,从而使水葫芦达到对污染水体的最佳净化效果和对环境的最低危害程度,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9.
铀矿山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铀矿山产生有害气体氧1.氧的产生红是由袖、镭衰变后形成的,在衰变系中,铀衰变成镭,镭又衰变成氧,氧再继续衰变成其它放射性物质,氧衰变后的放射性物质统称为氧子体。由于氛及其子体在衰变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a。q、y射线,这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害。氛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比重是气体中最大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易溶于水。2.氧的危害问)对大气的污染由于氧及氛子体是一种无色气体,所以它首先扩散在铀矿井内外的大气当中,特别是在矿井内,这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很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分外照射危害和内照射危害。外照射引起皮肤…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近年来环境微塑料污染研究的热点、前沿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为信息源,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功能,分析了2000—2020年环境微塑料污染领域发表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近年来发文量随着年份增加呈显著增长;微塑料、海洋环境、区域污染状况、微塑料的影响、监测、生物摄入累积、微塑料溯源、土壤与淡水等主题词为热点研究方向;研究前沿包括淡水、塑料制品、海洋污染、海洋垃圾与海洋生物效应等方面的内容。海洋、淡水等水体当中微塑料污染现状;环境微塑料污染的来源与分布监测;生物体微塑料累积与生物毒性效应;微塑料在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富集与生态效应及危害等是未来环境微塑料污染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