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长江南京夹江段污染源排放量、夹江段纳污能力及夹江段水质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泵站排污为夹江段的主要污染源。污水排放对夹江水质基本无影响,其水质符合夹江段主要的饮用水源水域功能要求:但夹江段水体的纳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现状排污量,主要表现为NH3-N排污量大于纳污能力。提出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水质、水量并重的原则,既要考虑夹江段水质达到水域功能目标,又要考虑水体容量,使夹江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淮河流域2003年7月汛期污染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辖淮河流域 7月份汛期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主要污染物浓度及流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汛期淮河流域整体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干流污染物浓度与流量存在相关。汛早期受面源污染影响较为明显 ,中、后期受点源污染为主 ;支流污染物浓度与流量之间相关不显著 ,主要受点源排污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北方河流在迳流量季节与年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河流水体的自净规律 ,对确定北方季节性河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与水质保护目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已得到应用并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湘江长沙段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季节性Kendall检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非参数检验。以湘江长沙段三汊矶断面2001—2011年水质监测结果为样本,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湘江长沙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氨氮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总磷浓度呈高度显著上升趋势,总镉、总砷浓度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湘江长沙段水质主要受城市生活、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河水流量对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淮安市区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淮宿分中心于1998年—2002年对淮安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二河闸水质达Ⅱ类水标准,五毒项目未检出;杨庄闸上游废黄河水质除1999年达Ⅲ类水标准外,其他年份水质均达Ⅱ类水标准,五毒项目未检出;京杭大运河淮安市区段及里运河水质较差,主要是氨氮超标严重,近5年水质基本都是劣于V类水标准。指出,淮河污染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沿淮上游积蓄的污水,时常以小流量下泄,并不时有所增大,经常发生水污染事故;淮阴第二抽水站抽水流量超过40m^3/s时,京杭大运河及里运河污水对淮安市区北京路地面水厂、淮阴区地面水厂两取水口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泸沽湖坐落于川滇交界处,是中国典型高原淡水湖泊。对泸沽湖水质的客观评价对于其规划保护及保护成效评估极为重要。鉴于溶解氧常常成为决定泸沽湖水质类别的唯一关键指标,在综合分析泸沽湖2013—2020年连续8年水环境主要指标变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溶解氧随季节、年际等的变化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及饱和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际波动。其中:溶解氧浓度一般是在春季升至全年最高,夏季末降低,并在秋冬季维持低位;溶解氧饱和率则是夏秋季节最高,冬季最低。溶解氧浓度的季节变化与水温显著负相关,而溶解氧饱和率的季节变化和水温、pH显著正相关;溶解氧浓度及饱和率的年际变化与水质主要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受高海拔低气压影响,虽然采取了大气压和温度补偿校准,但泸沽湖溶解氧浓度仍不易达到Ⅰ类水质标准限值(7.5 mg/L);而优良的水质加之茂盛的水生植被使得其溶解氧饱和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以达到Ⅰ类标准限值(90%)。因此,在自然环境特征类似于泸沽湖的水质优良高原湖泊,优先以饱和率作为溶解氧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滇池东南岸农业和富磷区入湖河流地表径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通过8次常规监测,对滇池东南岸10条以农业面源和受磷矿开采区影响的入湖河流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差异性。在南岸选取降雨过程相同的3条河流,开展暴雨径流监测,探讨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新宝象河的平均流量为2.6 m3/s,占总入湖流量的26.5%;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是滇池的主要污染指标,许多河流均已严重超标。河流水质在空间上可分为3类,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氮、总磷、溶解磷、硝态氮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达到了53.636%,氮、磷含量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降雨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浓度增长迅速,流量、悬浮物与大多数水质指标均有相关性,磷矿开采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降雨条件下更加明显,其悬浮物浓度在降雨条件下比只受农业面源影响的河流最高高出1.9倍。  相似文献   

8.
根据阳澄湖2000—201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总磷、总氮对水质的影响,以及水质富营养状况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与2000年相比,阳澄湖水质明显好转,主要超Ⅲ类指标总磷、总氮浓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但近几年水质稳定在Ⅳ类,改善不明显;2011年以来,总氮月度变化特征呈明显波浪型周期变化,阳澄西湖水质较差,东湖较...  相似文献   

9.
长湖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入湖地区TP质量浓度7月达最高值,且7月份入湖地区的桥河口、关沮口的NH3-N、TN含量稍高于5月。空间上,西北部入湖地区水质劣于湖心及东南部出湖地区。工业、生活等点源污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非点源以及天然降水量和径流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入湖排污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与长湖水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0.
太湖南溪水系水体中氨氮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湖南溪水系水体中的氨氮在不同河段,不同水期,不同年际的时空变化情况,指出,氨氮在水体中的含量变化受水量控制,与入河的城市污水和沿河两岸地表径流水中的氨氮有直接关系,氨氮含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权的WQI法在鄱阳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8年鄱阳湖15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综合水质指数(WQI)法研究10年间该湖水质年际、季节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鄱阳湖WQI多年平均值为78.41,水质总体处于差等级,其中氮、磷污染较为严重;该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各湖区WQI较为接近,湖区西北部和东南部污染相对较为严重;该湖夏季水质较好,水质与降水量及湖面风浪强度紧密相关;该湖污染物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周边的工、矿、企业的废水及采砂造成的污染物释放,建议控制、治理入湖河流水质,提高鄱阳湖较重污染区水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应用Mann Kendall(M K)、季节性Kendall(S K)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分析东江流域长时间尺度(16 a)和短时间尺度(5 a)水质变化趋势,解析流量与点面源污染对水质指标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东江干流DO呈明显下降趋势,TN呈明显上升趋势;二级支流淡水河整治成效显著,水质呈明显改善趋势。流域中上游水体耗氧有机物相对稳定且水平较低,而下游存在较大量耗氧有机物排放。S K检验有利于发现不同月份水情影响下的水质变化,检验出东江干流NH3-N呈明显下降趋势。M K(LOWESS)模型有利于解析各水质指标受上游集雨区汇水过程和点面源污染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分析1998—2017年间水质手工监测结果可知,温榆河水质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水质恶化-水质改善-水质稳定-水质进一步改善,最后一个阶段,污染凸显以氨氮为主。通过空间分析,温榆河上段化学需氧量主要受南沙河影响,氨氮受北沙河及南沙河影响均较大;下段氨氮主要受清河下段及坝河下段影响,而化学需氧量则受温榆河上段、清河下段、坝河下段3条河段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使温榆河整体水质第一次改善,部分直排污水及污水处理厂排水标准宽松,阻碍水质进一步改善。河道清淤,加强污水收集及管网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厂提高出水标准后,温榆河水质出现第二次改善,但仍然为劣Ⅴ类。自动站雨季监测发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认为,黄河流量的变化是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黄河水质在现状条件下没有对地下水来显著污染,地下水质的恶化更重要的是黄河补给量的减少相对地引起咸水补给量的增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污染物总量监测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污染物总量监测是以各污染物排放口监测为基础的区域排污量的整体系统测量工程这一概念。提出对工艺成熟运行稳定的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总量监测可用每日人工采样监测与可靠的流量测量来实现,并以扬子石化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为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湖泊水质监测布点优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洞庭湖前期监测布点情况,根据湖泊水文、地理、社会经济等环境特征,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理论和方法,选取社会经济、水文迳流量、监测数据特征值(最高值、平均值、最低值)、监测费用、布点数上下限共8个参数,设计了由9个控制方程构成的0—1整数规划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系统优化,获得了洞庭湖水质监测布点优化方案.监测断面数由原来的15个减至9个.按每年四次监测可节省经费12000元.监测优化方案对全湖各主要水域实行了优化监测.统计验证结果全湖COD、BOD_5、电导率、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铜、锌共9个项目的最高值、平均值、最低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4%、4.4%、6.4%.其整数规划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为大型湖泊监测与规划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9年和202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2020年汛期暴雨情景下的湖区及入湖河流开展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量化湖区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在不同降水量级情景下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TP为主要超标污染物。2020年汛期,出湖口水质为Ⅲ类的月份占比同比上升8.3%,有机污染强度同比显著加重,暴雨情景下的指标浓度变幅大于非汛期降水情景。②从空间上看,湖区水质自南向北改善明显。入湖支流汛期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强度增加的影响而有所下降,TP浓度在南部入湖口和出湖口变幅较小,NH3-N浓度与场次降水量存在强正相关性,污染负荷变化对场次暴雨量的累积响应较同步且迅速。③降水量级会影响污染来源结构。暴雨洪水的稀释作用可能是湖区水质年内波动的主要控制因素,暴雨可能导致湖体出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以十堰市神定河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构建了神定河水动力水质模型,分别采用2017年和2018年流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决定系数在适宜范围内,表明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神定河的水动力和水质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建项目进行预测模拟,研究新建项目对下游水质的影响,为新建项目的水污染风险评估提供决策参考。神定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构建,同时考虑了点源和面源的影响,实现了参数本地化,可为面向神定河的水质预报预警业务化运行、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模拟等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官厅水库入库断面水质多指标评价与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质量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是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制定的前提和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10个不同类型的监测指标,综合评价了官厅水库入库断面八号桥2006—2017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年际变化特征,识别了不同阶段关键污染指标。结果表明:各年份丰水期(9月)大多数水质指标均优于枯水期(5月),特别是粪大肠菌群和氨氮,但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差异较小。根据水质指标年际变化情况,可将研究期分为污染严重阶段(2006—2007年)、污染改善阶段(2008—2015年)和污染全面好转阶段(2016—2017年)。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特别是粪大肠菌群、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但总磷仍是官厅水库入库河流的重要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20.
跨地,市行政区域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跨行政区域的河流水质达标管理,在跨行政区域河流的边界处设置水质监测控制断面,依据上下水断面控制目标,各行政区行政首先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以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做到在下水边界水质达标交接,共同保护河流水质,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以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贯续发展。论述了跨行政区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的必要性、达标管理的内容。阐述了边界控制断面设置的原则,水质控制目标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水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