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09,(10):92-93
他们在风雪中慢慢走着。他和她,他们是两只狼。他的个子很大,很结实,刀条耳,目光炯炯有神,牙爪坚硬有力。她则完全不一样,她个子小巧,鼻头黑黑的,眼睛始终潮润着,有一种小南风般朦胧的雾气,在一潭秋水之上悬浮着似的。他的风格是山的样子,她的风格则是水的样子。刚才因为她故意捣乱,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只兔子在他们的面前眼巴巴地跑掉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取水器械叫“压水井”,用一根很长的管子打到井底,上面是一个小小的井台,一根细铁棒的杠杆,一压一压地便能把水吸上来。但是在每一次压水之前,你必须向那个小小的井台里注入一勺水作为引子。家乡人还给这一勺水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娘水”。儿时的我,总是一面压水一面就把嘴凑近井沿吸吮那清甜的井水,但是对于那一勺“娘水”的意义,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懂得。 那是几天前我偶然读到的一篇短文,文章说:一个旅行者在沙漠中迷路了,他精疲力尽,口渴难耐,终于他在一处废弃的小屋旁边,发现了一个压水井和一个…  相似文献   

3.
浣熊的夏天     
我正要挥杆击球,妻子雪莉问我:“那是什么 叫声?”接着二话没说,跑进一处湿污的矮树丛,再出来时手里抱着个活东西。 “吱,吱,吱……”那小东西尖叫着。 “是个浣熊孤儿。”雪莉边说边轻柔地抚摸着一团粘着泥的灰毛球。 我厉声说:“它妈妈可能就在附近,它也许有狂犬病,随时会咬你。” “不对,它孤零零的而且在挨饿。”她吩咐说,“嘿,拿着。我想那边还有一只。”不一会儿,雪莉抱着大声尖叫的另一只小浣熊回来,跟头一只一样一身泥浆硬壳而且瘦弱不堪。 第二天早上,我和雪莉把它们洗干净,给它们做了个床,还放了个滴答作响的钟…  相似文献   

4.
刘海洋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在校四年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该校研究生考试。然而,就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他把硫酸泼向了北京动物园的黑熊……“我就想验证狗熊笨不笨”事情发生在今年2月23日,刘海洋溜哒到动物园的熊山东北侧,突然从手中的白色纸袋中掏出一个长玻璃瓶,扬手将瓶中的液体倒向熊山中两只坐在地上的成年黑熊。液体接触到黑熊的身体后,两只庞然大物突然发出“嗷嗷”的惨叫声,并不停地在地上打滚。液体落在水泥地面后发出“兹兹”的响声,一片地面被烧得发白,一股股白烟从水泥地上冒起来。围…  相似文献   

5.
左江日记     
(接上期)G群在11点钟的时候,爬到一座石山的山顶,位置比雀鹰还要高。它们站在太阳照不到的阴影下面,几分钟之后,六只猴子都打起瞌睡来了。这一行为是热带动物躲避中午炎热的办法。这时,山谷里鸟声寂然。但是蚂蚱和螽虫斯却在烈日下唧唧地鸣奏。我无事可做,却又不敢睡觉,因为必须间隔一定时间记录一下这群猴子的状况。现在我可以抽空写日记了。“白头叶猴是一种优雅的热带猴子,它们居住在严峻但风景却十分优美的地区。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把广西西南部看作是一个具有海滩、芒果树、龙眼以及盛产菠萝蜜的地方。其实,广西西…  相似文献   

6.
华深笔者是在一张小报刊登的一则小消息上得知华夏威的事迹的。他自70岁开始,10年如一日,天天风雨无阻地上街捡垃圾,自编环保简报散发社会,被世人誉为深圳特区的“环保老侦探”。5月下旬的一天,趁着去深圳办事的机会,笔者抽空试着去寻访这位有些奇特怪异的老人,没想到却顺利地找到了他。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左手提着一只绿色塑料桶,右手抓着一把特制的长夹子,细心地把地上的纸屑、烟头、杂物夹起来放进桶里,装满了再倒进垃圾箱里去,干得非常认真。虽然他一头银发,但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半点看不出是个年逾八旬的老人。他听我说明了来…  相似文献   

7.
星辰 《环境》2003,(8):16-17
笔者是在一张小报上得知华夏威的事迹的。他自70岁开始,10年如一日,天天风雨无阻地上街捡拾垃圾,自编环保简报散发社会,被人誉为深圳特区的“环保老侦探”。 5月下旬的一天,笔者试着去寻访这位耄耋老人。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左手提着一只绿色塑料桶,右手抓着一把特制的长夹子,正细心地把地上的纸屑、烟头、杂物夹起来放进桶里,装满了再倒进垃圾箱里去,干得非常认真。虽然他一头银发,却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半点看不出是个  相似文献   

8.
“小河的水呀清悠悠”,每当我听到这优美的旋律,心中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她勾引起我无限美好的向往,又泛起了我心中一丝丝的遗憾,这都是因为家乡的一条小河。我家乡的这条小河叫小洋河,她载着“请数路的水”境蜒着穿过小城使全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过去,小河的水很清,无风时可以看见水中的游鱼,水底的沙石与贝类;河水甘甜,喝一口甜到心脾。那个时候,在人们的心目中小洋河就是一块宝地。每逢夏日夜晚,人们搬把长椅,躺在河岸边,摇着芭蕉扇,谈古说今,好不惬意。更多的时候,是小孩们缠着大人,让他们讲故事。记得爸爸在他的文…  相似文献   

9.
画眉之死     
清明节回老家,景叔送给我一只刚捕到的画 眉鸟。 这只画眉看上去很漂亮:黑亮的眼睛,尖长的嘴,尾巴修长。最奇特的是它的眼眶长着一圈白毛,如同用画笔描上去一般。也许,这就是人们之所以把它叫做“画眉”的缘故吧?把它放进笼子的时候,画眉扑腾着拼命往笼外扑撞,鼻子两边都撞伤了,血肉模糊的,鸟笼四壁都溅满了点点滴滴的鲜血。我不明白它何以如此奋不顾身,是因为思念远在青山的另一只孤鸟呢,还是为了重新回到笼外的高天阔地自由地生活? 也许我没有理由囚禁这只野性十足的画眉鸟,但总不甘心放弃将之驯服的念头,为了使它安静下…  相似文献   

10.
迷过两岸如烟的垂柳,醉过两岸葱茏的田畴,那是水蓝蓝的时候,那是童年跳蹦蹦的年头.而今呢?人将中年的我重新站到长江的岸上,只剩下一双忧思的双眸.人们习惯也把长江称之为“母亲河”,而你是否真正将她当作母亲来善待呢?人们只知道从她身上吸尽乳汁,截取筋骨,  相似文献   

11.
梁杰桃 《环境》2009,(9):42-43
贴错的停电通知? 2009年8月4日午。广州。“停电通知”上楼的时候,赖云不经意瞄到了公告栏上的“停电通知”四个字,惊呼起来,站定在通知前。她一字一字地读,似乎是说8月10日要停电,但她也不确定,因为她满脑子都是“没电了怎么办?没空调,没风扇……”最后,她落荒而逃了,留下一串“天哪”的惊叫声。  相似文献   

12.
自己动手     
蚯蚓是农民的朋友。当它们在土壤中掘洞的时候,不仅搅匀了土壤,还透进了空气。蚯蚓使土壤保持肥沃。准备一个放蚯蚓的容器来观察蚯蚓的活动。1、拿一只大玻璃罐,并在里面放进砾石(或沙子)、河流中的泥土,还有普通的泥土。2、加一层树叶,再把四、五条蚯蚓放在上面。3、在放蚯蚓的容器周围裹一张黑纸,使容器避光并保持湿润,一两天后,再观察出现了什么情况。自己动手@张锴  相似文献   

13.
里约大冒险2     
<正>上集故事中,一只生活在美国明尼苏州小镇上的蓝色金刚鹦鹉布鲁,一直认定自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金刚鹦鹉。直到有一天,他得知在遥远的巴西里约热内卢还有另外一只蓝色金刚鹦鹉珠儿,而且还是一位"她"。于是,爱捣蛋的布鲁从笼子里逃了出来,前往里约热内卢……最终,这只飞不起来而且还宅得要命的布鲁与美丽勇敢的珠儿修成正果……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取水器叫“压水井”,用一根很长的管子打到地底,上面是一个小小的,一根细铁棒的杠杆,一压一压地便能把水汲上来,但是在每一次压水之前,你必须向那小小的井台里注一勺水作为引子。乡亲们给这一勺水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娘水”。每次我总是一面压一面就把嘴凑近井沿吸吮那清甜的井水,但是对于那一勺“娘水”的意义,我却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北京通县一个农民捡到一只野生鸟──秃鹫,在家庭生活困难、别人出高价买秃鹫的情况下,他却完好无损的把秃鹫保护下来了。对于这位朴实的农民来说,也许是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促使他这样做.而他说是从赵忠祥主持的节目中获得的知识,断定那是一只稀有动物,于是他用平时家人都不舍得买的精瘦内喂秃鹫,直到有一天他打电话到中央电视台找赵忠祥,才把秃鹫交给了国家保护.赵忠祥在《人与自然》里用他那极富磁性的声音,把观众带到生物空间,使广大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有关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资源保护的知识.一个农民的…  相似文献   

16.
特殊使命     
<正>星期天,外公买了好几条鱼。他因为有事要出去一下,所以交给我一项特殊使命———看鱼。单是看鱼还不难,可是邻居家的那两只猫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邻居家养的猫,一黑一白,人称"黑白双煞",经常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东西吃。你瞧,它俩正在水泥地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呢。虽然我对它俩的"劣迹"早有耳闻,但看到它们那昏昏欲睡的样子,我就放松了警惕,坐在屋檐下看起书来。  相似文献   

17.
张俊 《环境》2009,(8):27-27
这些天来饭后散步,发现小区附近的流浪狗日渐增多,一只只脏兮兮的,有的已瘦得没了原形,起初还经常带些剩饭剩菜去喂它们,但是日久便觉力不从心,索性放下了这份“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家访奇遇记     
何元港 《环境》2002,(9):31
急促的铃声打断了我的沉思,我连忙拿起电话的话筒来听,熟悉的声音令我惊呆了。原来,我的班主任张老师被两只大狼狗挡在巷口,她想到我家,却寸步难行。提起这两只大狼狗,我就很愤怒了。它们是我一位邻居的宠物。平时,它们被关在院子里,所以,它们只认主人,其他人都是它们的“敌人”。有一次,他家的一位亲朋来访,未进门,吼叫声就大作起来了。恰好主人不在家,可大门不知怎的被打开了,这两只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如今绿色理论的民间倡导者和实施者,大都是城市里那些衣食无愁文化层次较高有闲暇时间的人。 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女记者汪永晨却说:“不全是这样,我采访的大余小学就是个例外。”“孩子们把饺子省下来喂小鸟吃” 两年前,汪永晨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采访,在那里,她首先听到几个故事。 有个村民在桥头捡到一只濒死的天鹅,带到大余小学想换50元钱。当时月薪只有100多元的校长二话没说,回家背上一口袋粮食到街上卖了,把钱交到这个村民手里。 以后的十几天,校长和他的学生精心待弄这只天鹅,他们一次次放…  相似文献   

20.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