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是一个拥有1082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又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通讯、交通枢纽,其工业化速度举世瞩目。自2001年以来的6年间,GDP逐年增长,一直在人均1500~3000美元间运行;然而,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却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7.34%。2001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1615人,GDP为1492亿元人民币,亿元GDP死亡率为1.08。2005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1183人,比2001年少死432人:GDP为2371亿元人民币,亿元GDP死亡率为0.49。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但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 ,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笔者在对 1993~ 2 0 0 0年我国安全生产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技术研究安全生产与安全事故的内在联系 ;建立人均GDP、人均安全投入、人均安措投入、人均劳保投入与 10万人死亡率和亿元GDP死亡率的函数关系 ;探讨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 ;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理论。上述对安全生产中若干问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为安全生产的宏观决策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特种设备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设备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因事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特种设备的宏观风险带来影响。为寻找特种设备事故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摸清事故发生规律,本文以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最终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和社会活动水平角度筛选出8个指标为观察对象,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人均GDP和城市人口密度,并建立了回归模型。应用弹性系数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推测万台设备死亡率将保持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王显政指出,我国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大约为先进工业化国家的10倍,10万人事故死亡率约为其2.5倍,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约为其10多倍。据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介绍,根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各地报告的尘肺病人累计已经超过60万例,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每年发生200多起,上千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在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中,因劳动防护用品的问题占有一定比例。一些地区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工作有所削弱,一些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大量进入企业;一…  相似文献   

5.
运用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迅速增长,由1998年的0.588 hm2/人增长到2007年的1.063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从1998年的0.274 hm2/人扩大到2007年的0.569 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从1998年的0.409 hm2/人下降到2007年的0.235 hm2/人,这说明天津市在近10年的发展中,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资源消费已远超过承载力水平,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天津市生态压力指数不断增加,已从稍不安全状态发展到很不安全状态,总体上天津市社会经济的不可持续度在增加.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各类汽车中,紧凑型轿车的事故死亡率最高。调查显示,2004年紧凑型轿车的事故死亡率为每10万辆车中有17.76个人死亡, 小型皮卡货车次之,为16.87人。大型货车的事故死亡率最低,为9.34人。经调查的数据比对,小型车的事故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全省GDP达到15903亿元,增长近3倍,人均GDP增长2.89倍,城镇化率达到60%,第三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82%。与此同时,全省碳排放量从19095万吨增加到27251万吨,增长1.43倍。通过对黑龙江省13年间社会经济数据的系统分析研判,人均GDP、城镇化率、碳排放强度等因素对全省碳排放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回顾近五年来的工作,福建省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2007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事故起数下降39.4%,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1.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6.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下降35.1%,  相似文献   

9.
王金玮  张红  王进飞 《安全》2023,(12):73-79
为探究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高质量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基于2005—2021年历史数据,以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因变量,7个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系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与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呈正相关,其余指标呈现负相关。基于此,建议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三产业的安全管理,提升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医疗救治,增进教育与科研投入,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3月10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栋梁回答了记者提问。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02年,全国事故起数、重特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是107万起、128起、14万人;而在2014年,分别下降到29万起、42起、6.6万人。会上,杨栋梁用这组数据对比,说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在持续稳定好转。此外,与2002年相比,2014年的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事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据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平均每年事故经济损失大约相当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5%~4%.我国的特大事故平均3天1起,特别重大事故平均一周一次,每年因事故死亡13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相当GDP的2.5%.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公众和社会对安全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用合理高效的安全投入和方式来达到令人满意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安全生产相对指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最终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经济活动水平和社会活动水平角度筛选出14个指标为观察对象,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并建立了回归模型。应用弹性系数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推测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将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国家将通过这四大刚性的、可量化的控制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强化对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  相似文献   

14.
亿元GDP死亡率与区域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亿元GDP死亡率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选择能够反映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又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年鉴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亿元GDP死亡率和13个定量影响因素、5个定性影响因素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计算,排除区域发展水平的极度差异,在总体趋势上,亿元GDP死亡率与各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在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上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各地区可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健全法制体系等方面降低亿元GDP死亡率,改善当地的安全生产水平,该结论能为各区域控制亿元GDP死亡率,对安全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分析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发展阶段及变化趋势,采用1995—2010年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时序数据,运用GIS技术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探讨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发生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流域水污染事故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时间上,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发生频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空间上,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而西藏、青海、上海等省市发生频数较低;3)长江流域人均GDP和工业总产值等经济发展指标与事故发生频数之间呈现"N"形EKC曲线特征。长江流域水环境事故发生频数与经济发展之间未表现出期望的倒"U"形变化关系,表明水污染事故频数增加或降低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流域水污染事故风险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必须采用先进政策、制度和技术才可有效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12年,北京市安全生产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由2007年的1 352起1 475人,减少到2012年的982起1 073人,分别下降了27.4%和27.3%.亿元GDP事故死亡率由2007年的0.164下降到2012年的0.06,下降63.4%;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由2007年的2.18,下降到2012年的0.9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2007年的3.78下降到2012年的1.765.这组数据,是记者在2013年2月20日召开的"2013年北京市安全生产大会"上获知的.5年间,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点面结合,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相似文献   

17.
一、2004年各省市(自治区)事故统计数据注:1.所有伤亡事故数据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伤亡事故统计公报。人口数据及GDP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总死亡人数即各省市(自治区)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包括工矿商贸、煤矿、火灾及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人数。其中不含水上交通、铁路运输、民航飞行、农机和渔业船舶。3.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在计算时,工矿商贸的从业人员数据使用的是工矿企业的从业人员数据,因此,这里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数据比实际数据略大。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结合我们研究的安全生产指数数学模型,对…  相似文献   

18.
消息树     
●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和伤亡出现十年来首次下降 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新闻通报,2003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104372人,受伤494174人,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同比去年分别下降13.7%、4.6%、12.1%和上升1.4%。在去年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驾驶员增长1130万人的情况下,事故起数和死伤人数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降。其中事故起数减少105630起,死亡数减少5009人,受伤数减少67900人。万车死亡率从13.7%下降为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安徽省在安全生产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实践,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4年,安徽全省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145,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0.98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162,同比分别下降11.5%、8.0%和1.1%。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2=0.958 1).进一步研究认为,由于中国投资率在35%~40%以上,且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因此中国过分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增长可转变为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的改进,因此,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可以在保持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碳排放强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