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人的失误与人因工程学在核电厂安全性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人的失误与人因工程学在核电厂安全性应用的重要性,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了人的失误、失误模式与失误原因,最后综述了人因工程学原则在核电厂的设计、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安全评价中,人因失误特别是事故后人因失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对而言,事故前人因失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通过对大量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和运行事件报告的考察,系统地阐述了事故前人因失误对系统安全的显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在核电站开展事故前人因(失误)分析的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系统熟悉,定性分析,筛选,定量计算,与故障树的集成,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形成分析档等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3.
复杂工业系统中班组人因失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复杂工业系统中 ,人因可靠性分析 (HRA)是预防和减少人因失误的有效方法。人在复杂工业系统中的生产活动 ,往往是由组织中班组成员集体完成的 ,完整的HRA必须充分考虑班组人误的产生。班组人误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规律 ,如何合理地定义人员行为形成因子 (PSFs)是班组人因失误分析的难点 ,也是班组人因失误分析的重要手段 ,被广泛应用在核电厂 ,航空和造船工业领域的事故分析中。笔者详细分析和探讨了班组人因失误的定义、产生过程及相关的人的行为形成因子 ,以期能使大规模工业系统中的人因失误分析更加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核电厂调试人员的职业压力和减少由人因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针对我国核电厂建设中调试工作的特点,基于S-O-R人因失误理论逻辑,将核电厂调试人因失误划分为感知过程失误、识别判断过程失误、行动操作过程失误,引入焦虑情绪作为中间变量,构建核电厂调试人员职业压力对人因失误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运用核电厂调试现场采集的问卷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结果表明:焦虑情绪在职业压力对人因失误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职业压力对人因失误存在4条影响路径,路径1为职业压力—认知性焦虑—感知过程失误—识别判断过程失误—行动操作过程失误,路径2为职业压力—认知性焦虑—识别判断过程失误—行动操作过程失误,路径3为职业压力—躯体性焦虑—感知过程失误—识别判断过程失误—行动操作过程失误,路径4为职业压力—躯体性焦虑—行动操作过程失误.研究结论对预防和减少核电厂调试人因事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防人因失误工具是核电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出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是防止因人员失误导致事故的"安全护栏"。"失误"从我们出生就一直陪伴着我们,走路摔了跟头、电话拨错了人、开车吃了罚单……这些"失误"有时因未产生严重后果被我们所遗忘,但在一些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中,罪魁祸首也正是这些"失误"。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曾经在对核电行业发生的事件进行统计后发现,约80%的事件均与人的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员可靠性分析及人员可靠性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人员可靠性在系统可靠性计算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人因失误事件的分析及其管理也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加有效、准确地进行人员可靠性分析和人因失误事件的管理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建立一个人员可靠性分析及人员可靠性数据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为人员可靠性分析和人因事件管理提供一个有用的计算机辅助工具 ;再者通过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员可靠性数据库 ,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笔者简述了该系统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实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和减少人因失误导致的事故,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人因失误,找出导致人因失误的根本原因,运用4M屏障理论,找出失效屏障并提出修补的方法。发电企业应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等功能,引导和规范安全生产活动,充分运用防人因失误工具,在事件发生前防止人因失误的发生。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减少人因失误工具,包括明星自检、质疑的态度、3向交流、遵守程序、监护、独立验证、工前会、不确定时暂停、工作交接、他检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减少人因失误工具,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改善人机安全状况、强化安全管理,构建基于4M屏障理论的多重预防体系,可以有效斩断事故链或堵塞屏障漏洞,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展望未来,构建卓越安全文化是实现被动安全转变为主动安全的核心逻辑,通过提升全员的安全观念、意识、思想、态度、知识、技能,从而实现全员在安全工作中的高度自觉和自律。  相似文献   

8.
肖方雄 《安全》2012,33(7):13-15,19
本文通过事故原因分析,结合人因失误机理识别了影响安全施工的各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事故层次结构模型;经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影响因素权重比例和一致性检验,明确了各因素对施工作业中人因失误的影响程度,结合事故预防理论和对影响人因失误的因素分析,提出有效控制人因失误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因失误机理及原因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中,人因失误已成为引发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给出了国内外学者对人因失误的定义.从个体和组织层次上分析了人因失误的机理,并基于此失误机理分析了人误原因因素,给出了个体和组织层次下的原因因素图.  相似文献   

10.
定期安全审查 (PSR)是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近年推广的一种新的核电厂安全审查方式 ,它强调系统性、全面性和关键性。人因安全因素 (HF)、组织机构和行政管理安全因素 (OA)是PSR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PSR中审查难度较大的部分之一。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用有限的评审指标去刻画出最能表征人因、OA对核电厂安全运行最具影响的特征因子 ,建立起科学的、系统化的审查体系 ,且该体系还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基于上述认识 ,笔者建立了核电厂人因及组织行政管理安全审查体系 ,它包含安全目标与方针、人员配备与资格、组织机构与管理、配置控制、培训、职业健康、运行经验反馈、质量保证、人 -机接口、遵章守法等 10类 19个要素。同时介绍了其评审指标、审查内容、审查方法和程序等。该体系已应用于秦山核电厂。  相似文献   

11.
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因素在人因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因专家所重视.总结了在安全人因工程中需考虑的人的心理因素,探讨了心理因素与行为的关系,心理与人的可靠性,以及心理因素在系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核电厂运行人员可靠性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人因可靠性分析模型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核电厂运行人员可靠性研究实际,对人因分类、人因建模、数据采样及人因数据库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或研究方向:在人因分类方式上,要加强因素之间的细化程度,以降低评价的模糊性;在人因量化方面,要重点考虑其所依赖的HRA模型、数学依据、结果精确度等3个方面的影响;对待数据采集的问题,规范性数据采集平台的构建是确保数据一致性的关键措施,并有利于不同HRA模型之间接口相容性问题的解决;人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智能决策功能是研发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现代工业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代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80 %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笔者运用人机工程学和行为科学理论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归类分析 ;阐述了人因事故预测和预防对策 ;指出工业安全管理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 ,系统地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最后 ,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 ,该体系的实行将能够使现代工业安全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挖掘地铁施工过程中管理环境对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从管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SPSS17.0软件对地铁施工管理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同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所选取的20个变量中提取出5个公因子,利用因子得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提出的5个公因子中,第一类公因子代表施工环境;第二类公因子地质环境;第三类公因子代表规章制度管理环境;第四类公因子代表信息管理环境;第五类公因子代表知识管理环境,这5类公因子对地铁施工管理环境的贡献度分别为34.22%、25.97%、19.85%、14.27%、5.69%。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目前通行的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安全评价方法——引入“管理抵消因子”的“格雷厄姆——金尼法”。在发电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评估中成功运用该方法,表明了该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6.
PROBLEM: While several management practices have been cited as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afety programs, how much does each incrementally contribute to injury reduc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degree to which six management practices frequently included in safety programs (management commitment, rewards, 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selection, training, and participation) contributed to a safe work environment for hospital employees. METHOD: Participants were solicited via telephone to participate in a research study concerning hospital risk management. Sixty-two hospitals provided data concern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employee injuries. RESULTS: Overall,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reliably predicted injury rates. A factor analysis performed on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scale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x factor scales. A multiple regression performed on these factor scales found that proactive practices reliably predicted injury rates. Remedial measures acted as a suppressor variable. DISCUSSION: While most of the participating hospitals implemented reactive practices (fixing problems once they have occurred), what differentiated the hospitals with low injury rates was that they also employed proa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ccidents. IMPACT ON INDUSTRY: The most effective step that hospitals can take is in the front-end hiring and training of new personnel. They should also ensure that the risk management position has a management-level classification. 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raining in itself is not adequate.  相似文献   

17.
对航空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失误划分为感知失误、记忆失误、决策失误、技能失误4个类别,将违章划分为习惯性违章和偶然性违章。将人的因素干预维度确定为组织管理、人/团队、技术、任务和环境。针对不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初步改进措施后,还需从措施的可行性、可接受性、经济性和有效性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取舍。实证研究表明,人的因素干预矩阵是制定安全建议的有效工具,该框架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组织行为杂志》2017,38(3):415-438
Combining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HR) management with applied psychology's micro approaches, this paper helps to differentiate the effects of HR practices on individual‐level outcomes by introducing two distinct HR practice bundles. We draw on social exchange theory to hypothesize (i) main effects of both growth‐enhancing and maintenance‐enhancing bundles on affectiv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in‐role behavior and (ii) moderating effects of age and maintenance‐enhancing practices on work outcomes, such that increasing employee age attenuat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HR practices. The results of a multilevel study comprising 600 employees and their direct supervisors in 64 business unit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zed main effects on affective commit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e and maintenance‐enhancing practices on work outcomes. We discuss the result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矿人因事故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煤矿人因失误事故致因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出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系统关联理论,根据国家安监局近十年煤矿事故统计数据,对煤矿人因失误事故影响类型进行了分析。以煤矿事故发生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作为参考指标,计算和分析行为失误致因、个人违章、组织管理失误等十项主要与煤矿人因事故相关的灰色关联度,进而推算出这些因素的灰色关联序,确定出导致煤矿人因失误事故的关键因素,最终得到煤矿人因事故与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化分析结果。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煤矿人因失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说明人因失误与各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对煤矿人因事故主致因机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煤矿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定量化风险管理技术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无法对风险因素中的人为因素进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量化管理的缺陷和定性化管理的优势,提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定量化与定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并提出定性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