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地下水的监测等手段查明了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单元的范围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并利用钻孔注水试验得到了相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此基础上运用GMS对地下水的流场及溶质运移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项目遇到突发污水渗漏事故后,地下含水层将受到SO_4~(2-)、Mg~(2+)、Cu~(2+)、Zn~(2+)等组分的严重污染,含水层的净化主要靠地下水的稀释作用,其净化过程将十分的漫长。因泄露而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将随着地下水的流动缓慢地向东南方向迁移和扩散,最终进入甘棠河。不过,由于污染物的入江过程十分缓慢,在江水长时间的稀释作用下,不会引起甘棠河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3.
为分析感潮河段排污口设置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为例,考虑排污口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采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正常排放情况下,废水引起的长江水质增量较低,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事故工况下,因废水量相较长江流量极小,各断面依旧稳定达标。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感潮河段环境风险预测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亦对优化排污口设置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带压开采陷落柱突水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承压水压与煤层陷落柱位置这两种因素对陷落柱突水的影响,在分析固流耦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以双柳矿地质条件为背景,分别对3 MPa和5 MPa承压水压下开采上、下两组煤4种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陷落柱及其周边围岩的渗流-塑性破坏耦合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至接近陷落柱,工作面前方集中应力场与柱体周边应力场发生耦合,并出现应力集中,当水压为5 MPa开采上组煤时应力集中系数最大,最容易形成突水危险区域;当上组煤工作面距离陷落柱为30 m时,陷落柱渗流场与集中应力场开始连通,在开采下组煤时这一距离比上组煤扩大15 ~ 20 m;煤层底板随工作面推进发生压缩-膨胀周期变化,引起拉伸、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5.
广西平果铝赤泥堆场对岩溶含水层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赤泥堆场建设对地下含水层的污染,对堆场周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采用地球物理探测、钻探、示踪试验等多种技术手段查明堆场周边岩溶管道的分布规律及管道水的流向,并采用压水试验和注水试验测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出各月流经堆场下方的岩溶水流量.采用达西定理计算得到赤泥淋沥液穿透防渗层的时间约为42 a,远超堆场的服务年限(25 a),表明堆场防渗层的设计是合格和可靠的.在赤泥堆场建设20 a后再次对堆场下游及其周边的溶潭水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也证实堆场下游及其周边地下水未因赤泥渗漏而污染. 相似文献
6.
地下燃气管道发生爆炸,不同于地上,其区别在于地下燃气管道所覆盖的岩土层同样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本文分别针对考虑和未考虑覆盖岩土层管道发生爆炸后的危险性,构建相关模型,并应用仿真软件对不同情况的模型结果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并对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分别讨论。本文对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圆梁山毛坝向斜段隧道涌突水灾害及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深埋隧道涌突水对工程施工及区域环境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笔者通过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涌突水监测数据 ,结合地表降水资料 ,分析了影响隧道排水量、隧道支护稳定性的主要自然因素及排水工程 ,对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监测和分析认为 ,隧道揭露的含水溶洞突水对当地水环境影响最大 ,也是地表降水对隧道支护产生影响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急性应激对列车驾驶员认知加工和安全驾驶产生的不利影响,首先,梳理现有急性应激测评指标,列出各指标的优缺点;然后,探讨急性应激对何种认知成分和绩效产生影响;最后,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在急性应激对认知加工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针对性地提出急性应激干预方案。结果表明:如果问卷实施简单,可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事件相关电位(ERP)指标可将应激与认知成分相关联,灵敏度较高;激素等指标反馈应激较灵敏,但易受干扰;眼动指标能反馈应激状态下的注意变化;急性应激会影响注意、执行功能及其子成分和决策;性别、年龄、经验和人格特质会在急性应激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系统的列车驾驶员急性应激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地区的20家较大型木材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设计企业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关系的分析模型,对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企业中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责任行为、学习行为存在中度关联;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互助行为存在中度关联;安全氛围中的领导承诺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分享行为存在低度关联,而安全氛围中的工作环境、安全意识与员工的分享行为不相关。因此企业安全氛围成熟度越高,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也越大,同时明确了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data system.exe技术,对水环境评价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提出水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可视化软件的设计方法;建立水环境污染因子数据信息可视化软件,并应用该软件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水环境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在识别污染因子数据信息的同时生成与之相匹配的直观的模拟环境图像,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及时分析与决策;通过输入水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值后,系统可以自动判定环境的污染的程度,并把对应环境质量的级别、环境的安全程度以及污染对人体与生物的影响程度在图中显示出来,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度;评价示意图中的评价因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更换,有助于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建立的环境污染因子数据信息可视化模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西部流域梯级开发水电站环评及其显现的环境问题案例,产生对流域梯级开发项目进行分割式单项环评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对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贯穿流域规划,建立累积环境影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从其管理机制及公众参与机制上保证流域开发环评的有效实施,使环评在流域梯级开发中真正发挥对生态环境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了评价新民柳河水源地的供水安全,简要介绍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柳河水源地地面水基因毒物质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而地下水应着力控制躯体毒物质.②对于基因毒物质,监测断面优先控制污染物为As和Cr;而对于躯体毒物质,所有监测断面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均为氨.③在所有监测断面中,柳河上断面等6处有毒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数量级为10-5-10-4.在日后的管理过程中,应对这6处加大治理力度.④目前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还没有包括在常规环境评价工作中,建议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应该逐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综合方法的工业污水环境安全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云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9):109-113
在综合分析水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工业污水环境安全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工业污水污染程度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污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有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全面考虑企业排放废水中影响环境安全的各种因素,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所固有的模糊性,适用于复杂参数水环境的不确定分析与评价,可以有效地评价水的质量;将模糊评价方法引入工业污水对环境安全影响的评价体系,是污水处理评价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和新领域,它是污水处理评价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在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熊超然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9,(2):17-20
以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为例,根据具体工况条件,采用模式预测法进行既有铁路噪声预测和验证,并利用验证的预测方法进行改造后铁路噪声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与既有铁路实际监测值相比,改造后噪声值昼间降低0.4~3.4 dB(A),夜间降低2.0~4.8 dB(A),说明铁路电气化改造对沿线噪声敏感点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Differences in Long-term Medical Consequences Depending on Impact Direction Involving Passenger Cars
Helena Stigson Markus Gustafsson Cecilia Sunnevång Maria Krafft Anders Kullgren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2015,16(4):S133-S139
Objective: There is limited knowledge of the long-term medical consequences for occupants injured in car crashes in various impact directions. Thus, the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injuries leading to permanent medical impairment differ depending on impact direction.Methods: In total, 36,743 injured occupants in car crashes that occurred between 1995 and 2011 were included. All initial injuries (n = 61,440)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 2005. Injured car occupants were followed for at least 3 years to assess permanent medical impairment. The data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impact direction and levels of permanent impairment. The risk of permanent medical impairment was established for different body regions and injury severity levels, according to AIS.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almost 12% of all car occupants sustained a permanent medical impairment. Given an injury, car occupants involved in rollover crashes had the highest overall risk to sustain a permanent medical impairment. Half of the head injuries leading to long-term consequences occurred in frontal impacts. Far-side occupants had almost the same risk as near-side occupants. Occupants who sustained a permanent medical impairment from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had similar risk in all impact directions (13%) except from rollover (17%). However, these injuries occurred more often in rear crashes. Most of the injuries leading to long-term consequences were classified as minor injuries by AIS for all impact directions.Conclusions: Studying crash data from a perspective of medical impairmen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injuries that might not be prioritized only considering the AIS but might lead to lower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occupant and also costs for society.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oad transport system strategies and for making priority decisions in vehicle design.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露天矿山烟尘污染源的特点 ,运用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探讨了传统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到露天矿烟尘污染控制中 ,提出了基于专家地理信息系统 (EGIS)的烟尘污染环境效应评价模型 ,并评述了该模型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