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无法对瞬时凝固的熔痕高温熔体进行测温,从而致使火灾物证鉴定界对短路熔痕组织形成规律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使用高速摄像机采集熔痕形成时熔体的彩色影像,运用Matlab图像色温识别技术,对熔体凝固时的色彩变化进行识别与分析,从而建立测算短路熔痕凝固速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标准差为9.63,标准不确定度为2.55 K,计算结果满足测试要求;在测算的10个熔痕中,灭弧瞬间熔体温度为1 734.03~2 759.15 K,初始冷却速率为-255.16~-86.61 K/ms,凝固时长为46.45~87.99 ms;灭弧时熔体温度与初始冷却速率呈近似正相关关系,与熔痕体积无关。通过此方法测算短路发生时高温熔体的温度变化,可为研究短路故障迸溅熔痕引燃、熔痕组织变化规律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燃烧速率、火焰高度和火焰温度、热辐射通量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池火灾模型,并通过实验、计算和模拟进行对比研究。建立小型立式油罐模型,模拟得到罐壁温度的最大值在750 K左右,火焰温度在1 200 K以上,与试验值吻合。对罐壁进行喷淋冷却,根据规范进行合适布置,选取不同的水喷淋流量,得到罐壁温度增速随着喷淋强度的增大而减缓,12 L/(min·m~2)左右已可满足冷却需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液态锂铅合金残渣中微量氚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氚提取的系统设计中,如何严格限制氚损失和减小其辐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利用同位素交换法对模拟液态锂铅合金残渣中的微量氚进行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同位素交换法对液态锂铅合金残渣中的氚回收是有效的;交换载带气的最佳组成为He 0.1% D2.载带气相同时,交换温度和交换次数对渣中氚的回收率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交换次数越多,氚回收率越高;823 K时,经过6次交换后的氚回收率接近80%.此外,依据气体与液态金属接触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锂铅合金滞留氚量释放的数学近似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红外光纤是一种新型光导材料 ,制作过程属于尖端科技领域。普通玻璃纤维的制作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玻璃熔化阶段 ,玻璃(固态)在特定的容器内 ,以一定的温度熔化(变为液态);第二阶段随着不断地被拉伸 ,熔融的玻璃慢慢冷却 ,变成固态 ,形成了极细的玻璃纤维。红外纤维同普通的玻璃纤维制作过程一致 ,不同的是 ,红外光导纤维的制作过程中砷发生源产生的砷化物 ,因红外光导纤维的原料不是普通玻璃 ,而是硫系红外玻璃如As2S3、As2Se3 等。在红外玻璃的熔化和拉丝过程中 ,As2S3、As2Se3 除了以蒸气和粉尘等…  相似文献   

5.
为强化弹簧钢丝需将钢丝加热到930℃~960℃,再浸入450℃~500℃的液态铅槽内冷却约14秒钟。而在温度为400℃~500℃的情况下,液态铅产生大量的铅烟、铅尘逸散在空气中,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为此大连钢厂钢丝分厂自行设计和安装了一套铅浴排烟、尘设备,采用HNMB-5型和HNMB-7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火灾后消防射水对玻璃纤维改性混凝土(GF-1)剩余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GF-1在不同温度、不同冷却方式条件下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ORIGIN7.5软件拟合了高温作用后GF-1剩余抗压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在两种冷却条件下,二种配比的HPC在高温后剩余抗压强度均呈持续降低,消防射水冷却条件下HPC的剩余抗压强度降低速率大;加热到900℃时,消防射水冷却条件下HPC的剩余抗压强度最低;消防射水对高温作用后GF-1的剩余强度影响很大,射水冷却后GF-1剩余强度明显低于自然冷却的剩余强度;且随着破坏温度升高,经消防射水冷却的GF-1剩余抗压强度呈衰减状态,;GF-1在射水冷却下强度变化没有NC-1快速,与自然冷却条件下的强度变化相比,也呈现出不同的衰减规律;并建立了自然冷却条件下及消防射水冷却条件下GF-1剩余强度与火场温度之间的多阶多项式拟合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反应体系发生热失控时引发3-甲基吡啶-N-氧化物分解的可能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Q20)对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Kissinger法和Starink法计算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根据得到的活化能,计算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TMRad),结合可能性评估判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分解由两部分组成;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较为接近;当冷却失效,反应体系热失控温度达到448 K时,3-甲基吡啶-N-氧化物发生分解的可能性为高级,当温度为433~443 K时,可能性为中级,而当温度低于428 K时,可能性为低级。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间歇式反应器热失控风险,以恒温间歇式丙酸异丙酯合成反应为原型,利用反应量热仪(RC1e)获得不同冷却温度下反应放热特性及热动力学参数,并对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模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基于经验证的CFD耦合模型,对反应过程中搅拌和冷却失控情景进行模拟分析,分别从搅拌转速、冷却温度以及冷却流速失控3方面,研究失控情景对反应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升对不同失控情景存在参数敏感性,其中冷却流速对反应温升影响较大,较低的入口冷却流速直接促使局部换热死区的形成,使失控时间相对标准工况提前近1/5,温度提高近22℃;以反应失控判据Chaos准则为警报标准,确定反应器最佳温度探测器应安装在反应液系内部远离冷却入口且靠近液面1/3处及以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型储油罐区池火灾温度、热辐射强度、流速、组分等燃烧特性参数在油罐外不同区域的变化规律,以10万m3原油储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罐区池火灾燃烧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火场温度大致呈锥形分布,火焰温度最高可达1 500 K,纵向来看,底部温度较高,上部温度逐渐降低,径向来看,中心温度较高,周围温度逐渐降低;随着距罐壁以及距罐顶距离的不断增加,热辐射强度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最高热辐射强度为132 kW/m2;罐顶上方区域存在火焰卷吸现象,中心位置流速最大,最高可达56 m/s,罐底区域存在火焰贴壁现象;得到燃烧产物(CO和CO2)的体积分数分布,以CO体积分数为0.001作为判断依据,推断出火焰高度为120 m。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此类火灾事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一、总要求 本章适用于以联苯混合剂、二甲联苯甲烷和双香联苯甲烷为介质,且液态介质温度高于 0.7/公斤力/厘米2压力下对应饱和温度的气态和液态锅炉。在锅炉中,联苯混合剂的温度应不超过380℃;二甲联苯甲烷的温度应不超过310℃;双香联苯甲烷的温度应不超过310℃。 采用其他高温有机载热体应符合国家厂矿安全技术监督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二、对结构、制造、附件的要求 下降管与气态锅炉上气包的连接处距气包下母线的高度,不得大于气包直径的 1/3。 气态和液态锅炉气包,水平布置的沸腾管管段以及能使有机载热体分解的其他元件,应绝热,以防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