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致畸物质与致突变物质: 环境污染物中引起对遗传影响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致畸胎物质;一类是致突变物质。 (一)致畸胎物质:凡能影响胚胎中控制正常生长发育的基因,引起胎儿畸形的物质称为致畸胎物质。如致畸物质进入母体到达胚胎影响控制正常的生长发育方面基因,使这种基因的控制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在极严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CdSe/ZnS量子点(QDs)暴露下,稀有鮈鲫胚胎发育过程中自主运动频率、内心率和体长的变化,以及利用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作为毒性指标,反映CdSe/ZnS QDs暴露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的氧化应激作用.结果显示:CdSe/ZnS QDs对稀有鮈鲫胚胎72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19.629 nmol·L-1,96 hpf的半致畸浓度(EC50)为203.312 nmol·L-1.CdSe/ZnS QDs暴露不仅影响稀有鮈鲫胚胎死亡率、畸形率、自主运动频率、孵化时间和孵化率,而且使其内心率减缓、体长缩短,导致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出现脊椎弯曲等多种毒性现象.同时发现,CdSe/ZnS QDs暴露导致稀有鮈鲫体内MDA含量增加以及SOD活力的降低.这表明CdSe/ZnS QDs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具有致畸、致死作用,而氧化应激可能是引起其胚胎致畸、致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查金苗  王子健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682-1686
提出一套利用日本青鳉胚胎-幼鱼阶段生长、形态学改变和雌雄比例变化的指标体系评价排水的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方法.该方法属于活体动物的短期和部分生命阶段暴露测试,整个实验周期为21 d,测试过程不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操作简单、成本低.通过在北京市污水、工业废水及其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排水进行测试,表明其能够比较准确判断排水中是否存在急性毒性、致畸和内分泌干扰效应物质.将其应用于评价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毒性效果,结果表明反渗透工艺能够去除大部分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孕期饮酒导致胚胎和胎儿出生前后一系列机体发育异常及功能缺陷,孕期饮酒还可导致微量元素锌大量丢失。该文应用已建立的体外酒精致畸模型,以全胚胎培养技术探讨了锌对酒精发育毒性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2μg/ml的锌,对200mg/dl的酒精所致的胚胎生长发育指标无明显作用;5μg/ml锌,能显著改善胚胎的蛋白质、DNA含量、VYS直径等指标;10μg/ml锌,对胚胎的生长发育和胚胎器官形态分化无明显改善作  相似文献   

5.
近三四十年来,化学农药在确保农业丰产与予防传染疾病等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自六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先是发现有些长效性有机氯农药可能引起累积性残毒的隐患,继而发现不少农药可能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的危险。据国外某些报刊报导,几乎一些常用农药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化学农药的使用前途如何,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多胺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消亡期的藻液培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探究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介质中,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作用不同;在以硝酸盐和尿素为氮源补充时,添加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在补充复杂的有机氮源情况下,添加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作用需要结合水体中的其他物质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在水厂中的去除情况及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及生物累积毒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骆马湖水源地水厂的出厂水中二氯乙酰胺浓度最高为1.72μg/L,远低于微山湖的2.6μg/L.相比常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中的臭氧活性炭工艺对二氯乙酰胺生成势的去除率高达64%,去除效果较好.二氯乙酰胺在10μg/L浓度下对斑马鱼胚胎产生明显致畸作用,并且对胚胎中枢神经毒性作用早于对胚胎体内循环作用.二氯乙酰胺易于在斑马鱼的肝脏发生累积作用,并且累积作用大小与脂质含量成正相关,应当被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8.
测定化学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的致畸潜能或在发育中的诱变性一般是对怀孕啮齿动物施行试验基质,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而且费用高。现代国防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引进和生产新的化学物质,在毒物评价的社会性尝试中,主要障碍是缺乏测定化学物质致畸潜能的快速低消耗方法。因此,本文内容是介绍一种模拟水螅胚胎形成并观察化学物质致畸潜能的迅速  相似文献   

9.
双酚A 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外源化合物的毒性敏感差异,以0hpf、8hpf 和8h 终止3 种暴露方式进行染毒,探讨斑马鱼胚胎在不同暴露时段对双酚A(BPA)毒性和生物蓄积特征.结果表明,0hpf 暴露时,斑马鱼胚胎内BPA 含量与暴露浓度(0,5.00,10.00,15.00mg/L)及暴露时间(0,8,24,32,48,72h)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相同BPA 浓度(15.00mg/L)作用下,斑马鱼胚胎在0hpf 暴露下BPA 富集量比8hpf 的大,表现为致死与亚致死毒性都大,证明斑马鱼胚胎在发育早期(受精后到原肠胚期)对BPA 污染更为敏感;8h 终止试验进一步证明原肠胚期前的斑马鱼胚胎对BPA 的这种敏感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LAS对真绸胚胎(包括前期仔鱼)发育阶段的致毒效应,以及盐度对该致毒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胚孔封闭前的胚胎发育阶段对LAS最敏感,随盐度升高其对LAS的敏感性增加.在孵化前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含LAS的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均未发现有致畸和迟滞效应,但在低盐度含LAS海水中其胚胎孵化速率明显降低,大量初孵仔鱼的脊椎弯曲变形,且畸变率随盐度降低和LAS浓度升高而增加,而低盐度含LAS海水中初孵仔鱼的死亡常常伴随着这种严重畸形的现象发生。盐度对孵化前胚胎致毒效应的影响相对孵化后的卵黄期仔鱼较大.  相似文献   

11.
甲基汞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蓄积性环境污染物,它除损害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外,对生物细胞还具有诱变、致畸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硒汞相互作用的研究,相继发表大量有关硒对甲基汞神经毒性拮抗作用的文献资料。但是,硒化合物对甲基汞诱变和致畸作用是否也具有保护效果的研究报道却不多见,迄今国内尚无报道。据此,我们用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遗传毒性指  相似文献   

12.
呋喃丹致畸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剂量呋哺丹通过饮水给予在组织和器官分化危险期的不同品系大鼠23头,孕小鼠54头,每个实验均设相应的自然对照和高剂量维生素A致畸的阳性对照,共用大鼠61头,小鼠124头,给S.D.大鼠70ppm呋哺丹剂量,超过国际类似实验,结果在给呋喃丹大鼠的260个和小鼠的517个仔鼠中,未见有超过自然对照的平均胚胎吸收数和死眙数,亦未见在外观、内脏和骨骼方面的任何畸形。在三个呋喃丹加工厂,对怀孕女工9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也未发现呋喃丹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从六十年代发现孕妇服用反应停(thalidomiode)后出生数千名短肢畸形的后代以来,化学物质的致畸胎作用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住,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新化学物质和环境污染物不断进入人类生产及生活环境,原有传统的整体动物致畸试验方法由于实验周期长已适应不了评价日新月异的新化学物质的需要,因此,筛选快速而又敏感特异的新方法已成为现代毒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七十年代初著名的胚胎培养之父New发展了哺乳动物全胚胎旋转培养技术(wholeembryo rotator culture of mammaliam)并应用于评价化学物质的致畸性,获得了成功,使此项技  相似文献   

14.
张桥  王伟强  韩涛  郑履康 《环境科学》1980,(5):58-61,79
农业上所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对于人类及哺乳类动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一部分对于细胞大分子物质,特别是去氧核糖核酸(DNA)可产生损害作用。DNA是构成细胞遗传物质的基本成份。因此,损害DNA就可能干扰遗传信息的传递,引起子代细胞  相似文献   

15.
试用数学方法预报土壤中农药积累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三、四十年来,化学农药对防病灭虫除草、确保农业丰收起了很大作用。然而,由于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环境(土壤、水质、空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人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化学农药仍将在防病灭虫除草方面起主导作用。 化学农药污染环境一般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农田使用农药;一是农药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代染毒实验,研究了亚氯酸盐对Wistar大鼠的长期胚胎毒性.结果表明:亚氯酸盐对胎鼠的内脏、骨骼发育无影响,没有表现出致畸作用,但长期摄入120,360mg/L亚氯酸盐可导致胎鼠体重减轻.亚氯酸盐对胎鼠的无明显副作用剂量为30mg/L,由实验结果可推算饮用水中亚氯酸盐最大污染水平目标值推算为1.1mg/L.  相似文献   

17.
氯苯和间甲酚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联合毒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采用斑马鱼胚胎和仔鱼发育技术,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氯苯和间甲酚混合液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进行暴露试验。结果:两种受试物联合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发育表现不同的联合毒性。0hpf染毒主要表现为:对24 h胚胎尾部延展为拮抗作用,48 h水肿、72 h孵化和畸形均为协同作用;48 h对仔鱼毒性为由相加作用向拮抗作用的转变,在24 h、72 h和96 h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结论:氯苯和间甲酚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存在毒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中酞酸酯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酞酸酯广泛用于农膜,油漆、化妆品、儿童玩具等行业生产中作为增塑剂、调配剂、润滑剂,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是环境中一类及其重要的污染物。本文详细介绍了酞酸酯物质的概念,环境中该物质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最后介绍了酞酸酯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试验材料,通过暴露试验研究了污水处理工艺不同阶段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与消毒副产物(DBPs)毒性效应关系,揭示污水处理工艺中DBPs前体物DOM的生成变化规律以及对再生水生态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各阶段DOM和DBPs水样对斑马鱼胚胎均有不同程度的致死效应,改良A2/O工艺段水样暴露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较大,DOM暴露的斑马鱼胚胎致死毒性效应低于DBPs,且DBPs对斑马鱼胚胎的半致死毒性效应较大;污水处理过程中增加的腐殖酸类物质主要来自于好氧过程微生物的生化合成;污水处理各阶段水样中腐殖酸类物质含量水平与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毒性效应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污水生物处理会增大水中消毒前体物(DOM)特别是腐殖酸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增加了DBPs的产生量和再生水的生物毒性及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0.
胜利原油对海洋鱼类胚胎及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胜利原油对海洋经济鱼类的胚胎及仔鱼的毒性效应。原油可抑制胚胎的孵化,导致孵化仔鱼的畸形发育及大量死亡。原油影响真鲷、牙鲆及黑鲷胚胎畸化率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18及32mg·L~(-1)。温度升高加重原油的毒性。真鲷,牙鲆及黑鲷仔鱼的48hLC_(50)分别为 6.4,13.7和10.7mg·L~(-1)。牙鲆仔鱼及鰕虎鱼稚鱼的96hLC_(50)为1.6及 66.6mg·L~(-1)。原油对鱼类胚胎发育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